矿业市场点评(4月11日) – 全球铀矿供应的“时钟”开始倒计时

NI500
04-13

经合组织核能署(OECD/NEA)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最新联合发布的《铀资源红皮书》警示,全球核能产业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但中长期铀矿供应链面临严峻考验。这份权威报告揭示,尽管当前铀资源储备充足,但必须立即启动新矿勘探与加工设施建设,才能应对未来三十年核电站倍增带来的燃料需求。

全球铀矿勘探开发支出近年来也开始强势反弹,2022年达到8亿美元,2023年初步数据更攀升至8.4亿美元。2020-2022年期间,铀产量也增长4%,其中哈萨克斯坦以43%的占比稳居全球最大生产国,2022年的铀产量甚至超过加拿大、纳米比亚、澳大利亚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总和。

随着各国争相部署零碳基荷电源以应对AI数据中心等新型电力需求,全球核电产业2022年起持续升温。根据预测模型,到2050年,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将增长45%(低需求情景)至130%(高需求情景)。值得注意的是,该预测基于2023年初各国制定的政策和计划,而过去两年间已有更多国家宣布重返核电或扩大建设计划。

在《金属之巅》(METALS 100)访谈中,Baselode Energy Corp. (TSXV: FIND, OTCQB: BSENF) 首席执行官兼董事James Sykes详细介绍 ACKIO 勘探区的高品位铀化验结果和勘探资金情况,称公司已经完成了2024年钻探计划的43个钻孔。Baselode 100%控制着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北部阿萨巴斯卡盆地约 238,930 公顷的勘探土地。这块土地不含任何期权协议或相关特许权使用费。

美国投行高盛在近期的报告中特别强调,核电将成为支撑人工智能时代电力需求的核心基础设施。可以想象得到,核电的快速发展势必带动铀的需求。数据显示,全球已探明可采收铀资源总量达793.45万吨(截至2023年1月1日),完全能够支撑未来数十年的核电发展。

然而,报告同时强调铀产业链面临的三大现实挑战:铀矿从勘探到投产通常需要十年周期,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以及铀矿加工设施建设面临技术瓶颈。

雪上加霜的是,当前铀价水平难以支撑绿地项目开发。澳大利亚铀企Deep Yellow近日宣布暂缓纳米比亚Tumas项目的最终投资决定,公司执行董事John Borshoff直言:在现有价格环境下,新的铀矿开发几乎不可能实现。这折射出整个行业的投资困境——核电企业必须接受铀价上涨的现实,才能吸引足够的资本注入供应链。

值得注意的是,地缘政治格局正在重塑铀矿贸易版图。虽然哈萨克斯坦持续向西方国家供货,但对中俄两国的销售份额正在提升。与此同时,中美科技巨头纷纷押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试图为零碳数据中心构建全天候能源方案,这也为铀资源得竞争增添了新的变量。

报告最终呼吁全球立即行动起来:及时投资勘探开发,提升加工技术,以及建立新的生产中心,这些举措对确保铀资源按时投放市场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能源转型与数字革命双重浪潮下,这场关乎核能未来的”铀资源时钟”已然开始倒计时。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