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金公司业务风向变化的同时,高管也在调整。
最近,幸福消金、马上消金、捷信消金的新高管任职资格获批,每一位高管的变更也将为公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月25日,河北金融监管局核准朱智伟河北幸福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的任职资格,核准雷选平河北幸福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的任职资格。
4月23日,重庆金融监管局核准魏新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的任职资格。
4月17日,天津金融监管局核准张含春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任职资格。
在上述消金公司中,捷信消金的高管变动受到外界广泛关注。公开信息显示,捷信新任总经理张含春为京东集团副总裁,曾任京东科技科技群客户服务与体验部负责人,并在2021年出任京东科技风险管理中心负责人。
迎来新的负责人之后,捷信消金何时启动业务?经从行业内了解,捷信消金有可能在下半年才会规模化投产,京东金融依托消金牌照展业,自然会受到更严监管,在业务承接和拓新的节奏上需要与监管保持一致。
当前消金公司领域,除了高管变动,还有明显的业务变化。从2024年的业绩表现及消金公司展业现状,显著的变化有四个方面:
1、看轻规模,看重质量。
经过去年的风险暴露之后,今年很多消金公司都更加明确地调整了经营策略:2025年把风险排首位,盈利次之,规模最后。策略改变的背后,还是因为消费贷外部环境变化增加了风险影响,调整资产结构,突出资产质量成为大家的共识。
另外,如今的消金行业整体规模快速增长已经不现实,存量博弈加剧。加之目前资金机构受助贷新规影响,尤其是高定价助贷资产受到限制,部分银行和消金公司正在会同担保公司、助贷平台商量对策,由于趋势暂不明朗,目前的状态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2、自营增长,固收下降。
自2024年以来,多家消金公司的业务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分润模式余额占比快速增长,担保增信模式规模占比迅速下降至50%以内,自营模式余额占比快速升至50%以上。
自营业务、自担风险的助贷业务占比提升,意味着消金公司表内要承担更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如果风险没有把控好,这些不良就会严重侵蚀利润,让消金公司的业绩瞬间变脸。
比如中银消费金融,2024年营收75.47亿元,同比减少3.86%;净利润0.6亿元,同比减少88.83%。净利润如此大幅下滑,主要还是资产质量波动所致,2024年中银消金计提的减值损失为62.93亿元(其中贷款新增计提62.33亿元),相比上年增加3.64亿元,大幅抵消了利润所得。2024年核销贷款70.09亿元,相比上年增加了11.47亿元。
为了加快不良处置,清收坏账,消金公司更加忙于贷后,挂牌转让不良资产亦成为各家的共识。
3、发力表外,做大中收
目前,消金公司的表内业务基本上都处于满表或者接近满表的状态,杠杆压力较大。为此,一些消金公司通过自研系统或者借助外部方案的方式,开辟表外平台业务,获得手续费收入增量。
消金公司表外平台业务可分为纯助贷模式和联合贷模式,业务运作逻辑为:消金公司通过搭建平台,连接有富裕资金的金融机构和消费场景,可以是自有资产,也可以是外部资产,提供资产和资金的撮合服务,赚取中间业务非息收入。
该模式下,平台业务主体可以是消金公司自己的产品,也可以是消金公司关联方的合作产品,部分消金公司为了合规考量,会嵌入关联方品牌落地助贷业务。
与互金平台助贷业务相比,消金公司的助贷模式有一个独特优势,就是更能够获得银行的信任。当一些银行的资产端准入较严,对部分底层资产无法准入时,就会借助消金公司这一资产通道,再去对接资产端。
当前,表外平台业务的参与者有马上消金、海尔消金、中原消金、湖北消金。规模做的最大的可达到表外余额近千亿,发展潜力比较乐观。
4、拓展会员权益等增值服务。
消金公司在提供第三方助贷业务时,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包括会员权益等,一般默认为自动续费,但向用户明示可以随时取消。
对于会员权益类收费,消金公司管理办法和互联网助贷新规,均没有涉及该项的管理细则。行业人士表示,助贷新规之后虽然收紧了36%高定价资产的限制,但未禁止权益类收费,也就是不与借款明确挂钩的权益类收益暂未禁止。目前行业内的共识是,各种权益服务费用大概率不能再直接与借款挂钩。
有的消金公司通过自己采购权益的方式去做,利润会更大;也有的消金公司通过供应商来做,模式即接即用,很好复制。无论是哪一种,只要有客户有流量,就等于多了一条变现的路。
以海尔消金为例,2024年,海尔消费金融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4.69亿元,同比增长66.31%。其中,联合贷手续费收入3.59亿元,同比增长56.77%;会员服务收入5349万元,2023年为0元。
可见,会员权益服务对消金公司的收入贡献也相当可观。
来源:镭射财经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