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镍研究小组(INSG)最新预测显示,继2023年与2024年连续两年供应过剩后,全球镍市场将在2025年面临更严峻的过剩压力,预计全年供应过剩量将达到19.8万公吨。
根据INSG 4月24日发布的报告,2025年全球原生镍产量预计达373.5万公吨,远超同期消费量预测值353.7万公吨。此前两年,镍市场已分别录得17万公吨(2023年)和17.9万公吨(2024年)的过剩量。该机构指出,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贸易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原材料市场波动。
作为不锈钢和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材料,镍价在供应过剩压力下持续疲软。2024年镍价累计下跌超7%,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波动走势,4月初更因全球产量过剩、矿石供应紧张及地缘政治风险(如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等多重因素影响,跌至每吨1.5万美元区间,创五年新低。
谁主镍市沉浮?
全球最大镍生产国印尼成为市场焦点。尽管该国精炼镍产量维持高位,但采矿许可审批延迟导致矿石供应趋紧。2024年,印尼镍矿产量预计达220万公吨,占全球总产量逾五成。然而,政策不确定性正加剧行业挑战——印尼政府近期将镍矿特许权使用费从10%上调至14%-19%(具体比例随镍价浮动),引发业内强烈反对,相关方批评此举“脱离行业现实”。
菲律宾或效仿印尼限制原矿出口的动向,也为依赖东南亚矿石的全球供应链增添潜在风险。
中国原生镍产量预计在2025年继续增长,主要驱动力包括阴极镍与硫酸镍产能的扩张,但镍生铁产量或现下滑。作为全球最大镍消费国,中国需求端却面临阻力:美国加征关税及建筑、家电等关键领域增长乏力,拖累不锈钢需求。2025年一季度,中国不锈钢产量同比增长10.6%,但分析师预计行业仍将面临过剩压力。
电动汽车电池领域对镍的需求同样不及预期。无镍的磷酸铁锂(LFP)电池占比上升,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对纯电动车的替代效应,进一步抑制了镍需求增长空间。
美国特朗普政府4月2日宣布对华加征新一轮关税后,镍价一周内暴跌11.5%。其中,中游电池产品与下游电动汽车所受冲击尤为显著。CRU集团分析师Thomas Matthews指出,美国对中国储能电池与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将分别升至173%与143%,尽管钴、锂进口暂未受新关税影响,但镍未被列入豁免清单。
当前,随着供应过剩预期强化与需求信号走弱,镍市场或迎来更为艰难的一年。行业参与者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动与供应链调整对全球镍贸易格局的深远影响。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