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休闲中式餐饮赛道的“初代网红”,绿茶集团在经历五次递表、跨越四年的漫长等待后,终于迎来高光时刻。5月8日,这家以“高性价比+融合菜”横扫80后、90后青春记忆的连锁餐饮品牌正式启动港股招股,计划以每股7.19港元发行1.68亿股,募资超12亿港元,预计5月16日登陆港交所主板。在沪上阿姨、小菜园等消费新股点燃市场热情后,绿茶集团的到来无疑为港股打新市场再添一把火。然而,从招股书细节到市场情绪,这场资本盛宴背后既有看得见的诱惑,也暗藏着需要警惕的风险。
一、从西湖船宴到全国493家门店:一个时代的餐饮符号
2008年,杭州西湖畔的青年旅舍里诞生了第一家绿茶餐厅。创始人王勤松夫妇或许未曾想到,这个以“人均60元吃出精致感”为卖点的品牌,会在未来十几年里成为中式休闲餐饮的代名词。凭借“船宴”风格的环境设计、融合八大菜系的创新菜品和极致性价比策略,绿茶迅速从区域品牌成长为全国性连锁巨头。截至2025年4月,其门店网络已覆盖21个省份、4个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总数达到493家,在中国内地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按门店数排名第三。
这种扩张速度在疫情后显得尤为亮眼。2024年新开120家门店的纪录,甚至超过了同期递表的小菜园(2023年新开97家)。而根据招股书披露的发展蓝图,2025-2027年还将以每年150-213家的速度狂奔,这意味着三年后其门店规模可能突破千家。支撑这一野心的,是绿茶集团对下沉市场的精准卡位——2024年新开门店中,约65%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这正是当前餐饮行业增长最迅猛的战场。
二、财务数据的AB面:高增长与隐忧并存
表面看,绿茶集团的财报足够亮眼:2020-2024年营收年复合增长25%,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3.5亿元,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两年突破7亿元。但穿透这些光鲜数据,三个“反常识”现象正在动摇增长根基:
“规模化不经济”魔咒初现:2024年新开120家门店拉动营收仅增长6.9%,单店年营收从2021年的971万元降至824万元,边际效益衰减速度远超行业均值。
下沉市场的双刃剑效应: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翻台率较一线低0.5次,客单价差距达18%,但这些区域却贡献了76%的新增门店。当低线市场人均餐饮支出增速从2021年的9.7%放缓至2024年的5.2%,下沉战略的可持续性面临考验。
流量成本暗礁:抖音、美团等平台抽成比例从2021年的8.3%攀升至2024年的14.7%,导致外卖业务利润率较堂食低11.2个百分点,这与17.8%的外卖收入占比形成危险剪刀差。
这些矛盾的集中体现,是创始人曾引以为傲的“4次翻台率底线”被击穿——2024年整体翻台率3.05次,较疫情前下滑12.9%,且有38%门店低于生死线。当规模扩张不能带来效率提升,资本故事的核心逻辑便出现裂缝。
三、估值博弈:12.5倍PE的诱惑与陷阱
此次IPO定价对应2024年扣非PE约12.5倍,相较于小菜园(上市时动态PE约18倍)、九毛九(当前PE约25倍)显得颇为“厚道”。但估值的诱惑力需要放在行业坐标系中审视:中式餐饮上市企业普遍面临“扩张魔咒”,门店数量翻倍但利润增速放缓的案例比比皆是。以海底捞为例,其疯狂扩张后单店盈利下滑导致市值缩水的教训犹在眼前。
另一个关键变量是基石投资者的背书。紫燕食品、正大食品等产业链伙伴合计认购8733万美元,约占发行规模的55%,这种“朋友圈”式的站台虽能稳定发行,却也暴露出机构投资者参与度不足的短板。相比之下,近期上市的沪上阿姨获得超千倍散户认购的火爆场面,更多源于中信证券的强势护航,而绿茶此次的联席保荐人花旗和招银国际,在消费新股保荐战绩上略显平淡。
四、赛道突围:网红餐厅的二次生命线
站在行业视角,绿茶集团的IPO恰逢中式餐饮资本化的关键窗口期。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休闲中式餐饮市场规模达7672亿元,但TOP5品牌市占率不足5%,这意味着头部企业的整合空间巨大。绿茶此时上市募资超12亿港元,其中63.3%将用于门店扩张,26.3%投向中央厨房建设,显然是要抓住行业洗牌的机遇。
但挑战同样严峻。新一代消费者对“初代网红”的品牌疲劳逐渐显现,2024年推出的子品牌“望江楼”试水遇冷,多品牌战略成效存疑。与此同时,预制菜、外卖占比提升带来的毛利率压力(2024年外卖收入占比已达17.8%),以及抖音、小红书等新流量阵地的运营挑战,都在考验管理层的应变能力。
五、打新策略:在刀尖上跳舞的艺术
对于打新投资者而言,绿茶集团呈现典型的“高赔率、低确定性”特征。从积极面看,发行估值较同业折让明显,且餐饮新股在港股市场具备一定的题材热度;但另一方面,保荐人护航力度不足、老股抛压、行业竞争加剧等风险点交织,可能压缩上涨空间。
在情怀与现实间寻找平衡点
对80/90后投资者而言,绿茶承载着“面包诱惑”“绿茶烤鸡”的青春记忆;但对理性资本来说,其需要证明的不仅是规模扩张能力,更是单店模型的可持续性。短期看,12.5倍PE和餐饮新股热度或带来博弈机会,但中长期需警惕下沉市场盈利压力及品牌老化风险。绿茶集团的IPO,既是初代网红餐厅的成人礼,也是检验中式餐饮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试金石。在打新狂欢与价值投资的十字路口,投资者需要的不仅是情怀,更是穿透数据迷雾的洞察力。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