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叁劍客
金融叁劍客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资深金融分析师、港美股研究达人、职业投资人、财经评论员
IP属地:福建
15关注
432粉丝
2主题
0勋章

星源材质赴港IPO:技术荣光下的债务阴影与行业困局

星源材质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招股书开篇赫然写着“世界一流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制造商”、“全球市场份额第二”、“向全球十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全部供货”等耀眼标签。 这份技术荣光背后,财务报表却渗出寒意——过去三年,其营收从28.67亿增至35.06亿元,净利润却从7.48亿暴跌至3.71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同比下滑52.46%的残酷数字,彻底撕开了“增收不增利”的行业伤口。 一、技术荣光与财务阴影的交错 作为中国首家掌握干法隔膜技术的企业,星源材质确实拥有令人瞩目的技术底蕴:全球九大生产基地布局、服务超100家电池客户、干法隔膜全球市占率第一。 招股书反复强调其“向全球十大电池厂商全部供货”的独特地位,试图勾勒不可替代的行业价值。然而技术护城河未能阻挡价格战的炮火。 2024年其干法、湿法、涂覆隔膜单价分别暴跌26.92%、26.39%、21.67%,全线产品毛利率断崖式下滑。更触目惊心的是,今年一季度干法隔膜售价跌破0.4元/平方米的生存红线,全行业每生产一平方米即亏损0.05-0.08元。当技术溢价被价格战碾碎,星源材质引以为豪的“全球第二”头衔,反而成了重资产扩张的沉重枷锁。 二、海外豪赌与行业自杀式扩张 此次IPO募资投向暴露了星源材质的焦虑:54.62亿港元砸向马来西亚基地,6.32亿港元投入美国工厂,试图以海外产能规避贸易风险。但这场豪赌恰逢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2024年中国锂电隔膜总产能突破300亿平方米,超出实际需求72.5亿平方米,干法隔膜产能利用率已跌破60%警戒线。 中国塑协2025年初紧急发布“行业健康发展倡议”,试图遏制自杀式价格战。讽刺的是,星源材质此时仍在加速扩产——佛山基地试产、瑞典工厂在建,海外规划产能超20亿平方米。当全行业在价格血泊中挣扎,这种逆势扩张无异于向烈火浇灌燃油。招股书轻描淡写提及“市场竞争加剧”,却对产能过剩风暴视而不见。
星源材质赴港IPO:技术荣光下的债务阴影与行业困局

镁佳股份冲刺港交所:清华女博士领航,智驾赛道再添“精兵强将”

2019年,周枫带着庄莉在纽交所敲响网易有道上市钟声时,或许庄莉已在憧憬不久后带领镁佳股份登陆港交所。 6月30日,镁佳股份有限公司(Megatronix Inc.,下称“镁佳股份”或“镁佳”)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中金公司、花旗、‌德意志银行为其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镁佳股份是一家创新驱动的领先汽车科技公司,专注于研发并交付以人工智能(AI)为核心的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助力主机厂打造下一代软件定义汽车。 事实上,当全球车企加速向“软件定义汽车”转型,智能座舱必然将是兵家必争之地,而镁佳股份此番赴港上市显然蕴含着庞大的商业机遇,其核心壁垒具体如何? 精兵强将筑基,打造技术硬实力 对于科技初创企业而言,创始团队的理念往往是早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公开资料显示,镁佳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庄莉是清华计算机系1996级校友,本科、硕士均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清华计算机系,后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丈夫周枫共同参与创立网易有道。 深耕汽车软件领域超20年的庄莉,职业履历堪称“顶配”:曾在微软、雅虎、网易、猎豹、蔚来等全球科技巨头担任关键职务。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其在蔚来任职的三年间,主导了车辆软件开发全流程,完成了NIO OS 1.0/2.0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并打造了国内首个真正落地的独立实体智能助手NOMI。 除创始人外,镁佳股份的工程师团队横跨汽车工程与计算机科学领域,深度融合AI等前沿技术,推动研发全周期高效运转。这种“精兵强将”的配置,使其研发效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数倍。 也是在这个高质量团队的带领下,镁佳股份将其产品和技术的落脚在两大核心理念之上: 其一,是“智能座舱+X”的模块化产品策略。公司以高性能智能座舱为核心,无缝整合AI语音助理、驾驶员/乘客监测系统(DMS/OMS)、高阶辅助驾驶(ADAS)泊车与驾驶功能、车联网、OTA升级等智能化
镁佳股份冲刺港交所:清华女博士领航,智驾赛道再添“精兵强将”

**前员工创业,英特尔押注!商业化拐点出现的瑞为技术赴港上市

从大模型到机器人,从自动驾驶到行业垂直应用,资本的目光早就开始聚焦于“技术落地能力强”的企业。 6月30日,据港交所文件,厦门瑞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为技术”)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说,拟赴港上市。华泰国际、建银国际、农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这家由前**某产线研发总监创立、曾为小米手机提供人脸识别技术的AI公司,在竞争白热化的计算机视觉赛道竞争力具体如何?其“机场AI第一”的标签背后,藏着怎样的技术密码与商业逻辑? **前老将创业:以端侧智能打通手机到机场的多场景应用 2012 年,在人工智能热潮方兴未艾之际,瑞为技术应运而生。 据悉,这一年开始,大量类似于瑞为技术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CV初创公司开始涌入安防市场起,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运用于安防行业已经成为行业趋势。 而瑞为技术则是由前**某产线研发总监詹东晖创立,并作为厦门市"双百计划"首批引进的高新科技企业,凭借对终端智能趋势的前瞻性洞察,坚定深耕AI算法研发与端侧智能技术,开启了发展征程。 无疑,创始人詹东晖的履历为瑞为注入强劲动能。据公开资料,詹东晖1998年自南京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后,便在**深耕十年,曾担任**某产品线研发总监等要职。离任后,他先在南京创立远立科技积累创业经验,而后率核心团队回归故里福建,于厦门创立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依托创始团队的资源整合能力与技术底蕴,成立初期,瑞为技术便即展现非凡实力,快速构建起行业合作网络。 成立次年,经严格技术比选,小米率先与其达成战略合作,在小米3机型搭载瑞为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算法,推出创新性的智能美颜拍照功能。此后,联想、**也相继引入瑞为人脸识别技术方案;在智能家电领域,瑞为技术也成功支持康佳、创维和TCL发布国内第一代智能电视,迅速占据市场先机,开始在智能家电和手机领域崭露头角。 至2014年上半年,国内销售的内置人脸识别和手势识别技术的智能电
**前员工创业,英特尔押注!商业化拐点出现的瑞为技术赴港上市

特斯拉股票还能再创造百万富翁吗?

回顾特斯拉(TSLA-0.67%)作为上市公司的历史,它为投资者创造了巨额财富。这家汽车行业的颠覆者自2010年6月首次公开募股(截至6月25日)以来,股价已飙升20,290%。如果你当时投资了5,000美元,那么现在你的投资组合中就会有100万美元的余额。 没有人会对过去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涨幅提出异议。但这只领先的电动汽车股票未来会成为百万富翁吗? 图片来源:特斯拉 评估特斯拉的真实估值 特斯拉或许是全球最受关注的公司,部分原因在于它颠覆了全球汽车市场。投资者也密切关注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的动向以及他对公司的规划(详见下文)。 然而,投资者不应忽视特斯拉如今的真正面貌:它是一家面临挑战、销售创新型、技术型电动汽车的公司。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汽车业务收入达140亿美元,占总收入的72%。2024年,特斯拉总收入仅增长0.9%,而2025年第一季度则下降了9.2%。 由于平均售价下降、发货量减少以及费用增加,第一季度营业收入暴跌 66%。 公平地说,这是一家极具创造力的公司,致力于尖端科技的探索。但只要用清晰的视角观察特斯拉,就会发现它正处于困境之中。毫无疑问,它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压力。 考虑到特斯拉目前的业务现状,其估值应该是多少?即使市盈率(P/E)达到更合理的50倍(相比之下,豪华汽车制造商法拉利目前的市盈率为179倍),该股仍有72%的下跌空间。这显然没有给投资者任何看涨的理由。 马斯克溢价 以目前1万亿美元的市值和179倍的市盈率来看,特斯拉的估值被严重高估。但这只热门股票似乎一直估值过高,因为投资者持续押注该公司未来有望成为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主导力量。 该公司终于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推出了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这项服务备受期待,马斯克也已经谈论多年。然而,我认为它最终只是个空头支票。 当时没有 Cybercab,取而代之的是不到二十辆 Model Y。所有车辆
特斯拉股票还能再创造百万富翁吗?

90后掌舵,斯坦德机器人冲刺“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近日,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斯坦德机器人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瞄准“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的称号。 这家由90后哈工大校友王永锟创立的公司,凭借其在移动机器人和新兴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布局,以及在3C、汽车、半导体等领域的客户积累,展现出一定的增长潜力。 然而,亮眼的营收增速背后,持续的净亏损、相对薄弱的现金流状况以及高度分散且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也为这家寻求资本助力的科技公司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 90后天才押注工业具身智能,规模降本是必答题 斯坦德机器人自诞生之日起,凭借全栈自研的技术体系与对工业场景的深刻理解,成为行业新锐力量。 目前,按2024年销量计算,斯坦德已位列全球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五位;同时,在代表未来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公司已跻身全球第四大解决方案提供商。 值得关注的是,斯坦德机器人是少数具备在单一模拟场景中调度超过2,000台机器人能力的公司之一,而一般单一真实工业场景中不会多于500台机器人。2022年至2024年,斯坦德的机器人销量分别为725台、1212台和1932台。今年前4个月,斯坦德的机器人的出货量为650台。 受益于机器人销量增长,斯坦德机器人提交的财务数据展现了显著的营收增长。2022至2024年,营收从0.96亿人民币增至2.51亿,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61.3%,远超灼识咨询给出的全球行业整体26.8%的CAGR。 深究斯坦德机器人增长动力,技术底蕴是关键。公司创始人王永锟作为90后技术创业者,带领团队从自主研发操作系统SROS及核心控制器起步,逐步构建起覆盖底层技术、硬件产品和智能系统的完整能力。 从2016年推出自研操作系统SROS和核心控制器起步,公司逐步构建了包括SLAM导航技术、机器人本体、以及智能协同系统RoboVerse在内的技术链条。其提出的“1+N+S=∞”商业模式(核心平台+多样化
90后掌舵,斯坦德机器人冲刺“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拨康视云开启招股,从临床到商业化“惊险一跃”

港股创新药板块在2025年上半年显出回暖迹象,市场期待已久的机会似乎正在到来。 在这股势头中,专注眼科创新药的拨康视云也开启了招股。公司计划于7月3日在港交所挂牌(股票代码:2592),本次IPO发行约6058万股,定价每股10.10港元,目标筹集资金主要用于两款核心眼科新药的研发和商业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前,拨康视云已经获得了包括鼎晖、建银国际、远大医药等在内的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重金押注。 在眼科这个充满潜力的黄金赛道上,手握全球首款翼状胬肉在研新药的拨康视云,能否乘着这波行情真正起飞? 2024年首次产生收入,管线潜力是主要看点 资本市场对创新药企的追捧从未停歇,尤其是对于“全球首创”的故事更加热衷。 成立于2015年的拨康视云作为一家临床阶段眼科生物科技公司。尽管全球眼科药物数量众多,但真正具备突破性的创新疗法仍属稀缺,这类解决临床痛点的品种往往展现出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与发展前景。 拨康视云在国内名气不大,但其两款自主研发产品确有冲击同类首创和最佳的可能——两款分别针对翼状胬肉与青少年近视的创新药物,被赋予填补市场空白的厚望。 截至目前,公司已建立八种候选药物组成的创新管线,产品覆盖眼睛前部及后部主要疾病,其中四款处于临床阶段、四款处于临床前阶段。其中包括两款核心产品,均为自主开发。 其中,拨康视云核心产品CBT-001针对翼状胬肉这一眼表疾病展开研发。该疾病通常从眼角结膜向角膜蔓延,可能导致视力受损甚至致盲。作为全球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翼状胬肉靶向治疗药物,CBT-001于2022年6月和2023年9月分别在美国和中国启动多中心试验,现已完成全球患者入组。 这款潜在同类首创药物采用多激酶抑制剂机制,靶向关键生长因子受体,旨在通过非侵入治疗阻断疾病进展,减少手术需求。当前临床治疗存在明显空白:缺乏专用药物,现有标签外用药疗效不明确且安全性存疑,而手术复发率居高不
拨康视云开启招股,从临床到商业化“惊险一跃”

图模融合打破AI“幻觉”,海致科技赴港IPO后,商业化拐点已至?

2025年全球AI赛道硝烟再起,微软、谷歌等巨头围绕大模型参数竞赛的“烧钱游戏”持续升温。 然而,中国AI企业海致科技却以“另类”姿态杀出重围,其通过图模融合技术直击大模型幻觉痛点,仅凭单一智能体产品便实现872%收入暴增,成为港股IPO市场备受瞩目的“大模型除幻第一股”。 这家由百度元老任旭阳创立的企业,如何在巨头环伺中杀出血路?其技术护城河与商业化路径又暗藏哪些玄机? 聚焦图模融合技术,打破AI落地“幻觉壁垒” 天眼查显示,海致科技成立于2013年,其专注于通过图模融合技术开发产业级智能体并提供产业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作为中国首家通过知识图谱有效减少大模型幻觉的AI企业,其图模融合技术的突破使得海致科技能够开发智能体,并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海致科技向客户提供两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其一是Atlas图谱解决方案,海致科技基于海致科技自己的图计算与数据分析能力构建;其二是Atlas智能体,这是基于海致科技图模融合技术开发的智能体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海致科技的解决方案已在反欺诈、智能营销、智能营运、风险识别、数据治理和智能制造等多类应用场景中实现落地。 而海致科技的核心壁垒也正源于高性能图计算与知识图谱的深度融合。其自研的AtlasGraph图数据库不仅成功打破世界纪录,而且相较于此前的世界纪录,AtlasGraph将测试成绩提高了45%,在全球图数据库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随着图数据库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这给国产数据库企业带来了机遇。尤其是当下的中国数据库公司,正在跟世界领先水平不断缩小差距。 再看图数据库领域,国内起步并不比国外晚,同时中国丰富的应用场景、庞大的数据规模和人才积累,使得国内的图数据库在世界舞台上颇有竞争力。 对此,海致科技集团总裁杨娟也坦言,“早在2018年海致已经是知识图谱这个领域的头部企业了,彼时海致科技的
图模融合打破AI“幻觉”,海致科技赴港IPO后,商业化拐点已至?

巴奴冲刺港股:翻台率3.7碾压行业,下沉市场藏着品质火锅的暴富密码?

当海底捞靠加盟疯狂跑马圈地时,这家从河南安阳胡同里杀出来的火锅品牌,正用毛肚和菌汤在二线城市撕开24.5%的利润口子。6月16日巴奴递表港交所的消息,让火锅赛道的内卷烈度再升一级3.1%市占率背后,是145家直营店靠3.7的翻台率,把"品质火锅"玩成了资本新宠。 从安阳小店到39城围剿:下沉市场才是真流量密码 2001年在安阳开首店时,谁也没想到这个打着"服务不是特色"的品牌,会用23年时间把门店开到全国39城。更狠的是,当同行扎堆一线城市卷装修时,巴奴78.6%的门店都扎在二线及以下城市郑州、无锡、西安这些消费力被低估的城市,反而成了它的利润粮仓。 这种反套路打法藏着精明的商业逻辑:二线城市租金成本比北京上海低40%,但消费者对"品质火锅"的支付意愿却在飙升。就像它2012年改名"毛肚火锅"那一刻起,就把"木瓜蛋白酶嫩化毛肚"和"4小时倒掉的菌汤"做成了差异化标签,当其他品牌还在用碱发毛肚时,巴奴已经靠技术壁垒在下沉市场筑起了护城河。 财务数据炸场:翻台率3.7是什么概念? 招股书里这组数据值得划重点:2024年营收23亿,净利润1.23亿,利润率5.3%。更吓人的是翻台率从2022年的3.0涨到2025年Q1的3.7要知道海底捞2024年翻台率才3.0,巴奴用更少的门店干出了更高的人效。 这里面藏着两个杀手锏:一是中央厨房的极致控本,5大中央厨房+1家底料厂实现90%食材日配送,损耗率比行业平均低3个点;二是直营模式的品控洁癖,145家店全直营,虽然扩张速度比加盟慢,但单店盈利稳定性碾压同行。2024年单店年均营收1586万,这个数字放在火锅赛道妥妥的头部水平。 品质火锅的悖论:3.1%市占率能撑起IPO吗? 现在的问题是,火锅行业CR5才9.1%,巴奴这3.1%的市占率到底算不算高?对比一下:海底捞市占率5.8%,但靠的是1300多家店堆出来的规模,而巴奴用145家店
巴奴冲刺港股:翻台率3.7碾压行业,下沉市场藏着品质火锅的暴富密码?

石头科技赴港IPO,50%海外收入背后,藏着“增收不增利”的痛

当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行业巨头陆续完成“A+H”布局后,智能扫地机器人龙头石头科技也于近期宣布拟赴港上市。 这场由头部企业引领的资本迁徙潮,既源于拓展国际业务的战略需求,也暗藏着海外市场竞争格局重构的关键博弈。 以石头科技为例,其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已突破50%,但在供应链重构与竞品围剿的多重压力下,港股上市正成为其破局全球市场的重要筹码。 全球化战略升级,港股上市背后的三重驱动力 天眼查显示,石头科技的主营业务聚焦于智能扫地机器人等智能硬件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矩阵涵盖智能扫地机器人、洗地机、洗烘一体机及其他智能电器品类。 作为智能清洁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石头科技表示,其将综合考量现有股东利益及境内外资本市场环境,在股东会决议有效期内(自股东会通过之日起18个月,或经同意延长的其他期限),择机选择合适的发行时机与窗口完成H股发行上市。 财报显示,石头科技2024年营收为119.4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6.54亿元增长38%。2025年第一季,石头科技实现营收34.2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8.41亿增长86%。 其中,石头科技2024年的研发投入达到9.7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6.93%;公司研发人员1043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40.74%。 深入来看,石头科技的港股IPO计划,本质上是其全球化战略的关键落子。 一方面,为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公司自2024年起将北美市场产能逐步转移至越南,而港股募资有望进一步扩大东南亚供应链规模。尽管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现金储备达16.35亿元,但外币资金仅8.52亿元,海外扩产仍需借力国际资本。 另一方面,监管层的政策支持为上市潮提供了沃土。2024年4月证监会明确表态支持内地龙头赴港融资,叠加宁德时代等企业的成功示范,“A+H”模式正成为资本运作的主流选择。 海外业务的高增长更凸显了上市的迫切性。2024年石头
石头科技赴港IPO,50%海外收入背后,藏着“增收不增利”的痛

对标滴滴、Uber,锁定盈利赛道的曹操出行赴港,或是“吉利系”第11个IPO项目

在滴滴、Uber相继巩固各自的盈利期后,中国网约车平台“曹操出行”也乘着盈亏平衡的曙光,加速推进其港股上市进程。 4月获批上市申请后,6月10日,据港交所文件,曹操出行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根据这些进展合理猜测其最快有望于年内登陆港交所。 值得关注的是,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深度参与其中,曹操出行有望成为其个人或吉利体系内的第11个IPO项目。 此外,目前恰逢Robotaxi商业化蓄势待发,而曹操智行依托吉利控股集团智能科技生态,有望率先通过运营平台形成“定制车+自动驾驶技术+出行平台”生态圈,实现Robotaxi三要素的打通。 作为国内第二大网约车平台(按2024年GTV计),曹操出行的上市之旅显然是备受瞩目的。 “造车血统”筑基,曹操出行再次晋级 作为吉利控股孵化的出行平台,曹操出行的成长轨迹与网约车行业变迁深度绑定。 招股书显示,曹操出行在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李书福全资拥有的UgoInvestmentLimited持股83.9%,通过受OceanpineMarvel委托行使其持有的4.30%表决权,合共可行使约88.20%的投票权。 2015年,在滴滴与快的合并重塑行业格局之际,吉利集团敏锐布局出行服务领域,成立杭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以“曹操专车”品牌切入中高端市场,并率先以新能源汽车涉入共享出行。 李书福彼时判断:随着市场饱和度持续攀升,汽车产业大概会从“制造为王”向“服务精细化”延伸,出行服务或成车企服务的重要增长极。 毋庸置疑,造车的吉利在从事出行平台上有着先天优势。事实上,曹操专车的创立节点恰逢国内新能源电动车的商业化能力持续提升,看似巧合但实则全是经过科学分析后的选择。 据官方介绍,曹操专车所用的帝豪EV纯电动轿车用车成本仅为汽油车的1/3,有效控制了车辆运营成本;反过来,吉利作为股东,也从运营中获得很多,包括产品反馈、向消费者进行新能源汽车产品以及品牌的心智
对标滴滴、Uber,锁定盈利赛道的曹操出行赴港,或是“吉利系”第11个IPO项目

“腾讯系”明略科技再度赴港上市:左手数据金矿,右手增长困局,如何破局?

作为中国数据智能应用软件领域的领军者,时隔半年后,明略科技的控股公司汇智控股于2025年6月10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且此次申请公司正式更名为明略科技,并以该品牌直接上市,旨在进一步强化其技术定位与市场认知。 在人工智能新时代,DeepSeek与Manus的崛起虽然揭开了历史新序幕,全球企业也争相拥抱AIAgent,但在实际应用端无法掩盖的事实是通用大模型在垂直战场频频“失语”,而这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当AI工具缺乏精准数据源与行业know-how时,企业开箱即用终究仍是理想。 基于这种大环境,在互联网数字赛道中深耕了近20年,构建了强大垂直数据资产护城河,并储备了丰富技术成绩的明略科技在这场竞争中突围一度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至今,包括腾讯、快手、红杉中国、淡马锡都现身其投资阵营中。 其中,腾讯更是5次追加投资成为最大外部股东,并在业务上、管理上与明略科技深度协同,例如共建数据中台和AI中台。 营收连跳后现“疲态” 作为中国最大的数据智能应用软件供货商(按2023年总收入计,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明略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深耕多年的行业数据积累与场景化解决方案能力: 以“数据智能”为底层逻辑,构建了营销智能、营运智能、行业AI解决方案三大业务板块,覆盖零售、消费品、汽车、3C等多个行业。 截至2024年6月30日,累计服务135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大客户留存率高达84.4%,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可见其高质量和高粘性的客户群体优势。 业绩层面,其营收也总体保持相对稳健。2022年-2024年,其分别实现营收12.69亿元、14.62亿元、13.81亿元,增速出现放缓甚至缩水的情况。 在营销智能领域,集团于2006年创立的秒针系统作为国内比较早期的广告数据分析平台,通过整合媒体支出优化、社交媒体管理等工具,为客户提供全链路营销解决方案。 作为核心收入来源,202
“腾讯系”明略科技再度赴港上市:左手数据金矿,右手增长困局,如何破局?

哈工大双学霸带队圈粉310万!赴港卧安机器人盈利在即?

未来的家,将是一个由机器人组成的智能生态系统。 当全球智能家居市场正经历从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的跃迁,AI具身家庭机器人成为破局关键。 2025年6月8日,卧安机器人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的零售额计算,这家来自中国深圳的企业,以11.9%的全球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提供商,也是唯一一家在家庭生活场景全面布局家庭机器人品类的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提供商。 与此同时,“大疆教父”李泽湘、源码资本、高瓴创投的加持,更是让卧安机器人一举成为市场焦点。 哈工大双学霸带队,全球圈粉310万 过去在智能家居领域,“碎片化”一直是行业痛点。消费者往往需要购买多个品牌的智能设备,却难以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 类似于小米智能家居生态,卧安机器人凭借优秀的技术研发实力,一直在试图打造了一个覆盖家庭多场景的机器人矩阵。 自2017年推出全球首款手指机器人SwitchBot Bot以来,卧安机器人围绕旗舰品牌SwitchBot,持续引领创新:2020年推出窗帘机器人SwitchBot Curtain、2022年推出指纹门锁机器人SwitchBot Lock、2023年推出增强型移动机器人SwitchBot S10。 截至2025年6月,其产品矩阵已涵盖7大品类42款SPU,覆盖智能操控、家务劳动、养老护理等核心场景,初步实现“一个App掌控全屋”。 这种全品类布局带来的协同效应显著——至今,已注册SwitchBot App的310万用户中已有超过910万台设备连接到SwitchBot App,其中约55.2%已连接两款或以上SwitchBot产品至SwitchBot App,34.9%连接三款以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且分别较2022年的48.2%和27.7%稳步上升。 产品生态系统被广泛采用意味卧安机器人的产品力以及品牌力持续增强。 而这
哈工大双学霸带队圈粉310万!赴港卧安机器人盈利在即?

长城证券:推荐地平线机器人-W为2025年6月金股

长城证券6月4日发布报告,将地平线机器人-W推荐为2025年6月金股。截至目前,共有5家券商推荐地平线机器人-W为2025年6月金股,较上月增加2个,近3个月地平线机器人-W累计8次被推荐为金股。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 长城证券给出的推荐原因为:5月26日,公司正式被纳入港股通;5月28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地瓜机器人宣布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子公司地瓜机器人加速构建具身智能生态版图,有望开启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公司HSD量产在即,征程6系列将迎来放量。2025年下游车企加速智驾上车,公司产品出货量有望迎来高增,同时公司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将于2025年内量产,有望驱动公司业务量价齐升。 地平线机器人-W近3个月金股推荐情况一览: 月份证券简称推荐机构当月涨跌幅(%)推荐前一月涨跌幅(%)2025年6月地平线机器人-W长城证券、海通国际、光大证券、信达证券、东北证券2025年5月地平线机器人-W光大证券、中银证券、东吴证券 从券商推荐金股表现来看,6月4日,长城证券金股指数涨1.95%报1344.93点,近20个交易日累计跌2.82%。
长城证券:推荐地平线机器人-W为2025年6月金股

从小厂干到千亿巨头,三花智控究竟暗藏何种玄机?

近期,三花智控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这无疑是其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作为全球最大的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制造商以及全球领先的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制造商,三花智控正以稳健的步伐在热管理领域熠熠生辉。它背后的“掌舵人”——张道才家族,也较受市场关注。《2024新财富500创富榜》显示,这一家族手握249.9亿元财富,连续多年霸榜“绍兴首富”。不过,这位商界传奇人物竟有着天崩开局。张道才生于绍兴市新昌县东部的小村庄,在家中排行老三,他3岁时就被送到舅舅家,成为亲舅舅的养子。年轻的时候,他还种过地、养过蚕、当过小学老师,跑过业务,妥妥的草根逆袭范本。如今,他带着两个儿子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将三花智控送上港股IPO的赛道。今天,咱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三花智控的投资价值和发展前景。 先看看三花智控的江湖地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收入计,它可是全球最大的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制造商。就说这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市场,它的市场占有率约为45.5%,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在这个领域,三花智控那就是大哥大,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在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市场,它也有4.1%的市场占有率,全球排名第五,这也是相当厉害的成绩了。 三花智控的业务布局也是很先进的。这公司始终专注于热管理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就像一个技术狂人,一心扑在热管理这个赛道上。它的业务横跨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及汽车零部件两大板块,这就好比两条腿走路,稳得很。而且啊,它还不满足于此,基于长期的技术积累与研发创新,不断向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等新兴领域进行业务拓展。这就像是在开拓新的战场,一旦成功,那未来的发展空间可就无限大了。 说到研发,三花智控那可是下了血本。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人民币9.89亿元、人民币10.97亿元及人民币13.52亿元,分
从小厂干到千亿巨头,三花智控究竟暗藏何种玄机?

周六福叩关港交所:金价高位下的资本狂欢与单店效益滑坡隐忧

在全球金价持续攀升、逼近历史高位的宏大叙事中,中国珠宝行业正迎来一场资本盛宴。 本周,周六福成功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由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国际联席保荐,距离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仅一步之遥。 一、加盟托底规模,线上驱动增量,但店效下滑暗藏隐忧 在全球金价逼近历史高位的风口浪尖,周六福以4129家门店的庞大体量和46.1%的线上销售复合增速叩响港交所大门。 周六福全链路整合+双渠道爆发模式成为穿透行业红海的核心引擎:上游锚定黄金珠宝与钻石镶嵌产品开发设计,下游通过加盟体系快速下沉截,24年底,4129家门店覆盖全国31省305市,并渗透至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市场,以门店数计稳居中国第五大珠宝品牌。 更值得关注的是线上渠道的野蛮生长,2022-2024年电商收入复合增速达46.1%,2024年线上占比飙升至总收入的40%,渗透率位列全国性珠宝品牌之首。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黄金珠宝市场规模5年间从3282亿跃升至5688亿(CAGR 11.6%),其中加盟渠道占72.3%份额,电商则以16.8%增速成为最大增长极。 然而规模狂奔的背后,结构性矛盾已然显现。尽管营收从2022年31.02亿连年跃升至2024年57.18亿,年内利润增至7.06亿,但毛利率却从38.7%骤降至25.9%。 招股书直指病灶:加盟模式驱动的产品销售占比提升,严重挤压高毛利服务费空间。但是单店效益呈现边际递减:2024年加盟店均收入仅141万元,较2022年下降18%,而同期自营店均收入逆势增长23%至6300万元。 这种以利润换规模的路径,在行业集中化加速的当下(前五大品牌市占率从29.7%升至35.9%)犹如双刃剑——若无法通过产品创新或数字化提效修复盈利模型,规模优势或将反噬品牌溢价。 二、派息争议与债务杠杆并存,治理集中化埋下长期隐患 财务数据的“攻守失衡”进一步折射出周六福资本策略的激
周六福叩关港交所:金价高位下的资本狂欢与单店效益滑坡隐忧

地平线机器人-W(9660.HK)入选恒生科技指数最佳表现成分股

6月2日,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发布《恒生指数-每月回顾(5月)》,地平线机器人-W(9660.HK)被列为恒生科技指数“最佳表现”成分股。 此次评选基于成分股在期间内的综合市场表现评估得出,进一步印证了资本市场对地平线作为港股辅助驾驶核心标的成长性的高度关注。此前,地平线已于2025年3月10日正式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并于5月26日正式成为港股通可投资标的。 作为国内领先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公司,地平线成立10年以来,已从构建软硬协同的底层技术能力、到完成规模化量产的体系闭环、再到推动产业生态共建与价值网络形成。公司始终践行软硬一体技术路线,拥有自主设计研发创新的智能计算架构BPU(Brain Processing Unit),以提升辅助驾驶计算效率。并依托原生软硬结合优势、强大的算法底蕴、系统工程化落地能力,推出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Horizon SuperDrive),带来“类人”、“信任”的城区辅助驾驶体验。同时,公司与超40家车企及品牌展开广泛的合作,涵盖前十大中国车企,成为中国车企推动智能化转型的“最大公约数”。凭借33.97%的市占率,地平线稳居自主品牌乘用车L2辅助驾驶计算方案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截至目前,地平线机器人旗下计算方案征程家族累计出货量已突破800万套,定点车型超过310款。公司预计年内累计出货量将突破1000万套,有望成为中国首家千万级量产的辅助驾驶科技企业。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 $恒生科技指数(HSTECH)$
地平线机器人-W(9660.HK)入选恒生科技指数最佳表现成分股

林清轩冲刺港交所:一瓶山茶花油如何撬动百亿国货高端市场?

护肤圈最近杀出个"程咬金",国货高端品牌林清轩正式递表港交所,这可是要争当"港股国货高端护肤第一股"的节奏!说起这个品牌,可能直男们不太熟悉,但在精致小姐姐们的梳妆台上,那瓶山茶花精华油绝对是妥妥的C位选手。今天咱们就扒一扒招股书,看看这个把山茶花玩出花的品牌,到底藏着什么财富密码? 山茶花里的"液体黄金"生意经 先看组硬核数据:林清轩2024年营收12.1亿,三年复合增速32.5%,这个增长速度直接把行业平均水平甩出两条街。要知道在高端护肤这个外资称王的战场,前15大品牌里国际大牌占了14席,唯一挤进去的国货就是林清轩,这含金量堪比在奥运会百米赛跑里抢到块奖牌。 最绝的是他家王牌单品——山茶花抗皱修护精华油,从2014年开始连续11年霸榜全国面部精华油销冠。这瓶单价抵得上三瓶茅台镇酱香酒的精华油,去年光线上渠道就拿下天猫双11抗皱精华油预售榜、热卖榜等七个第一。更魔幻的是,他们居然把山茶花从种植到提取的全产业链都捏在手里,这操作像极了茅台控赤水河,就差给每棵山茶花树发员工证了。 商场专柜里的"降维打击" 走在北上广深的高端商场里,你会发现个有趣现象:林清轩的专柜不是挨着雅诗兰黛,就是对着兰蔻。截至去年底,全国506家门店里95%扎堆购物中心,这个数量直接碾压所有国货和国际大牌。更狠的是其中67.5%是直营店,对比其他国货品牌普遍30%以下的直营比例,林清轩这手"重资产"玩法分明是在学苹果旗舰店的套路——宁可少开店也要把品牌格调拉满。 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渠道策略堪称教科书级别:先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立住高端人设,再通过"大单品带系列"的打法推黑金霜、小金伞防晒等新品。去年刚上市的小金伞防晒,首年就卖出3630万,这变现能力让多少烧钱换流量的新消费品牌哭晕在厕所。 国货高端化的三重门 不过林清轩面临的挑战也不小,首当其冲的就是"高端心智"的持久战。虽然现在顶着"国货抗皱第一
林清轩冲刺港交所:一瓶山茶花油如何撬动百亿国货高端市场?

拼多多Q1暴击:334 亿营销费砸出未来,3645 亿现金储备筑牢投资安全垫

低价帝国的护城河,正被全球关税和国内内卷双重夹击,陈磊的千亿豪赌能赢回未来吗? 拼多多新鲜出炉的2025年Q1财报!数字有点刺激——营收956.7亿看着挺猛?但净利润直接腰斩47%,只剩147亿。更扎心的是营销费用狂砸334亿,同比暴涨43%,这烧钱速度简直了!盘前股价应声暴跌11%,资本市场直接用脚投票。但别急着唱衰!我们来分析一波看看怎么个事儿。 一、利润暴跌真相:不是打不过,而是主动“换江山” 表面看,拼多多这季度确实惨烈: 毛利率57.2%,同比暴跌5个百分点:卖货越来越“不赚钱” 经营利润160.9亿,同比蒸发38%:相当于每天少赚1个小目标 单季度营销费多烧100亿:334亿砸下去,占了营收35% 但管理层眼皮都没眨! 联席CEO陈磊的原话是:“生态系统投资影响了短期盈利,但为商家提供了适应空间”。翻译成人话——这波血亏是我故意的! 为什么敢这么玩?三大狠招布局未来: 国内千亿扶持硬刚价格战:把去年百亿补贴升级成千亿生态基金,真金白银补贴商家运费、流量、佣金。结果在线营销收入逆势涨15%至487亿,证明商家愿意跟着拼多多混。 死磕用户体验补课质量:狂推“买贵必赔”“假一赔十”,把早年“砍一刀”的流氓标签撕掉。一线城市用户订单量去年激增113%,中产真香了。 海外关税炮火下强转型:美国5月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政策,Temu直接停摆全托管模式,转向本土仓发货的半托管。物流成本飙升?拼多多咬牙扛了! 这操作骚不骚?用短期利润换商家忠诚和用户口碑! 算笔账:就算净利润砍半,拼多多手里还攥着3645亿现金,够亏5年!这才是真土豪打法。 二、商业模式的核武器:砍中间商,拼的是“供应链原子弹” 别看利润跪了,拼多多营收同比涨10%的根基,在于它炸穿传统零售的效率霸权!大家想想: 河南大蒜地里1块钱1斤,到超市卖5块?拼多多直接9.6元包邮5斤还赚5毛
拼多多Q1暴击:334 亿营销费砸出未来,3645 亿现金储备筑牢投资安全垫

牧原股份申请在港交所上市2024年收入超1379亿生猪出栏量连续四年全球第一

2025年5月27日,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高盛担任联席保荐人,这意味着这家全球生猪养殖巨头向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 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和全产业链模式 牧原是靠科技驱动的猪肉龙头企业,也是智慧生猪养殖的领先者。凭借30多年经验,它成了生猪养殖行业的全球老大,业务涵盖育种、生猪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及肉类加工整个链条。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从2021年开始,按生猪产能和出栏量算,牧原就是全球最大生猪养殖企业,生猪出栏量连续四年全球第一。2024年,它的全球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2.6%增长到5.6%,超过第二到第四名企业的市场份额总和。同年,它的生猪养殖产能达8100万头,是全球最大的。 牧原主要卖商品猪,2022年、2023年、2024年,商品猪收入(分部间抵销前)分别占总收入的92.8%、96.5%、95.2%,同时也卖仔猪和种猪。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价格以及自身生产计划,调整仔猪和商品猪的销售比例,来优化赚钱能力。这三年,生猪平均售价(不含税)分别约为每头1956.6元、1695.9元、1902.6元。 截至2024年底,牧原在全国23个省份运营超1000个生猪养殖场。2019年它开始做屠宰肉食业务,增强全产业链优势。2024年,按屠宰头数算,牧原的屠宰与肉食业务全球排第五、国内第一。2021到2024年,它的屠宰肉食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在国内大型同行中排第一。这三年,肉类产品平均售价(不含税)分别约为每公斤19.4元、15.6元、17.1元,在7个省份建成10个屠宰厂。 业绩和财务表现:高增长与强回报 财务数据显示,牧原的规模和赚钱能力都很突出。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248.26亿元、1108.61亿元、1379.4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9.33亿元、-41.68亿元、189.25亿元。2014-2024年,总
牧原股份申请在港交所上市2024年收入超1379亿生猪出栏量连续四年全球第一

地平线机器人-W成为港股通可投资标的,南下资金或迎来布局新机遇

5月23日,沪港通下港股通(简称“港股通”)发布标的调整通知,国内领先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地平线机器人-W(股票代码:9660.HK,简称“地平线”)获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自下一港股通交易日起生效。符合条件的内地投资者,未来可通过港股通渠道直接投资地平线股票。 港股通作为连接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重要通道,纳入标的需满足市值、流动性等多重标准。自3月10日地平线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以来,已满足对于其同股不同权性质额外要求的上市满6个月及20个交易日的条件。此次纳入,标志着资本市场对地平线公司实力、长期价值的认可,叠加解禁股份实现自由流通的影响,有望显著提升地平线股票活跃度与市场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其估值与流动性。 据地平线2024年业绩报告,地平线在中国OEM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市场名列第一,份额超40%;已为27家OEM(42个OEM品牌)提供可靠、稳定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量产车型超200款,车载计算方案征程家族累计出货突破800万套,地平线已成为车企智能化转型的“最大公约数”。公司依托软硬一体技术优势,发布的地平线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采用一段式端到端架构,提供体验“类人”、用户“信任”的出行体验,将于第三季度全球首发落地奇瑞星途品牌车型。 消息面上,地平线近日宣布与博世、电装、大陆集团等全球汽车Tier 1(一级供应商)巨头达成新的战略合作,将强强联手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目前部分方案已获车企定点合作。业内认为,这充分验证了地平线的技术方案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生态协作有利于公司业务走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鉴于地平线业绩增长前景,中信建投、国投证券等机构发布研报,对其首次评级“买入”。 地平线机器人-W获纳入港股通以后,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便捷的途径参与公司的成长,助力公司实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辅助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凭借技术
地平线机器人-W成为港股通可投资标的,南下资金或迎来布局新机遇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