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休闲中式餐饮赛道的“初代网红”,绿茶集团在经历五次递表、跨越四年的漫长等待后,终于迎来高光时刻。5月8日,这家以“高性价比+融合菜”横扫80后、90后青春记忆的连锁餐饮品牌正式启动港股招股,计划以每股7.19港元发行1.68亿股,募资超12亿港元,预计5月16日登陆港交所主板。在沪上阿姨、小菜园等消费新股点燃市场热情后,绿茶集团的到来无疑为港股打新市场再添一把火。然而,从招股书细节到市场情绪,这场资本盛宴背后既有看得见的诱惑,也暗藏着需要警惕的风险。 一、从西湖船宴到全国493家门店:一个时代的餐饮符号 2008年,杭州西湖畔的青年旅舍里诞生了第一家绿茶餐厅。创始人王勤松夫妇或许未曾想到,这个以“人均60元吃出精致感”为卖点的品牌,会在未来十几年里成为中式休闲餐饮的代名词。凭借“船宴”风格的环境设计、融合八大菜系的创新菜品和极致性价比策略,绿茶迅速从区域品牌成长为全国性连锁巨头。截至2025年4月,其门店网络已覆盖21个省份、4个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总数达到493家,在中国内地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按门店数排名第三。 这种扩张速度在疫情后显得尤为亮眼。2024年新开120家门店的纪录,甚至超过了同期递表的小菜园(2023年新开97家)。而根据招股书披露的发展蓝图,2025-2027年还将以每年150-213家的速度狂奔,这意味着三年后其门店规模可能突破千家。支撑这一野心的,是绿茶集团对下沉市场的精准卡位——2024年新开门店中,约65%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这正是当前餐饮行业增长最迅猛的战场。 二、财务数据的AB面:高增长与隐忧并存 表面看,绿茶集团的财报足够亮眼:2020-2024年营收年复合增长25%,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3.5亿元,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两年突破7亿元。但穿透这些光鲜数据,三个“反常识”现象正在动摇增长根基: “规模化不经济”魔咒初现:2024年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