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腾讯财报今天发布

郭二侠说财
05-14

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精华都在港股市场,2024年恒生科技指数30家成分股合计分红1461亿,平均每家分红约48.7亿,这一分红规模显著高于其他主流指数。

与此同时去年恒生科技成分股共有10家公司实施回购,合计金额超1508亿港元。其中,腾讯一家贡献了1120亿港元,占比高达74%,成为港股“回购王”。其他主要回购企业包括阿里、小米、中芯国际等。

尤其是腾讯、阿里这些巨头,过去两年降本增效后现金流充沛,今年分红和回购更豪气。

腾讯今年一季度累计回购4298.4万股,耗资超171.2亿港元,超越了去年同期的148亿港元。

早在今年3月19日,腾讯在最新发布的年报中宣布,2025年继续增强股东回报,预计回购股份规模至少800亿港元。同时,腾讯将现金红利增加32%至约410亿港元,2025年总股东回报最少达1210亿港元。

截至2025年3月31日,腾讯流动资产更是达到5332亿人民币,而且还能年赚2000亿,健康可持续增长的经营能力和良好的资产流动性,让腾讯有足够资金投资于未来并持续增加股东回报。

阿里巴巴今年第一季度回购了价值6亿美元的股份,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财务年度,阿里巴巴累计回购金额达到119亿美元,根据此前宣布回购320亿的计划,剩余回购额度201亿美元,有效期至2027年3月,基本就是每年回购100亿美元的节奏。

截至2024年末,阿里账上现金及等价物2060亿人民币,还能年赚1500亿,完全有能力支持其回购计划。

分红+注销式回购意味着全方位、确定性更高的股东回报。这意味着投资者养的鸡“既能长肉,又能下蛋”,将提升投资者长期追随一家企业的信心。

毫无疑问,回购正在成为优质企业必选项。特别是对于在全球市场上市的互联网大公司,能否提供稳定的股票回购、分红回报,已经成为市场判断其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准。

大公司通过持续输出的回购及分红计划,将吸引更多长期投资者入场,为企业股价的稳定性提供支持。

2025年以来,内地老乡疯狂抄底,目前累计净买入港股超6000亿港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光4月关税风波期间,南下资金就逆势买入1700亿,专挑暴跌的科技股捡便宜。阿里、腾讯、美团包揽买入榜前三,光是这三家就吸金超1000亿。

‌机构预测‌,全年南向资金累计流入规模可能达8500~1.05万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850亿至9700亿元)‌

以前港股都是外资说了算,现在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越来越高。比如腾讯11%的港股通持股、阿里8.7%的占比,内地资金正在用真金白银争夺话语权。

资金也正通过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联接C(013403)+恒生互联网ETF(513330)联接C(013172)配置港股科技板块(AI+互联网)及红利资产的方式流入,公募基金港股持仓比例已升至36.9%‌。

求稳可以选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持仓成分股比较分散,前十大权重股占比约70%。适合想均衡布局科技全产业链,且不愿承受大波动的投资者。

博高收益选恒生互联网ETF(513330),前五大成分股(腾讯、阿里、快手、美团、京东)占比超60%,持股较为集中波动更大。若坚信互联网龙头将二次爆发(如游戏版号放松、AI应用落地),可重点配置。

恒生科技ETF像“科技全科生”,均衡稳健;恒生互联网ETF像“互联网尖子生”,爆发力强,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行业判断选择,两者均可通过定投平滑成本,当前估值仍低于历史中位数,逢跌加仓性价比高。

截至5月13日,恒生科技指数PE仅22倍,比历史80%的时间都便宜。对比美国纳斯达克的37倍、A股科创板的96倍,相当于用买五菱宏光的钱,开走特斯拉。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