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场这座连接中外的金融桥梁,正成为国际资本布局中国资产的核心通道。 2025年,港股市场迎来一波A股企业二次上市热潮。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医药巨头恒瑞医药、挖掘机霸主三一重工等A股龙头公司纷纷赴港上市,吸引大量国际资本参与认购,包括美国的贝莱德、施罗德、红杉资本,新加坡的淡马锡,韩国未来资产,科威特投资局(KIA)等国际顶级投行的积极参与。 这一现象引发市场思考,为什么国际投行不直接购买A股,而更青睐香港市场? 首先,港股市场资金流动宽松,对国际投行而言,通过港股投资中国企业可以避免直接进入A股市场可能面临的部分限制。 其次,港股市场提供更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国际投行可以在港股市场利用衍生品等工具进行风险对冲,这是直接投资A股市场所不具备的优势。 第三,港股以港币计价,与美元挂钩,规避了人民币汇率风险。如果买A股需兑换人民币,增加汇兑成本和管制风险。 此外,A股T+1交易制度和涨跌停限制降低了资金灵活性,而H股T+0和无涨跌幅更符合外资习惯。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研报中指出,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已升至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超过九成美国投资者愿意增加对中国资产的配置。 中国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技术这些高科技领域进步神速,这成了吸引外国投资的重要原因,大家都怕错过中国科技发展的快车。 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外资的乐观预期并非空穴来风: • 资金流向方面,2025年以来外资通过港股通净流入中国股市的规模显著增加。9月数据显示,外资净流入中国股市达46亿美元,创下近一年单月新高。 • 估值比较方面,A股相对全球其他主要市场存在明显折价。沪深300指数相对MSCI全球新兴市场指数存在12%—13%的折价,为历史较低水平。 • 持仓比例方面,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的敞口仍相对较低。在MSCI新兴市场基准指数中,中国股票权重为29%,但全球投资者仅将26.6%的资金配置给中国股票,这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