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宏观基本面和基础面冲突的时候,我们的宏观择时结论应该更信哪一个?
25年4月份是个非常经典的案例,我对宏观经济基本面极度悲观,但是市场走出了企稳反弹的趋势,4月份整体我对对宏观基本面是极为极为乐观的反义词,但技术面,我们之前在会员专区说过,4月13日之后,菜市场基本企稳了,技术面先是站稳了20个星期的线,之后又站上了20个日子的线,技术面是乐观的。
在不乐观的宏观基本面和乐观的技术面出现冲突的时候,我们选择了黄色封面/黄色字幕对应的水位(30-50),并且捡到了不少米,我想用4月份案例讲一下我对传统宏观研究缺点以及宏观基本面和技术面的结合的方式的一些思考。
宏观研究的三个目标:基本面负责预测未来,技术面负责认清现状,判断未来何时照进现实
首先要先明白三个目标:宏观研究的整体目标,宏观基本面研究的目标和宏观术分研究的目标。
宏观研究的目标是预测菜市场的形态,到底是左,震荡还是右,这是宏观择时的结论。具体的研究方法论,关注我的账号,之前的视频讲过,自己去找找。
宏观基本面研究的目标是预测“未来”的市场形态——优秀的宏观研究员做的基本面研究是可以预测未来的。
宏观技术面研究目标是看清菜市场“现状”,为预测提供支撑证据,并且判断基本面研究中预测的未来何时能够走进现实。
简单的说宏观研究这件事情是在为我们寻找去印钞机取钱的好的时机,好的窗口。
基本面分析是天气预报,通过卫星云图来预测什么时候风和日丽什么时候刮风下雨。
而技术研究,则是让你打开窗户,仔仔细细看看清楚外面,到底是下雨还是大晴天。毕竟再好的天气预报,也有错的时候,有时候可能不是错,而是早一点或者晚一点。
如今宏观基本面从现实数据到政策力度预期,都是极度极度乐观的反义词。如果上面的研究结果没错,天气预报的结论就是:未来会有一场大暴雨,菜市场会跳水。
此时此刻的天气,肯定是打开窗去看看外面,比用逻辑推理的天气预报准
有一点一定要明白,无论多么优秀的宏观基本面研究,也没法准确地预测到底暴雨来到的具体时间。也许是今天来,是在这个位置来,也许是下周或者下个月,也许菜市场会先向上一个月(比如四月),之后再跳也有可能。
因此除了用基本面逻辑来做天气预报,也要推开窗子,仔细的观察街上是否已经还是掉雨点了?又或者是虽然宏观这么不乐观,但现在还是阴天,菜市场可能觉得离下雨还很远。
我们使用基于菜市场综指,商品和一些我们的数据库,来进行综合分析,目的就是判断宏观基本面分析的乐观或者悲观逻辑,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影响菜市场,很明显4月13日之后,菜市场选择的是交易乐观。
菜市场永远都是对的,而且菜市场是非理性的,因为绝大多数玩家都是非理性的,漫无目的的。
宏观研究一定要抓主要矛盾,影响市场的就那么一两件事
国内外每天有很多宏观数据,事件,宏观研究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从4月中旬开始,主力们认为川子扛不住了,闹剧会在最晚六月结束,这就是宏观的主要矛盾。
这个结论也不是我拍的,我们是通过观察过去两周的一些情况和市场的反馈,得到上述结论的:
一季度社零很烂,出来不跳,说明菜市场没在交易国内的现实。然后大会结论很烂,说明也没在交易政策延迟和变弱。外交部的视频不跪出来也没跳,说明也没在交易谈判的风险,周三晚上老美就业和gdp很烂也没跳,说明也没在交易老美的现实,那还剩什么呢?这不就剩下一种可能性了么?市场,在交易川子六月一定会跪嘛。
这就是4月中旬全世界权益资产向上的核心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港村能够冲破20个星期的线,能够站稳20个天的线的原因。
现在市面上的宏观研究,只看基本面,不做技术验证,这就是传统宏观研究与投资决策脱节的问题。好的宏观研究能够预测未来,但市场什么时候开始交易这个事情,还是要用技术分析,客观、理性的看清楚市场的现状,如果技术和基本面结论有冲突,对于当时那一刻的时点来说,肯定是技术更接近真实。
因为外面到底下雨还是晴天,推开窗户看肯定是最接近事实的。只不过那一刻的真实,技术分析是无法预测未来的。所以宏观研究必须是基本面和技术相结合,才是胜率最高的。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