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美团由3月高位都回落了2成半,在一众港股科技股中表现较弱。在这段期间,即配平台股却跑出了亮眼表现,三方即配龙头顺丰同城(09699.HK)最近一个月累计涨近四成。此背后源自一场外卖战,或正上演“渔人得利”的一幕。
2月,京东正式宣布入局外卖市场,推出巨额补贴抢占市场,对手美团及饿了么也不坐以待毙,随即加入补贴行列,迅速燃起了一场外卖大战。
打得火热的外卖战也吸引监管部门注视,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文称,已经会同多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要求平台公平有序竞争。
事实上,今次也非第一次爆发的外卖战。2018年,滴滴在无锡第一次尝试外卖,凭高额补贴强势搅入美团和饿了么外卖战局,当时战况甚为疯狂,消费者可以低至“0.01元吃炸鸡,1元喝奶茶”。不过,比起第一次外卖战较聚焦于外卖本身,如今第二场外卖大战,背后更多反映各大平台争夺新消费模式下的即时零售市场。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报告》)显示,2023年国内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到2030年更将达到2万亿元。
从规模来看,即时零售的主要品类仍是休闲零食、酒水饮料、蔬果生鲜、肉蛋禽奶、粮油副食等。然而,即时零售品类不断扩展,快速覆盖到数码家电、母婴用品、美妆、医药保健、宠物、鞋服等各项生活所需。
据《即时零售消费电子行业白皮书》显示,过去3年,消费电子品类在即时零售市场获得了高速增长,预计2021—202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8.5%,2026 年即时零售消费电子行业规模将超千亿。
这场外卖大战,谁是赢家,谁是输家暂未有分晓,但作为第三方即配平台,则肯定成为赢家,包括行业龙头顺丰同城。
顺丰同城作为即时零售基础设施,其中立第三方定位可对接多平台,发挥协同效应,本身已具备稀缺性。在流量多极化趋势下,可满足商家对可靠值得信赖、一站式订单管理及配送平台的需求,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目前,顺丰同城与抖音、微信、阿里巴巴等平台深度合作,持续支持接入各大外卖及本地生活平台,支持商家一键接入外卖及新零售平台全渠道配送,助力商家生意高效增长。该公司在行业的领先地位也帮助其累积了不少合作伙伴,与各行业头部品牌客户如麦当劳、肯德基、瑞幸咖啡、霸王茶姬、山姆会员店等全渠道合作,市占率稳居前列。
各大平台在进攻餐饮外卖市场之余,战场也扩大到即时零售其他品类,顺丰同城在非餐场景具备先行优势,已经与商超便利、医药等行业头部客户合作,可提供完善解决方案。
从其公布的最新五一数据,商超百货单量按年高速增长177%,其中药品、数码、美妆、母婴等品类订单亦录得高双位数按年增长,反映与在商圈内与全场景商家密切协同。
即时零售近年于下沉市场不断渗透,成了电商平台的必争之地之一。《报告》显示,2023年县域即时零售规模达到1500亿元,同比增长23.42%。
顺丰同城持续深化下沉市场服务网络,细化到区县级乡镇,已覆盖超1300个下沉市县,覆盖率不断提升,确立其领先优势。五一期间,顺丰同城个人消费者服务在三四线下沉市县增长明显,在潮州、大理、恩施等城市C端单量增长数倍至数十倍。
比起同行业玩家,顺丰同城于2023年上半年率先行业实现盈利后,2024年在收入高增速的情况下、净利润较去年同期继续快速翻倍,而达达、闪送2024年营收均下降,并仍录亏损。这印证其”第三方+全场景"的地位于市场中经得起考验,随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估值成长空间仍然存在。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