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苦尽甘来

锦缎
05-22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小鹏汽车于北京时间2025年5月21日港股盘后、美股盘前发布了 2024年一季度财报。一季度财报表现都在预期之中,但二季度指引是呈现边际改善的,从实际表现来看:

1)卖车毛利率仍然站上了低双位数,环比继续改善:虽然本季度卖车单价还在下滑(主要低价小车Mona M03占比提高+清老款库存降价),但卖车毛利率因为M03和P7+的热销带来的规模效应释放,仍然站上了低双位数10.5%的水平,环比继续提升0.5个百分点,也要略超市场10%的预期。

2)二季度销量指引符合预期:二季度销量指引10.2-10.8万辆,隐含5/6月平均月销3.4万-3.7万辆,相比4月实际销量3.5万辆基本算是持平,主要由于大产品周期在三季度才能开启,二季度这样的销量指引也还可以。

3)收入预期隐含的卖车单价在环比回升:收入预期隐含的卖车单价15.8万元,还继续环比回升0.5万元,仍然是呈现边际改善趋势,主要由于车型结构中更高价的改款G6&G9占比的回升。

4)三费控制较合理,Non-GAAP经营利润由于其他收入贡献大超预期:本季度仅研发费用超出了市场预期1亿,但由于智能化投入+大新品周期的车型研发投入(之后有5款新车+Mona M03智驾版要发),目前单季度仅20亿左右的研发费用,研发效率仍然很高。

而Non-GAAP经营利润和净利大超预期,主要是本季度一笔5.4亿其他收入贡献(主要政府补贴),其次由于整体毛利率超预期贡献。

基本观点

整体来看,小鹏一季度业绩表现还可以,毛利率端略超预期的状态,而Non-GAAP经营利润和净利超预期主要由于一笔5.5亿的其他收入带来的(主要是政府补贴)。

而在二季度交付和收入指引上,虽然都在预期内,但确实也都还在呈现边际改善的趋势,在二季度新品还未开始放量的情况下,这样的指引已经还算不错。

但海豚君认为,小鹏仍然是新能源车企中确定性很强的标的:

① 新品周期非常强劲:

从小鹏2025年的产品周期来看,二季度末还有Mona M03智驾版本及中型SUV上市,预计开始放量都要集中在三季度,同时三季度及之后还有4款车型待发(三款增程+一款全新款P7发布),新品周期非常强劲,所以三季度及之后销量继续环比回升的确定性非常强。

这样的强产品周期以及车型更新速度,也证明了几点:

a. 小鹏供应链降本已做到位:小鹏在去年三季度之前,在卖车单价25万元的情况下,仅做到了5-6个点的卖车毛利,而在去年四季度开始,已经看到了小鹏的供应链降本能力迅速改善,在单车收入仅15万元情况下,仍然做到了低双位数毛利率(包括此次改款G6+G9起售价都相比2024年大幅下调,且仍然能做到对续航和底盘的进一步升级),可以为后续小鹏继续推出高性价比产品做铺垫。

b. 研发效率高:小鹏一个季度仅20亿的研发投入(位于新势力中低位),但无论在推出车型的速度,还是在智驾的研发效率(目前端到端能力仍位于第一梯队,且规划下半年实现L3-MPI百公里接管一次),以及在三季度正式推出增程版,开启一车双能模式,都无疑说明小鹏的研发效率非常之高。

所以无论是从供应链降本到位,还是从研发效率的提升,以及整体组织架构的改善,都在表明小鹏已经调整到位,处于蓄势待发状态,已经具备能持续打造爆款的能力。

② 小鹏增程车型的销量潜力可能被低估:

小鹏三季度开始发的增程车型,是基于“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实现 800V 高压平台与增程系统兼容,采用 5C 超充电池组(支持 10 分钟补能 450 公里),而核心点其实是配备“大电池”+“小油箱”模式,能实现纯电续航430公里,综合续航1400公里,是首家将增程车型续航打到400公里以上的车企,很好地解决目前市场上增程车型纯电续航短的痛点。

从小鹏目前的股价走势来看,整体2025年P/S倍数其实是从一季度财报前的高点2.3-2.4倍,已经打到了目前仅1.7倍水平,而核心原因也是由于改款G6&G9的表现不及预期,所以市场基本仅按照目前的周订单7000-8000辆,2025年全年销量41-42万辆左右进行定价。

但海豚君认为,在小鹏整体组织架构力已经调整到位,而走过二季度的车型平淡季之后,三季度及之后销量继续环比高增的确定性很大(Mona M03/G7基本都要到三季度开始放量),而三季度及之后推出的增程车型,也是小鹏正式开启“一车双能”的战略,增程车型销量潜力可能仍然被低估。

而如果按照今年45-50万的销量乐观预期,我们认为小鹏股价至少还有将近20-30个点的向上潜力,在边际改善的确定性仍然很强,且造车基本面仍然不错的情况下,不妨关注一下小鹏的向上机会。(作者:海豚投研)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