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扰动与美国市场的内在脆弱性

破竹财经
06-04

近期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源头,是海外,尤其是美国方面的持续扰动。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牵动人心,关税问题不时成为市场焦点。

自2025年4月至今,市场呈现出一种重复的模式:美国方面释放出恐吓性信号,资产配置随之出现调整,美元资产面临压力,特别是美国国债。美元资产的下行压力制约了强硬政策的进一步推行,促使美国方面做出一定妥协,市场情绪随后得以缓和,股票投资及其他资产显现反弹迹象。这种模式的循环往复,成为短期市场波动的主线。

美国金融市场的内在脆弱性不容忽视。美国国债市场热度迟迟未能恢复,这意味着未来借新还旧面临更高的财务成本,对美国财政健康构成挑战。国际评级机构已对此表示担忧,下调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虽然美国股票市场看似恢复元气,回到了阶段性高位,但这种高企的位置本身蕴含风险,重心过高易于摔倒。后院起火的制约力依然存在,并在决策中发挥作用。

美元资产整体的向下调整,可能是一个大周期现象。过去两三年,全球资金大量涌入美元资产。当其他国家经济恢复、利率回归正常水平时,利差收窄可能引发资金回流。

图片来源:破竹财经

全球流动性与“新共识”

市场行为的深层逻辑,与全球流动性密切相关。2020年后,全球央行普遍实施了大规模宽松政策,市场流动性空前充裕。尽管部分地区已开始回收流动性,但总体而言,资金仍在市场中泛滥。水远大于面的局面,放大了局部市场的潮涨潮落幅度,加剧了波动性。

这种流动性泛滥催生了投资领域的“新共识”,它挑战了传统的、基于基本面分析的“老共识”。在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下,某些资产的价格表现可能脱离基本面,呈现出非理性上涨。例如,数字货币在缺乏传统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其规模和价格的飙升,很大程度上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体现。如果固守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建立的投资认知,仅用基本面分析来观察市场,很容易陷入看不懂、觉得市场“疯了”的困惑。

当前,全球债务问题,以美国国债为代表,处于失控状态。这进一步印证了流动性泛滥的大背景短期内难以扭转。资金的堆积方向,往往决定资产价格的表现,即便该资产缺乏传统意义上的基本面支撑。理解这一点,对于在新共识下制定投资策略至关重要。

国内政策与市场节奏

国内政策具有战略定力与连贯性,这与某些国家受游说影响较大的政策制定机制存在差异。当前,国内政策层面保持着相对的战略定力,缺乏总量型的宏观增量政策。宏观增量政策通常能对金融市场产生广泛影响。

展望六月,市场可能延续区间波动特征,缺少全局性的政策惊喜。政策更多可能体现在行业分析或赛道层面的调整,旨在引导市场良性竞争、促进消费等。例如,汽车、电商等行业正采取措施应对“内卷”问题;拉动消费,尤其服务性消费,可能通过债券发行等方式提速。这些更多属于具体落地执行层面的节奏调整,而非总量政策

市场可能的变局节点,指向七月初。七月底,更高层级的会议将对国内经济形势和政策方向进行定调,形成指导未来一个季度的政策脉络。同时,关于“十五五”规划等中长期政策的讨论和信号也可能在彼时集中释放。国内政策的集中释放,结合七月末美国可能再次面临的关税豁免期结束等外部事件,可能引发市场的重新扰动。从目前看,国内政策的潜在方向,更倾向于活跃市场。

关键赛道的机遇观察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一些特定赛道值得密切关注:

  1. 黄金黄金:在美元资产面临不确定性、高位调整压力犹存的背景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或流动性堆积的资产类别,仍具表现潜力。美元资产的回调可能形成跷跷板效应,抬升黄金价格。

  2. $香港交易所(00388)$ 香港市场:尽管近期有所波动,但香港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偏低。其与内地市场通过互联互通机制紧密相连,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资产配置选择,涵盖了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香港市场历史上受外资青睐,尤其在医药消费赛道。资金流向是判断其短期表现的关键指标。南下资金的持续回流,以及港币兑美元汇率的表现,都可能提供市场回暖的信号。这里的消费,既包括受外资偏好的传统消费,也包括更具活力的新消费

  3. 科技赛道:以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为代表的科技领域,持续蕴含着国产替代的逻辑。外部环境的限制与封锁,客观上加速了国内相关产业的攻坚进程。科技赛道在等待强力的催化剂点燃市场情绪。这类赛道弹性大,一旦市场活跃度提升,可能出现超预期的反弹。

应对市场挑战的投资哲学

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信息,辨别噪音与真正的主脉络是前提。信息过载而非信息匮乏,是当前投资者的主要痛点。高质量的信息梳理与逻辑分析,能够帮助投资者建立内心的底气,避免慌乱。

在市场缺乏明确机会的时期,保持耐心,避免过度交易至关重要。频繁追逐昙花一现的热点,往往效率低下,甚至造成损失。成功的投资者,通常能耐心等待并抓住少数几次确定性高、持续时间长的机会。

政策分析是理解中国市场的一个独特且重要的视角。尽管政策文本常含官话,但其中蕴藏着对宏观形势的判断、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以及对市场行为的引导。掌握解读政策的话语体系和节奏,能帮助投资者获得权威、本质的信息,形成独立判断。

在全球流动性主导的新共识下,投资方法需要更新。不能仅凭传统的基本面分析来理解所有资产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受流动性影响巨大的新兴资产。理解资金流动的逻辑,成为新时期投资的关键。

构建个人投资体系和投资策略,不再是简单的买卖,而是要像专业人士一样,深入理解行业周期、洞察企业经营、把握宏观经济政策解读,并将技术分析与基本面研究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在充满挑战的市场中,把握机会,在波动中行稳致远。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