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高位震荡:为何“上涨”比“暴跌”更值得押注? ——全球经济、地缘政治与技术面三重共振下的黄金牛市逻辑

Vicky Vista
06-06

黄金,正在成为全球资本的“终极避难所”

当全球股市在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地缘冲突中剧烈波动时,黄金却以“高位震荡”的姿态,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在不确定性肆虐的时代,黄金才是资本的终极避难所。

接下来我将从宏观经济、地缘政治、市场供需、技术面与历史规律五大维度,揭示黄金为何在高位震荡后更倾向于上涨,而非暴跌。(篇幅过长,请耐心看完!)

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黄金的“避险属性”被彻底激活

1. 美国经济数据疲软,美联储被迫转向

近期,美国服务业PMI意外萎缩至49.9(低于50的荣枯线),就业数据连续三个月不及预期,非农新增就业人数远低于市场预期。这一系列数据表明,美国经济正从“软着陆”转向“硬着陆”风险。与此同时,美联储降息预期从“年内一次”升至“年内三次”,创年内新低。

对黄金的传导逻辑为:

2. 国际贸易紧张升级,全球资本“避险潮”涌动

特朗普政府的新关税政策引发欧盟报复性反制,全球贸易战进入“2.0时代”。欧盟与美国在电动汽车、农产品等领域的谈判陷入僵局,叠加俄乌冲突进一步升级,全球供应链断裂风险加剧。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偏好降至冰点,黄金ETF持仓量单月激增,创2022年以来新高。

二、地缘政治冲突:黄金的“避险溢价”持续攀升

1. 俄乌冲突升级,大国博弈进入“危险区”

近期,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投入新型高超音速导弹,北约宣布增加东欧驻军,冲突升级风险加剧。与此同时,中东局势持续紧张,伊朗核问题谈判陷入僵局,以色列与周边国家冲突频发。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黄金的“避险溢价”从5%升至15%。

2. 大国关系恶化,全球资本“去美元化”加速

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持续增持黄金储备,同时减少美元资产配置。这一趋势表明,全球资本正在用黄金对冲美元信用风险。

三、市场供需关系:央行购金潮与投资需求共振

央行购金潮:黄金的“战略储备价值”凸显

2024年,全球央行黄金购买量预计将突破1000吨,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央行成为购金主力。这一趋势的背后,是各国对美元体系的不信任加剧,以及黄金作为“无主权风险资产”的战略价值提升。

四、技术面分析:黄金突破3400美元/盎司只是时间问题

1. 关键阻力位与支撑位:上行空间远大于下行风险

目前,黄金价格在3365美元/盎司附近高位震荡,上方阻力位集中在3400美元/盎司(2024年高点)与3500美元/盎司(历史高点)。从日线级别来看,金价远高于100日均线(3250美元/盎司)与200日均线(3180美元/盎司),表明长期趋势仍向上。

2. 量化交易系统:自动买盘推动价格上行

当前,全球主要量化交易系统的黄金买盘阈值已设定为3350美元/盎司。一旦金价突破该水平,算法交易将自动加仓,推动价格进一步上涨。这一技术性需求,将成为黄金突破3400美元/盎司的关键动力。

五、历史规律:黄金在“滞胀+宽松”环境下表现优异

回顾历史,黄金在类似的环境下(全球经济不稳定、地缘政治紧张、货币政策宽松)往往表现优异:

  • 1970年代滞胀时期:黄金价格从35美元/盎司暴涨至850美元/盎司,涨幅达24倍;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黄金价格在12个月内上涨30%,创历史新高;

  •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黄金价格在6个月内上涨40%,突破2000美元/盎司。

黄金在高位震荡后更倾向于上涨,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央行购金潮以及技术面的支撑,共同构成了黄金上涨的“四重驱动力”。尽管市场短期可能受美国非农就业报告、美联储官员讲话等因素扰动,但长期趋势已明确:黄金正在开启新一轮牛市周期,3400美元/盎司只是起点,3500美元/盎司才是目标。

投资建议:

  • 长期配置者:可逐步增持黄金ETF或实物黄金,对冲美元信用风险;

  • 短期交易者:关注3350美元/盎司支撑位,突破后可加仓,目标3400美元/盎司;

警惕美联储超预期鹰派转向或地缘冲突缓和,可能导致短期回调。

黄金,正在成为全球资本的“终极避难所”。押注黄金上涨,就是押注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将持续。

$黄金主连 2508(GCmain)$ $微黄金主连 2508(MGCmain)$ $富兰克林黄金及贵金属基金A (acc)HKD(LU0498741114)$ $富兰克林黄金及贵金属基金A (acc)USD(LU0496367417)$ $美元黄金主连 2506(GDUmain)$ $黄金2508(GC2508)$ $黄金信托ETF(iShares)(IAU)$ $二倍做多黄金ETF(ProShares)(UGL)$ $老铺黄金(06181)$

修改于:06-06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