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惠相互保险借机制创新,解锁普惠金融新路径

榕财经
06-16

在我国健康卫生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多层次健康保障体系加速构建的关键时期,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作为国内首家全国性相互保险机构,正以其独特的模式在普惠金融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众惠相互始终聚焦医疗健康领域,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核心理念,通过创新保险模式,积极填补传统金融服务的空白。截至2024年,其健康险保费占比超96%,连续7年实现稳健增长,累计服务人次超百万,覆盖货车司机、高龄老人、慢性病患等20余类群体,充分展现了普惠金融在健康保障领域的独特价值。

在带病体保障方面,众惠相互取得了显著突破。慢性病患者的医疗保障一直是行业难题,众惠相互以肾病群体为切入点,推出“肾爱保”系列产品,开创了国内带病体可保可赔的先河。该系列产品涵盖肾病场景下的意外、医疗、津贴等16种保障责任,采用分病种、分阶段的精准定价模型,让超过5万名肾病患者获得了持续保障。更为关键的是,众惠相互打造了“保险 + 健康管理”模式,联合三甲医院专科团队,为患者提供定期体检、用药指导以及并发症预防服务。这一举措使得患者住院率持续下降,年人均医疗支出大幅减少,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推动了保险从被动理赔向主动风险管理转型。

众惠相互的探索正推动中国健康险从“事后补偿”向“全周期服务”升级,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样本。而这一创新背后离不开科技的深度支撑,众惠相互积极引入前沿科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打造了集成化的风控平台——“智惠赔”,解决了互联网健康险理赔风控难题。其上线的“数字核赔员”,覆盖率超过83%,全流程自动化率超80%,大大提升了理赔效率,优化了会员服务能力。

在社群共治方面,众惠相互同样积极作为。国际经验为其提供了重要参照,日本相互保险公司与社区深度联动开发的农业保险、德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政企协同模式,都验证了普惠保险在民生治理中的可行性。而中国0.2%的相互保险市场份额与全球26.2%的平均水平形成的巨大落差,成为众惠相互深耕垂直领域的动力。众惠相互借鉴北美针对特定职业群体的定制化服务理念,逐步构建起覆盖多元需求的保障网络。在广西,众惠相互与总工会合作开展“职工自费医疗互助保障计划”,该项目延伸了基本医保目录外自费部分报销,依托职工大病互助基金实现二次分摊,形成了区域特色保障网络。目前,众惠相互已累计服务近万家会员单位,覆盖超50万名会员。

此外,在政策层面,众惠相互积极响应《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围绕小微企业、农民、低收入人群开发专属产品。以“深圳众惠保”为例,该项目通过单一险企承保、意外险为主险的创新设计,累计承保超20万人,其中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市民占比达20%。这种模式依托相互保险机制实现风险共济,不仅降低了投保门槛,更通过会员共享机制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正持续书写着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它始终秉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精神,不断打造更有温度、更具韧性的健康保障网络,让金融创新的成果惠及每个家庭、每位个体,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着坚实的保险力量。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