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le上市暴涨后的冷思考:GENIUS法案下的三大博弈与三类投资者的分岔口
一、股价狂欢的本质:流动性溢价与合规稀缺性的共振
Circle(CRCL)上市首日暴涨168%,次日续涨29.4%,当前市值突破300亿美元,表面是市场对“稳定币第一股”的热情追捧,但深层逻辑是两类稀缺性价值的叠加:
1. 流动性溢价:美联储降息预期下,资金涌入高Beta资产,而USDC作为加密市场基础流动性工具,其发行方Circle成为利率敏感型资金的天然标的;
2. 合规稀缺性:全球稳定币监管框架尚未成型,而Circle已持有纽约州BitLicense等关键牌照,其储备透明度和审计标准(80%美债+20%现金托管于贝莱德)成为传统机构入场加密市场的“合规通道”。
但狂欢背后需警惕两个错位:
- 估值错位:Circle当前市销率(P/S)4.3倍,远低于Coinbase的9倍,看似低估,但其净利润因分销协议(向Coinbase支付60%以上收入)和利率敏感性(降息1%导致收入减少4.41亿美元)持续下滑;
- 预期错位:市场过度聚焦GENIUS法案的合规红利,却忽视法案可能要求100%高流动性储备,进一步压缩Circle的利差收益空间。
二、GENIUS法案的双刃剑:合规护城河与成本陷阱
GENIUS法案的推进将重构稳定币竞争格局,但对Circle的影响需分场景评估:
利好场景:
- 市场份额再分配:法案将淘汰非合规稳定币(如USDT),USDC市占率有望从29%升至40%+,尤其在欧洲跨境支付(Visa已采用USDC节省80%成本)和RWA代币化领域(贝莱德合作国债产品USYC)形成垄断优势;
- 机构资金入场:传统资管机构(如贝莱德认购10%股份)可将USDC纳入货币基金配置,形成稳定增量需求。
利空场景:
- 成本激增:若法案强制要求实时储备审计和风险准备金,Circle运营成本或提升20%以上,削弱本已脆弱的利润率(2024年净利率仅9.3%);
- 政策套利风险:欧盟MiCA与香港《稳定币条例》可能设定更高标准,导致Circle面临多司法辖区合规冲突,拖累全球化扩张。
三、三类投资者的分岔策略
基于风险偏好和持仓周期,当前Circle投资者可分三类制定策略:
1. 短期交易者:博弈利率周期与法案催化
- 做多逻辑:若6月CPI数据低于预期强化降息预期,可短线加仓;
- 事件驱动:关注7月15日美国众议院对GENIUS法案的投票进展,若条款宽松则利好反弹;
- 工具选择:买入看涨期权(行权价140美元)或做多杠杆ETF(如3倍做多金融科技ETF FINU)。
2. 中期配置者:押注RWA与支付革命
- 核心变量:Circle在RWA代币化市场的渗透率(当前链上RWA规模120亿美元,年增50%+);
- 持仓调整:减持纯利息收入敞口,增持与RWA强关联的生态伙伴(如Solana链上项目、渣打银行等跨境支付服务商);
- 对冲工具:买入VIX波动率指数期货,防范法案落地前的流动性冲击。
3. 长期持有者:警惕商业模式颠覆风险
- 致命弱点:Circle 99%收入依赖美债利息,若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且RWA扩张不及预期,估值模型将崩坏;
- 替代方案:转投生态更分散的标的(如Coinbase,其稳定币生态收入占比已升至31%)或布局香港持牌平台OSL集团(港交所唯一加密牌照持有者)。
四、历史镜鉴:雅虎式陷阱与亚马逊式奇迹
科技股投资需警惕“增长停滞”风险:
- 雅虎教训:2005-2015年雅虎利润稳定但收入增速下滑,股价十年零增长,类比Circle若无法突破USDC应用场景,或重蹈覆辙;
- 亚马逊启示:持续20%+收入增长支撑估值,Circle需证明其在RWA和跨境支付领域能复制此路径(当前USDC流通量增速已从2024年的9%降至2025年的5%)。
五、操作建议:动态平衡三类资产敞口
策略类型 仓位比例 核心标的 退出条件
利率博弈 20% CRCL、TLT反向对冲 美联储明确降息时间表或VIX突破25
RWA生态 50% SOL(Solana)、BLK(贝莱德) USYC代币化规模突破50亿美元
防御对冲 30% 黄金ETF、OSL集团 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或CRCL跌破100
结语:在合规化浪潮中寻找“反脆弱性”
Circle的暴涨绝非单纯的资本狂欢,而是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融合的里程碑。投资者需清醒认知:合规化带来的不是安全边际,而是更高维度的竞争。在GENIUS法案的刀锋上,唯有抓住RWA代币化的结构性红利、构建利率周期对冲组合,方能在这场“确定性博弈”中捕获阿尔法。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数据来源:Doipos全球上市资讯网、招商证券、乙源财析)
延伸阅读:
- 稳定币产业链全景图(发行方/交易所/公链价值分布)
- 美国GENIUS法案核心条款解读(储备金托管/发行资质/跨境支付限制)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