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科技(MU):HBM技术引领内存革命

Bill W.H
06-17

核心逻辑: 美光科技凭借高带宽内存(HBM)技术,成为AI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HBM市场供不应求,美光产能已售罄至2025年,且与英伟达、超大规模云厂商(如亚马逊、微软)的深度合作,验证了其技术领先性。尽管增长迅猛,美光估值仍显著低于同业,存在45%的潜在上涨空间(目标价164美元)。

为什么HBM是AI时代的“隐形瓶颈”?

  1. 需求爆发式增长:HBM市场从2023年的40亿美元飙升至2025年的350亿美元(+775%),2033年或达1300亿美元。驱动因素包括:

     

    AI训练与推理需求(如大语言模型、边缘计算)。

     

    新兴应用(自动驾驶、AI手机/PC)的本地化处理需求。

  2. 技术护城河极高:全球仅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家能量产HBM,且生产工艺复杂(需3D堆叠、硅通孔技术),客户认证周期长达数月,一旦合作便形成长期绑定。

美光的竞争优势

  • 性能碾压:HBM3E产品功耗比竞品低30%,36GB容量比竞品(24GB)高50%,更适合数据中心的高能效需求。

  • 客户背书:英伟达GB200/GB300平台采用美光HBM3E,第三家神秘大客户(推测为Meta或微软)已开始批量采购。

财务与增长潜力

  • HBM收入里程碑:2025财年Q2单季度HBM收入首次突破10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13%),且毛利率显著高于传统内存。

  • 低功耗DRAM新战场:AI服务器中,美光的低功耗DRAM可减少2/3能耗,与英伟达合作开发的SOCAMM模块有望打开新市场。

  • 未来预期:2025财年EPS预计增长438%至7美元,2026年再增57%至11美元,三年收入复合增速43.7%。

估值:被低估的AI核心标的

  • 当前16.5倍远期PE,较半导体行业中位数(22.8倍)折价27%;

  • EV/EBITDA仅7.8倍,较行业(14.4倍)折价45%。

  • 若按2026年11美元EPS的15倍PE计算,目标价164美元(较当前118美元有45%空间)。

风险提示

  1. 行业周期性:内存价格历史上波动剧烈(如2018年DRAM价格腰斩),需警惕产能过剩风险。

  2. 地缘政治:中美技术竞争或导致出口限制扩大至HBM领域。

  3. 短期波动:6月25日Q3财报可能因NAND业务拖累毛利率,但HBM长期逻辑不变。

美光在HBM领域的技术统治力,使其成为AI基础设施的“关键阀门”。尽管短期市场可能低估其转型潜力,但买卖节奏的把握仍需谨慎观察。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