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重回增长背后:蒋凡要阿里电商大象转身

开柒
06-21

话说,昨天八姐发的文(天猫都敢公布618的GMV增速了)还是引发了不小盆友的讨论的。毕竟,这是近年来首次,阿里公布了天猫GMV增长10%,而且,还是剔除了退货的,同时,平台购买用户数实现双位数增长。看起来,这是三年以来,天猫的最好增长。

好些盆友也在探讨,竞争激烈、消费下行,为啥今年天猫618的增长变快了呢?也有的盆友在质疑,为啥是今年,天猫618敢于公布剔除退货的GMV增长,是因为去年的基数够低嘛?

八姐昨天有简单跟熟悉阿里的盆友聊了聊,感觉其实这次618的增长只是一个结果,实际上,从去年底开始,蒋凡带领团队厘清淘天平台的各种痛点,并在今年初开始就已经从内部进行的战略调整。而时间线再放长一点,淘天其实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开始在内部纠偏,回归消费者需求,同时也拒绝“仅退款”,回归良性的商家生态。

阿里这次敢于公布天猫618扣除退货后的增速,可能也表明,以前那个疯狂内卷、花样百出、依靠极端价格战和嗓门大来吸引用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更为简单的营销,更为重视优质商家的运营,才能真正获得良性的增长。

好啦,不废话啦,下面咱们来说说,天猫这次增长背后,淘天到底都做了哪些改变。

1,取消满减凑单,用更简单直接的营销吸引用户。

不得不说,阿里是最会玩的电商平台,过往,几乎所有极致的营销手段都是出自阿里之手。比如满减凑单,预售,秒杀,清空购物车等。但经过了若干年的大促,消费者对这些营销手段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最近几年,一直有消费者诟病满减凑单等太麻烦,太烧脑了。

而对于商家来说,亦是如此。以往的大促,消费者为了获得满减优惠,往往会下单很多用来凑单的商品,这也导致了退货量高企。虽然对于平台而言,GMV数字是好看了,但这种“内卷”,伤害了被凑单的商家,使得他们成本陡增。

实际上,阿里这几年也一直在做改变。比如,去年开始取消预售等。但今年,天猫618做出的这个玩法改变恐怕是最大的。

今年618,天猫取消了满减凑单,仅设置“官方立减”一个玩法,活动商品官方立减15%起,最高立减50%,一件也直减,消费者不用做计算题。此外,官方立减可叠加其他单品优惠、跨店优惠等。

应当承认,任何一家成功的公司,都是有路径依赖的。像阿里这种中国最大、最成功的电商公司,居然敢于放弃自己原有成功的营销路径,这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毕竟,万一GMV大幅下滑了呢?蒋凡和他的团队,估计也是面临了内部种种压力,最终做出了这一改变。

而现在看来,这一大变化,其实是利好的,让平台和商家的方向一致了。毕竟,长期以来,天猫存在平台目标与商家、消费者的诉求存在偏差——天猫以满减追求更高的下单 GMV,但消费者希望更直接获得折扣,商家希望实际卖掉更多商品。这次调整后,商家和平台可以把劲往一处使了。

2,从GMV崇拜转向商家生态。

实际上,早在今年年初,淘天高层在内部定下的基调就是,全力扶持优质品牌、原创品牌。

比如今年3月,天猫发布2025年经营策略:全力扶持优质品牌、原创品牌,激励政策全面放开,做大品牌增长。今年春季,天猫在快消、服饰、运动户外等行业试点推出优质品牌限时返佣政策,当时,90%品牌达成双位数高增长目标,获得现金激励。

在618前后,淘宝推动了多项重要改革——例如淘宝成立20年来最大力度的店铺信用评价体系更新,推行“真实体验分”。新体系在正式上线后将关联商家的产品和服务能力,更加透明公正,好商家更容易脱颖而出,也更容易直接获得包括流量在内的激励。甚至今年618期间,淘宝还上线了根据店铺评分筛选功能。消费者搜索商品时,在搜索结果筛选栏启用“店铺评分”筛选,即可根据当前搜索结果,一键选择高分店铺商品。

正是这样的变动,使得很多商家可以真正静下心来,不再盲目追求流量和GMV,而是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做口碑和品牌上。

而也正是因为长达半年的战略改革,使得天猫在618取得了刨除退货后的增长。

3,淘宝闪购杀入即时零售。

在整个阿里电商的业务板块中,淘宝闪购的出现也体现了其内部变革的决心。4月底,在京东外卖和美团闪购大战正酣时,阿里没有单独派出饿了么参与外卖大战,而选择搞了个“淘宝闪购”,给出了淘宝一级入口,整合各种资源,全面入局了即时零售的战场。应当说,这一动作,当时还是超出了好多人的预料的。

正如阿里集团CEO吴泳铭所说,“今年集团将以饱和式投入的打法,聚焦几大核心战役。这几个关键战役将由多个业务方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和长项,以全局价值最优来制定各项业务的协同策略”。

而在整个618期间,淘宝闪购还联合饿了么宣布日订单数已超4000万,订单结构向全品类大幅拓展,非茶饮占比达75%,非餐品类订单增长远超预期。此时距离淘宝闪购正式上线不到一个月。

总而言之,其实啊,最近一段时间,虽然淘天挺低调,但暗暗地在内部做了不少改变,而正是这些艰难甚至有些冒险的改变,帮助淘天这头大象慢慢转身,并在618获得了三年来的最高增速。现在,问题给到京东、抖音等友商们了:要不要也公布个剔除退货的GMV增速,大家比一比?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