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6日,据财联社等媒体报道,原贝莱德基金副总经理洪霞加盟永赢基金,担任高级顾问。中基协信息公示显示,洪霞3月下旬注销在贝莱德基金的基金从业资格,6月上旬入职永赢基金。
公开资料显示,洪霞履历丰富,早期任职于银行和多家基金公司,如富国基金高级渠道经理、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客户服务主管、上投摩根基金渠道业务总监兼国际业务部总监、海富通基金业务管理部总经理等。2021年,她加入贝莱德基金,起初担任销售总监,2023年4月起任副总经理。
洪霞加入贝莱德基金时,正值全球资管巨头在华独资公募牌照落地关键期。凭借在上投摩根基金的跨境金融项目经验,她被寄予打开中国零售市场的厚望。
然而,现实不尽如人意。洪霞主导搭建的渠道体系,未转化为可持续的品牌渗透力。贝莱德基金首只产品 “贝莱德中国新视野”,虽以66.81亿元创下外资公募首募纪录,但后续乏力,未能形成持续影响力。后续产品发行遇冷,甚至出现延期募集、规模跌破5000万元清盘线的尴尬局面。
到2025年洪霞离职,贝莱德基金在中国市场管理规模仍在百亿量级徘徊,与其全球领先的资管规模和行业声誉形成反差。期间,贝莱德基金在中国零售客户中的品牌认知度较低,这场本土化探索成了外资巨头 “水土不服” 的典型案例。
永赢基金的国际化布局
洪霞加盟的永赢基金,是具有城商行背景的公募机构,与贝莱德基金纯外资运营模式不同。永赢基金成立于2013年11月,注册资本9亿元,宁波银行出资占比71.49%,新加坡华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占比28.51% 。
外界认为,洪霞加盟永赢基金,或与该公司国际业务布局有关。永赢基金总经理卢特尔2025 年接受中国基金报采访时透露,2024年公司成功落地QDII集合专户产品,持续跟踪港股产品布局机会,年内获批港股医疗方向产品。背靠股东新加坡华侨银行,洪霞的国际业务背景,能否助力永赢基金把握亚太区域QDII业务布局机会,开发贴合国际投资者需求的产品,有待市场检验。
从宁波银行财务报告看,2021年至2024年,永赢基金营业收入依次为10.13亿元、8.73亿元、10.18亿元、13.63亿元,虽有波动但整体扩张。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22亿元、1.82 亿元、1.74亿元、2.55亿元,净利润增长滞后,盈利质量有提升空间。
Wind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永赢基金公募管理规模5026.51亿元,行业排名第23。相比 2021年四季度末的2400.40亿元管理规模和行业第 30 名,发展顺利。期间,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管理规模分别上涨1364.37亿元、992.78亿元,规模扩张受益于宁波银行渠道资源支持。
产品结构与投研团队之困
产品结构上,永赢基金当前固收类产品管理规模占比超八成。混合型基金规模虽从 2023 年四季度末的138.94亿元,增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503.41亿元,但主要因押注AI赛道热度,尚未形成可持续策略布局。
永赢基金投研团队近一年人员流动大,新聘和离任基金经理数量高于行业平均。其中,今年 1 月权益投资核心人物李永兴的离职最受关注。
李永兴基金管理经验超 10 年,业内有声望。他成名于交银施罗德基金,后任九泰基金投资总监,被永赢基金高薪聘请,最终却离开。此外,从永赢基金离职的基金经理中,不乏从其他机构跳槽的资深人士,如管理规模曾破百亿的权益基金经理常远。靠 “挖角” 搭建投研班底的永赢基金,在人才留存机制上的短板,成为权益业务扩张的难题。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