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费率落地与经理业绩分化
6 月 17 日,广发价值稳进混合(024448)结束认购,作为首批浮动费率基金,其 “基础管理费 + 业绩报酬” 模式引发关注。拟任基金经理王明旭虽管理规模超百亿,但其产品业绩呈现显著分化:广发内需增长混合累计收益 135.3%(截至 6 月 12 日),而广发均衡优选混合自 2021 年上任以来回报 - 3.4%,跑输基准 6.3 个百分点,广发盛锦混合更是亏损 14%,落后基准 24.2 个百分点。
该基金设计的费率浮动机制(年化超额收益超 6% 时管理费 1.5%,亏损超 - 3% 时降至 0.6%),试图绑定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但王明旭在管产品的 “冰火两重天” 表现,让市场对机制实效存疑。值得注意的是,广发盛锦混合近两年亏损 6.5 亿元,却收取管理费 4685 万元,员工自购份额从 2023 年中报的 183 万份锐减至 2024 年末的 17 万份,凸显收益风险的非对称性。
5 年分红 6 亿元:股权激励的 “旱涝保收”
据广发证券年报统计,2020-2024 年广发基金员工持股平台通过五家合伙企业(嘉裕元、嘉裕祥等)累计分红 5.95 亿元,未分配利润仍有 4.28 亿元。核心管理层分红规模突出:
-
总经理王凡:3571 万元
-
价值投资部总经理傅友兴:2531 万元
-
投资管理部总经理王明旭:399 万元
-
成长投资部总经理刘格菘:668 万元(仅嘉裕元平台)
这一机制源于 2019 年证监会鼓励的股权激励政策,广发基金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持有公司 10% 股权。但与高额分红形成反差的是,2022-2024 年广发基金主动偏股产品中 64.6% 跑输业绩基准超 10 个百分点,41 只产品跑输超 30%,三年间为投资者创造利润合计 - 580 亿元。
高利润与弱回报:机制改革的现实困境
尽管 2024 年广发基金净利润达 20 亿元,行业排名前列,但其 “规模驱动型” 发展模式遭质疑:
-
傅友兴管理的 3 只产品近五年创造利润 4.9 亿元,收取管理费却达 18.2 亿元,2024 年广发稳健回报混合落后基准 16.65 个百分点;
-
刘格菘管理的 6 只产品三年亏损 204.7 亿元,个人投资者份额缩水 11.8%,其中广发科技先锋混合亏损 80.4 亿元。
监管层推动的浮动费率试点与 “三年业绩不达标下调薪酬” 政策,本意是引导行业从 “规模导向” 转向 “业绩导向”,但现实中基金经理的分红收入与产品业绩的显著落差,暴露出当前激励机制仍未真正实现与投资者回报的绑定。截至 2025 年一季度,广发基金管理规模 1.39 万亿元连续缩减,其 “高分红 — 低回报” 的矛盾,成为公募行业改革成效的典型观察样本。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