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周公子&特约UU
编辑|周大富
当AI成为“确定性”未来,市场上的各种主体,都在尝试定义 AI Agent/智能体。
仅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就有数千个不同概念的AI Agent声称可赋能金融机构。而这一现象释放的信号是——生产要素及核心生产能力本质上呈现数据化特征的金融行业,正被AI Agent同时“围猎”信贷、投资、风险管理及对客服务等业务场景。
当然,这是一场“双向选择”。
机构的筛选标准也在被“养刁”,目前对外接第三方AI Agent的要求,机构要求已经不仅是安全和合规,更要看性价比和有效性。
奇富科技日前发布了一个“信贷超级智能体”,目标是为银行匹配“专家级”的信贷能力。
不可置否,从近两年表现看,信贷已成为为金融拥抱AI时代最快跑出“有效性”的垂类。而行业也在加速见证,什么样的信贷“智能体”能真正辅助银行信贷业务进化,并成为多数银行的选择。
什么样的AI智能体值得被选中
“技术本身并不是目的,我们需要避免陷入到‘为AI而AI’的技术陷阱。这一方面要求商业银行间要从技术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变,形成技术、场景、价值的闭环,另一方面要从碎片的应用转向流程的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和业务逻辑的深度融合。”近日,在国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人工智能与金融未来”2025春季峰会上,浦发银行副行长丁蔚表示。
不难管窥,银行等金融机构们拥抱AI的“姿势”,正从过往的“从上到下触发”,朝着“围绕实际需求和应用触发”转变。
以信贷业务为例,有银行业人士告诉周观察,在对AI项目立项时候,是要看此项目是否有足够成熟场景应用,比如智能营销、客户服务、信贷审批、反洗钱报告、智能投研、合规内审相关的,一般可以过审。
另有某股份行零售信贷人士告诉周观察,该行科技部门提供的某些智能化工具没有真正切合业务痛点,其实还增加了人工重新检验、手动校正的工作量。
这是不少银行人士的心声。
所以,一个基于真实金融业务场景积累的高质量数据,并能从中提炼出辅助业务“有效性”的AI,才值得机构选中。
沿着信贷业务逻辑设置功能场景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小微企业超1.1亿户,每天新增企业2.4万户,抗风险能力差、经营非标、信息不对称是小微领域存在已久的结构性难题。
现在有金融科技平台试图用小微信用评估智能体,针对每一家小微企业,定制专属的“麦肯锡”级专业报告。这一平台就是奇富科技,其小微企业信用评估搭载覆盖99%小微企业、宏微观信息准确率98%的专业知识图谱,基于宏观、微观知识给予小微企业社会科学的评估。
出具“麦肯锡”级专业报告是奇富信贷“超级智能体”的功能之一。而之所以称“超级”,是因为除了小微企业信用评估,该智能体还至少搭载了由端到端授信决策智能体、AI合规助手、AI决策助手、AI审批官等模块。
奇富科技 $奇富科技(QFIN)$ 的底气在于,它是基于真实的信贷场景,积累了规模庞大且具有数据飞轮价值的高质量数据。以深度解析的信贷逻辑为基石,奇富信贷智能体构筑了动态实时更新的结构化金融知识图谱。
也就是说,奇富满足了机构对于AI要基于真实数据,以及契合业务逻辑的双重需求。据其CEO吴海生介绍,该智能体能够驱动多模态数据感知与融合,借助最新的长链路推理引擎,支持多步规划、自反思与执行闭环,并结合系统训练与强化学习机制,不断提升决策智能与自我进化能力。
除了小微评估,针对授信场景,奇富超级智能体推出端到端授信决策智能模块:将超过700个模型、7000+策略模块、过亿历史决策融入大模型,试图提升对用户进行风险智能评估的效率。
针对合规场景,推出AI合规助手:集成逾2000项金融监管法规、逾300个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逾50个金融专属合规算法模型,通过“知识图谱+算法模型+动态监测”的技术闭环,将监管文件解读人工耗时从每份40小时降低至2小时,政策适配准确率从68%提升至99.2%,推动金融机构业务合规审查从“事后纠偏”到“事前预防”的转变。
针对决策场景,推出AI决策助手:构建了问数、知识问答、洞察和报表的多智能体协同工作应用形态,将原本需要3天完成的数据分析流程压缩至1小时内完成。
针对审批场景,推出AI审批官:通过多模态融合识别技术和自动化审查,T+0输出定额建议,自动标注可疑点,秒级完成标准化批量核验。
综上,奇富信贷“超级智能体”是沿着银行信贷业务的逻辑,来设置全场景功能模块的。借助奇富信贷“超级智能体”智能体,负责信贷风控、审批和决策的人员,可以专注在最高阶的风险判断上,效率提升。
为穿越逆周期增加一份“确定性”
除了清晰的业务应用逻辑,以及可规模化复制的能力,信贷“超级智能体”放在助贷新规的大背景下来看,更有助于金融机构们缓解中短期展业压力。
一名民营银行信贷授信部门的从业人员在与周观察交流时坦言,如果奇富“超级智能体”能全面实现其试图达成的目标,会“很有吸引力”。其理由是,在越来越多银行营收净利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的眼下,这一套智能体的应用确实能“降本提效”。
不可置否的是,这很可能也是其他同业的想法。
而从实际情况看,奇富数科与银行的“AI+金融”战略合作也确实在加速落地。
截至今年3月末,奇富数科的金融科技赋能的业务规模同比飙升约144%。
今年4月底,奇富科技 $奇富科技-S(03660)$ 旗下银行业数智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奇富数科与广东华兴银行正式签署“AI+金融战略合作协议”,聚焦营销获客、风控审批、决策分析等关键领域。
预计未来一两年内,奇富科技核心业务三分之一的需求可通过智能体平台实现。
奇富数科总裁周旭强在表示,金融机构可借奇富信贷超级智能体这类“智能杠杆”,实现更广泛的普惠客群覆盖、更精准的风险定价以及更具弹性的业务增长。
一方面,帮助银行降本增效,固然是“超级智能体”的中长期目标。另一方面,结合将在三个多月后实施的“助贷新规”来看,头部助贷平台及时提升AI服务能力“秀肌肉”,抓牢优质客群资源,也是当务之急。
“助贷新规”已明确,银行权责需加码(要求银行应当完整、准确掌握增信服务机构实际收费情况,确保借款人就单笔贷款支付的综合融资成本合规),对助贷机构的服务能力自然也随之提高,而以奇富科技为代表的头部助贷平台们,正凭科技优势在C端获客和B端服务上“赢家通吃”。
当Agent浪潮叠加政策窗口,虽说行业身处“逆周期”,但AI或许就是助力机构穿越周期的一份“确定性”。
☻
*以上观点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