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募基金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人事布局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鑫元基金近期的一系列人事安排,看似强化了管理团队,实则在业务拓展、风控体系及组织文化等方面,或将进一步加深其对股东南京银行的路径依赖,为市场化竞争与专业化运营带来诸多挑战。
2025 年 6 月 18 日,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高管变更公告,张鹏飞出任副总经理,杨晓宇担任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官。从两人履历来看,均与南京银行有着深厚渊源。张鹏飞曾在华泰证券、浙商银行任职,加入南京银行后,在总行金融同业部担任多个重要管理岗位;杨晓宇具备扎实技术背景,从北京宇信易诚科技有限公司起步,在南京银行总行信息技术部深耕,深度参与银行核心系统开发与技术团队管理工作 。
值得关注的是,两人不仅均有南京银行的从业履历,且都是在 2022 年 12 月加入公司,与董事长龙艺的任职时间形成同步节奏。早在 7 个月前,南京银行总行资金运营中心副总经理于景亮接棒此前离任的张丽洁,出任公司总经理及财务负责人。于景亮自 2001 年加入南京银行,从交易员逐步成长,积累了丰富的金融市场实务经验。此次公告后,鑫元基金 “1 名董事长 + 1 名总经理 + 4 位副总经理” 的高管架构正式形成,这一架构体现了大股东南京银行将自身发展经验与资源协同赋能至鑫元基金的战略布局。
产品结构单一,ETF 化浪潮中恐被边缘化
南京银行作为鑫元基金的大股东,在业内素有 “债券之王” 的称号。自 1997 年率先涉足金融市场业务,南京银行在债券领域深耕多年。截至 2024 年四季度末,南京银行金融市场资产规模超 1 万亿元,资产托管业务总规模为 3.41 万亿元,南银理财产品规模为 4734.71 亿元 ,展现出强大的区域性银行综合实力。
受益于股东资源与 “债牛” 行情,董事长龙艺到任后,鑫元基金发展势头良好。管理规模从 2022 年四季度末的 1091.10 亿元攀升至 2024 年四季度末的 2199.56 亿元,行业排名也从第 48 上升到第 34。其中,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管理规模分别增长 577 亿元、527 亿元,但权益业务却尚未打开局面 。此外,南京银行 2024 年年报显示,鑫元基金当年净利润为 1.90 亿元,同比增幅为 18%。
然而,深入分析鑫元基金管理规模靠前的债券型基金产品定期报告发现,其持仓债券中政策性金融债投资比例颇高,产品同质化严重。对银行间市场资源的过度依赖,导致公司在信用挖掘体系搭建、利率周期研判等主动管理核心能力建设上停滞不前,暴露出投研体系市场化迭代的深层问题。
与此同时,鑫元基金还面临着人才流失困境。2024 年 8 月,固收基金经理陈浩 “清仓式” 卸任 11 只基金产品;同年 9 月,固收部副总经理赵慧因个人原因离职,加盟银华基金;原总经理张丽洁去年 5 月跳槽至信达澳亚基金担任副总经理,这些人事变动引发了市场对公司团队稳定性的质疑。
近年来,公募行业固收类产品呈现出明显的 ETF 化趋势。海富通中证短融 ETF、富国中债 7-10 年政策性金融债 ETF 等多只债券 ETF 产品管理规模突破百亿 。2025 年 6 月 18 日,证监会接收了鹏华基金、南方基金等 10 家基金公司上报的首批科创债 ETF 申请,进一步拓宽了债券 ETF 的发展空间 。
从海外经验来看,低利率时期,债券 ETF 凭借工具化优势会对利率型债券基金形成替代,推动机构投研能力向精细化转型,同时引导投资者从短期交易转向长期资产配置。对于鑫元基金而言,若持续依赖传统发展模式,未能在主动管理能力提升与投研体系创新上取得突破,不仅难以打破发展瓶颈,更可能在固收产品 ETF 化的浪潮中被逐渐边缘化。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