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钢铁贸易很多年,规模做的也还可以,我们近期开始寻求出海找第二增长曲线,有些感触跟大家分享一下:现在,一带一路国家比较依赖中国的供应链,尤其是中国的基建公司和中国制造业,伴随着中国的基建业和制造业出海相对来说比较靠谱。
其实,即便是央国企出海,也有一定难度,国外市场,没有中国市场这么卷,不卷的好处当然有很多,比如可能利润高,但也存在一定弊端。举个例子,像在中东国家,当地的以前的钢贸商都是以巴基斯坦人、印巴人为主,服务没国内好,当地的节日很多,动不动就放假了,也从来不加班,契约精神也没我们国内那么强,说不供货就不供货了。
当地还处在大概中国钢贸的20年前,还是蛮荒时代,还存在一些不明确的感觉。所以,在国内市场被“规训”得很好的企业,是相当有竞争力的。找钢在国内有大盘,有服务这些央国企的基础,首先有了信誉基础,再加上,服务标准也不会降低,这样就能让央国企的成本降低很多,所以这对找钢来说,确实又是一个好机会。
现在,找钢又上市了,是一个国际化的公司,对于推动国际业务会有比较强的意愿,也对国内的一些钢厂有了影响力,如果能让国内公司在国外建设钢厂,这就能够解决钢贸商无法再国外采购的问题。很多时候,如果所有的采购都从国内走,流程长,那么意味着成本又增加了。
这也有可参考的标的,看看日本伊藤忠丸红这类做钢贸的公司,他们本来也是做贸易的,但伴随着日本制造业出海,成为了全球性的公司,现在市值超过600多亿美元。从趋势上看,中国制造出海是必选项,那么伴随着这个浪潮,势必也会诞生一些全球化平台型的供应链公司来做服务,看看找钢能不能把握这样的机会。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