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连续7年扣非净利润亏损的药企,凭借一款“减重神药”的出海成功,上演了一场教科书级的战略转型。
翰宇药业6月30日晚间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2亿至1.6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470%-1664%。
对于这家曾经连续7年扣非净利润亏损的企业而言,这份成绩单的意义远不止数字本身。
“国际业务收入已成为公司主要来源”,财报中的这句话揭示了翰宇药业翻身的核心密码。从2021年海外收入占比仅6.38%,到2024年飙升至55.10%,翰宇只用了四年时间就完成了从本土药企到国际化企业的蜕变。
业绩爆发,利拉鲁肽打开美国市场
美国FDA的一纸批文改写了翰宇药业的命运轨迹。2024年12月23日,公司利拉鲁肽注射液获得美国FDA批准证书,成为首个打入北美市场的国产利拉鲁肽制剂。
获批后的产品放量速度惊人。截至2025年1月,翰宇已向美国合作方Hikma完成近140万支发货。这个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仅2024年底前,公司就已收到Hikma累计4639.63万美元(约合3.38亿元)订单。
原料药业务同步高歌猛进。2024年上半年,翰宇原料药营收同比增长219.18%至1.13亿元。公司与DS3 RX LLC签订的两笔GLP-1原料药采购订单,供货金额达数千万美元级别。
数据来源:翰宇药业财报
国际业务的爆发不仅带来收入增长,更显著改善了盈利质量。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到2024年大幅提升7.78个百分点至57.09%,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攀升至58.68%。海外高毛利业务已成为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引擎。
战略转型,避开国内集采内卷
翰宇药业的翻身仗,本质是一场战略选择的胜利。面对国内药品集采带来的价格压力,公司管理层做出了一个关键决断:放弃国内市场内卷,全力押注国际化。
这一战略在GLP-1管线布局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023年6月,翰宇主动撤回利拉鲁肽国内上市申请,并于同年11月终止项目,全额计提减值5298.82万元。2024年,公司又将司美格鲁肽国内权益转让给三生制药旗下三生蔓迪。
“两款核心减重产品均缺席国内市场竞争,这意味着翰宇药业无心国内市场内卷,一心专注于出海发展。”行业观察人士如是评价。
翰宇的国际化布局堪称教科书级别:
原料药销往20余个国家和地区:制剂通过对外授权签约90余个国家和地区;利拉鲁肽已完成东南亚、南美、中东等地的申报程序;生产基地全线通过美国FDA检查,获得全球市场通行证。
公司现金流状况同步大幅改善。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262.17%;销售费用占比从2023年同期的41.07%降至18.72%,费用结构显著优化。
GLP-1全面布局,抢占千亿市场
在翰宇药业的业绩逆转中,GLP-1类药物扮演了关键角色。这类兼具降糖和减重功效的药物,正在全球掀起一场市场风暴。
据IQVIA统计,2023年全球GLP-1类药物终端市场规模已达59.91亿美元,其中北美市场占比超过55%。辉瑞预测,到2030年,GLP-1类药物在美国糖尿病和肥胖症市场的规模将达到900亿美元。
面对这一蓝海,翰宇药业展现出超前的布局意识:
利拉鲁肽打头阵:作为每日注射剂型,成功打入美国市场,成为公司业绩扭转的关键产品。
司美格鲁肽紧随其后:作为每周注射剂型,2025年1月已完成国内减重适应症III期临床受试者入组,进展速度国内领先。
替尔泊肽原料药已获美国DMF备案:为后续制剂出海铺平道路。
创新三靶点激动剂HY3003:采用“硅基多肽芯片+AI算法技术”筛选,已完成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筛选。
翰宇没有孤军奋战。公司与三生蔓迪达成司美格鲁肽授权合作,借助后者电商平台优势开拓市场;与Hikma的利拉鲁肽制剂合作采用“前端采购+后端50%销售分成”模式,确保长期收益。
创新药管线,20余款药物整装待发
如果说国际化是翰宇药业的当下引擎,那么丰富的创新药管线则是其未来增长的保证。公司已明确表示,将陆续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不少于20种制剂,覆盖原创新药、微创新药、ANDA等多个类别。
在这些管线中,三靶点激动剂HY3003项目最具突破性。作为GLP-1R/GIPR/GCGR三重激动剂,该项目采用多剂型并行开发策略,包括:
周制剂、超长效月制剂(每月注射一次)、口服制剂,其中超长效月制剂依托公司自主长效递送平台,可显著降低给药频率,平稳血药浓度,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用药依从性。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类似三靶点药品上市,仅有礼来的Retatrutide处于III期临床阶段。
翰宇的创新布局远不止于此:
小核酸药物:Inclisiran(治疗高胆固醇血症)、Zilebesiran(治疗高血压)
PEG修饰环肽药物:Pegcetacoplan(治疗地图样萎缩)
多肽药物:瑞他鲁肽、替尔泊肽、司美格鲁肽(减重、降糖)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AI赋能研发,打破“双十定律”
在翰宇药业的创新图谱中,AI技术正成为加速药物研发的秘密武器。7月1日,公司宣布与碳云智肽深化战略合作,签署创新药CRDMO服务与战略投资两项协议,通过股权投资进一步绑定合作关系。
这一合作直指医药研发的痛点——“双十定律”,即一种创新药研发周期至少10年、花费10亿美元,且约90%的药物会在临床试验阶段失败。
翰宇药业与碳云的合作以三靶点减肥/降糖肽项目为切入点,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平台与多肽芯片在多肽药物开发中的应用。AI技术可参与到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等多个环节,有望大幅缩短研发时间、降低研发成本并提高成功率。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保持高位。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比达19.27%,拥有国内专利授权285件,国外专利授权31项,各类多肽药物批件、新药证书和临床批件数国内领先。
这种技术积淀正转化为产能优势。为满足海外市场需求,翰宇武汉原料药生产基地正在扩产,新车间交付后年内产能将达吨级。
未来增长,国际化与创新双轮驱动
站在半年盈利1.6亿的新起点,翰宇药业的增长曲线才刚刚开始。公司国际化战略将进入收获期,计划未来10年推动近20款多肽及小核酸药物在海外上市,覆盖减重、糖尿病、罕见病等领域。
2025年被公司定位为“国际化战略的重要飞跃年”。随着利拉鲁肽在美国市场的持续放量,司美格鲁肽等后续产品的陆续上市,翰宇的海外收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现金流状况的持续改善提供了战略弹性。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3298.46万元,同比增长187.58%;前三季度进一步增至8806.96万元,同比增长262.17%。充足的现金流为公司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提供了坚实保障。
资本市场已对翰宇的转变投下信任票。2025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33.8%,半年度业绩预告发布后,股价盘中最高涨超8%。
随着武汉原料药生产基地扩产完成,公司GLP-1原料药年产能将达吨级,足以支撑数亿美元规模的制剂生产需求。而公司在多肽药物领域20余年的技术积累,构筑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翰宇药业(300199)$ $恒生指数(HSI)$ $上证指数(000001.SH)$ @小虎活动 @话题虎 @爱发红包的虎妞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