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 日,瑞康医药(002589.SZ)公告披露,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兼副总裁李喆于 7 月 1 日被济南市济阳区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措施。根据《监察法实施条例》,该措施适用于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犯罪的被调查人,而公告未提及具体事由。
为保障公司运作,证券事务代表王秀婷已代行董秘职责。瑞康医药强调,除李喆外其他高管均正常履职,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秩序未受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山东乾元律师事务所法律意见书显示,李喆于 5 月 16 日仍出席公司年度股东大会并签署会议文件,距被留置仅隔 1 个半月。
从券商民工到上市公司董秘的逆袭之路
公开资料显示,1986 年出生的李喆拥有硕士学历,职业生涯起步于加拿大永明金融、帝国商业银行等机构,后回国加入国金证券担任投行项目经理。2019 年 10 月,他以 33 岁之姿出任瑞康医药董秘,直至 2026 年 5 月的任期内,2024 年税前薪酬为 40.35 万元,未持有公司股份。
这位曾被称为 "券商民工" 的金融从业者,在医药流通领域完成了职业跃升。但随着留置消息公布,其职业生涯突生变数。
瑞康医药业绩承压,一季度营收双降
公司最新财报显示,2024 年瑞康医药实现营收 79.66 亿元,同比微降 0.85%;归母净利润 2062.16 万元,同比增长 1.5%。而 2025 年一季度业绩更显压力:营收 17.57 亿元,同比下滑 12.98%;归母净利润 1417.11 万元,同比下降 6.58%,扣非净利润降幅达 44.75%。
尽管公司称董秘被留置不影响正常经营,但二级市场对治理风险的担忧仍存。作为药械流通领域龙头,瑞康医药旗下拥有 100 余家子公司,服务近 6 万家医疗机构,2024 年末总资产达 160.4 亿元。
行业观察:高管合规风险敲响治理警钟
此次事件凸显上市公司高管履职合规的重要性。从出席股东大会到被实施留置的短暂间隔,反映出监管措施的突发性。在医药流通行业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企业治理结构的稳定性与高管行为合规性,正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瑞康医药已指定《证券时报》等媒体为信息披露渠道,后续进展仍需关注监管进一步通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