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界“黑马”冲刺港股!镁佳股份如何用4年拿下12家主机厂?

杨不留行
07-04

近日,背后站着清华系技术天团的镁佳股份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以9.3亿美元估值冲刺港股。

招股资料显示,成立于2018年的镁佳股份是一家创新驱动的领先汽车科技公司,专注于研发并交付以人工智能(AI)为核心的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助力主机厂打造下一代软件定义汽车。

值得重视的是,从2022年首款车型量产至今,镁佳股份的解决方案已覆盖奇瑞、长安、东风等12家主机厂,48个定点项目,甚至在全球市场与清华大学资本深度绑定,商业化潜力不容小觑。

技术筑底:“汽车+计算机”复合研发团队——不拼人多拼效率

如果说传统汽车的核心是发动机与变速箱,那么智能汽车的灵魂无疑是“软件定义”能力。而镁佳股份的角色,正是为车企提供“灵魂”的“技术外包商”——这种外包不是简单的代码堆砌,而是以“智能座舱+X”为支点,撬动整个汽车智能化生态。

首先,技术底色上,镁佳股份以“工程师红利”打破行业效率瓶颈

不同于大多同行通过不断扩张团队规模或加大投入力度来推动创新的方式,镁佳股份选择了更难同时也更具价值的一条路径:打造一种以高效、敏捷和深厚技术专长为核心的组织基因。

其工程师团队横跨汽车工程与计算机科学领域,深入融合AI等前沿科技,加速推动发全周期的每一个环节。这种拥有“汽车+计算机”复合背景的团队,让镁佳股份达到行业平均水平数倍的研发效率,并使其能持续向主机厂客户提供更高效、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这种优质组织基因的优势在镁佳股份以“模块化+可复用”两大理念构建软件架构时得到充分印证。

回过头来看,镁佳股份的技术及产品的成功基于两大核心理念:

“智能座舱+X”产品矩阵理念:以高性能智能座舱为核心,无缝融合AI语音交互、DMS/OMS监测、ADAS泊车、OTA升级等专为智能网联汽车量身定制的智能化功能模块,“即插即用”的模块化设计更是能让主机厂能像“搭积木”一样快速定制功能。

模块化软件架构:通过预开发、可复用的基础组件库(涵盖操作系统、AI算法、通信协议等),缩短开发周期,经过严格测试后还可针对实际性能进行优化,支持多车型规模化扩展。

事实上,早在成立第二年,镁佳股份便开始开发基于高通SA8155芯片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以及该公司的模块化软件架构。

这一技术理念的可行性显然并非空口无凭,而是得到众多主机厂的认可。早在2020年镁佳股份就获得了理想和长安深蓝汽车的定点,2021年-2023年期间又先后获得岚图汽车、奇瑞、东风以及长安马自达的定点。

清华系资本押注,交付量稳步爆发

也是在这些定点项目支撑下,随着车企以及供应商的技术与产线成熟后,2022年镁佳股份开启了其“量产元年”,当年便实现营收3.88亿元,一年后更是翻了近5倍至15.13亿元,同年得益于产能释放,其交付量也较2022年增加超4倍。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4.2亿元,尽管同比微降6%,若不计有关终止关系贡献,该年度其交付量约61.0万件,较上一年年其实增了158.4%,交付能力显然在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这一年其亏损收窄至2.91亿元。这种“亏幅缩窄+交付规模增长”的曲线,正是其商业逻辑的验证。

与此同时,其客户朋友圈也在加速拓展。从2022-2024年,主机厂客户数量从7家增至12家,累计定点数量从15个攀升至48个,新获得的定点数量分别为8个、11个和23个。

这种“技术-客户-规模”的正向循环,让镁佳股份成为主机厂的“香饽饽”。

公开资料显示,镁佳股份先后获得了山行资本、红点创投、中移北京基金、中关村集团、南山资本、慕华科创、元禾等知名机构的投资。

就在不久前的5月份刚刚获得安徽慕华一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的3069万美元的D+轮融资,投后镁佳股份估值为9.3亿美元。显示其强外部融资实力。据天眼查APP,安徽慕华一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是清华大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踏准万亿蓝海,上市抢占先机

镁佳股份的崛起,本质上是智能驾驶产业爆发的缩影。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已达1.1万亿元,增速34%;预计2030年将突破5万亿元。

对此,M31资本董事总经理刘一昂也认为:“近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爆发性增长。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超过新车销量的25%。同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成熟期,未来的差异化竞争将集中在软件领域,‘软件定义汽车’ 这句话并非夸大其词。

镁佳股份所处的“智能座舱+域控”环节,正处于产业链的“黄金交叉点”,技术含金量极高。不过尽管如此,这一细分领域的竞争同样很激烈。

除了镁佳股份,还有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传统Tier1,以及**、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的“鸿蒙座舱”以生态整合能力见长,百度Apollo则依托高阶自动驾驶能力向下渗透。相比之下,镁佳股份的优势在于“模块化+性价比”,但在品牌影响力和生态资源上仍有差距。

更值得关注的是,主机厂“去外包化”趋势显现。部分头部车企(如特斯拉、比亚迪)已开始自研智能座舱系统,试图掌握核心数据与用户入口。这对镁佳股份的长期客户稳定性提出了挑战——在长远的未来,一旦主机厂自研成熟,其订单可能大幅下滑。

因此,其赴港IPO,既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挑战的应战——能否在智能驾驶的“万亿战场”中站稳脚跟,取决于其能否在技术创新、盈利模式、全球化扩张之间找到平衡。

据招股书显示,其此次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进一步投资于研发、扩展“智能座舱+X”产品矩阵和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上缴15%的收入!英伟达会受多大影响?
日前,美国政府已批准$英伟达 (NVDA.US)$和 $美国超微公司 (AMD.US)$ 恢复向中国销售其特制人工智能芯片。但这并非没有代价:所有对华销售额的15%将直接上缴美国政府。这为芯片巨头及其投资者开启了一场高风险的新博弈。【大家觉得这15%对英伟达会有多大影响?上周连创新高,英伟达本周该怎么操作?】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