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挺不错,而且薪资增速业降温。
今天的非农数据整体不错:就业超预期,失业率下跌,薪资增速放缓,可谓是就业和通胀的戴维斯双击了,美联储和特朗普都会比较舒服。但是,持续走低的劳动参与率使得整体劳动力市场情况存疑,也让后续薪资增速存在上行动力。目前交易员几乎放弃美联储7月降息押注,但仍预期年内降息3次。
具体来看:
美国5月季调后新增非农就业14.7万人,高于预期的8~12万人;
前值上修为14.4万,4月数据上修为15.8万,经修正后两个月的新增就业共30.2万人,比之前多了1.6万人;
失业率为4.12%,低于前值的4.244%;失业人数下跌到701.5万人,比5月少了20多万人;此外,更加全面的U6失业率也下跌到7.7%;
劳动参与率下跌0.1个百分点至62.3%,预期为上升0.1个百分点至62.5%;25~54岁的黄金年龄段劳动参与率上涨0.1个百分点至83.5%;
薪资增速为同比增3.7%,低于预期,前值上修为增3.8%;环比增0.2%,也低于预期;工作时长略微下降34.2h/周,整体行业似乎并未因为抢出口而出现加班;
制造业裁员0.7万人,前值下修为裁员0.7万人;
私人就业总共增加7.4万人,大幅高于ADP的裁员3.3万人;
政府新增就业7.3万人,其中联邦政府裁员,地方政府大幅增加雇员;
专业技术,采矿业也裁员,零售有所反弹,对周期敏感的建筑业新增1.5万人,和ADP一样升温;
教育医疗依旧是私营部门最大推手,新增就业为5.1万人;
家庭就业调查为增加9.3万人,远好于此前的下跌近70万人;
全职人数略微反弹,兼职人数下跌,似乎也可以对应小非农的下跌;
中短期失业人口有所下降,长期失业人口有所增加,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人退出劳动力市场。
总体来看,这份就业数据算是不错:新增就业超预期,失业率下降,薪资增速还低于预期,可谓是三全齐美了。在稳住就业的同时薪资还在降温,美联储的两个目标都在实现,鲍威尔似乎尽力在离任前实现软着陆。不过,由于政府部门的强劲和劳动参与率的下跌,笔者对后续的情况还是存疑——似乎政府发力+下修劳动参与率可以提高就业,压低失业率。
笔者引用了一些机构的看法:
分析师Roseanne Briggen表示,6月就业数据全面超出预期:非农就业增长远超预测,失业率意外下降。市场迅速作出反应:国债价格跳水,隔夜指数掉期(OIS)利率飙升,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期货暴跌,收益率曲线呈现“熊平”走势。美元应声大涨,因7月降息可能性几近归零。联邦基金期货最新定价显示,7月降息概率已从数据公布前的25%骤降至4%。不过经济学家深入剖析报告细节后发现——州和地方政府岗位增加7.3万(以教育行业为主),而联邦政府岗位减少7000人,私营部门就业增长也不及预期——但整体劳动力市场仍保持强劲,这为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提供了充分依据。
信安资产管理公司策略师西玛•沙阿写道,在今天的非农报告公布后,她认为美联储要到2025年底才会降息。“一些美联储发言人已经表示,他们倾向于最早在本月降息。今天的数据显示,就业人数高于预期,失业率下降,初请失业金人数下降,这完全消除了他们认为即将降息的理由,并暗示美联储没有提供支持性政策的紧迫性。”
“美联储传声筒”NickTimiraos:美国非农报告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仍然显示招聘缓慢、解雇缓慢。雇主增加了14.7万个就业岗位,私营部门的总招聘人数为7.4万人,失业率降至4.1%,4月和5月的就业增长被净上修正1.6万个。
Brandywine全球投资管理公司的投资组合经理Jack McIntyre说:“在硬数据和软数据的较量中,硬数据是赢家。这意味着美联储按兵不动是正确的。”McIntyre说,市场的变化正在使收益率曲线趋平,而流行的曲线趋陡交易的平仓可能会延续。分析师Jonnelle Marte表示,在深入研究这些数据之前,非农强劲的意外可能会支持美联储今年更长时间按兵不动的理由,并且几乎肯定会消除对劳动力市场的担忧,从而排除7月降息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这份报告整体还算不错,理由如上。由于薪资的下降,市场没有就失业率的下降而产生鹰派——或者说滞胀的解读。目前看来,几个好消息合成了一个完美的好消息。
市场解读为利好,美股三大股指期货上涨,美元指数也上涨,黄金和美债携手走低,类似衰退交易解除后在交易软着陆。此外,交易员预期美联储本月不降息,但年内仍是降息2~3次的预期。
目前,笔者认为美联储年内降息2~3次,首次可能要推迟到9月。不过好在薪资增速不算快,所以劳动力市场不太可能引起第二波通胀,而如果这几个月公布的CPI报告显示降温,美联储会在9月点阵图上暗示更多的降息。
(风险提示:特朗普关税强硬,美国经济超预期衰退,美联储政策失误等)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