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战略指引下,中国银行聚焦全球化、区域化、适老化,构建覆盖广泛、特色鲜明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多项核心业务指标表现突出。
截至目前,中国银行服务企业年金客户总数过万家,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数位列市场第二,托管资金量位列市场第三,受托管理养老金总规模逾2800亿元,个人养老金产品种类和丰富度均居行业前列,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余额排名靠前。
同时,作为国内率先布局跨境养老服务的银行,中国银行已促成多个跨境养老项目落地,成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发挥优势
中国银行积极发挥全球化优势,探索“全球化”养老新模式,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发挥进博会唯一战略合作伙伴优势,中国银行连续五年成功举办银发经济专场活动,有效促进国际养老资源对接。特别是在2024年第七届进博会上,中国银行银发经济交易团汇聚超过130家机构,“跨境养老找中行”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成功推动多个跨境养老项目落地。
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全球化养老理念深度转化为本土实践。中国银行通过搭建高效的跨境资源对接桥梁,成功促使国际养老服务标准与国内社区需求精准匹配,从引入国际认知症照护模式落地贵州社区,到在安徽将存量资产改造为活力自理与认知症照护中心,再到在江苏联合日资企业打造嵌入式养老项目,都体现了这一深度转化。
中国银行以跨境金融的长板切入养老赛道,通过进博会等全球化平台将国际养老资源转化为本土化解决方案,一系列举措,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养老服务“引进来”新范式,为中国养老产业注入了创新活力。
因地制宜
中国银行紧密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结合各地养老市场特点和客户需求,因地制宜,打造差异化解决方案。
在京津冀地区,中国银行积极参与全国首张集成社保、金融、城市交通和铁路出行的“四网融合”社保卡落地,有效解决跨区域交通服务断点问题;并创新推出养老居所个人信贷产品,协同养老示范项目率先试点,探索破解银发客户入住机构的融资瓶颈。
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实践则体现了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在上海,中行通过“政府+担保+银行”的模式,发放“养老服务批次贷”;在苏州,创新建设“苏悦·颐养智慧养老平台”,通过科技共享、线上服务与权益通兑打造“金融+”养老生态闭环,成为当地首家与市及各区民政局全面签约的银行,为智慧养老提供了“苏州样本”。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区,中国银行的服务则聚焦于满足特定群体的旅居与“候鸟”需求。针对“港人北上”旅居养老需求,中银香港旗下中银人寿创新设计了适老化现金流保险产品,推出整合旅居、保险、支付、医疗及金融服务的“旅·心活”计划,首阶段覆盖内地18座热门城市。在海南,针对“候鸟人群”的季节性特点,中国银行不仅提供基础金融服务,更与本地机构深度合作,嵌入家政服务、房屋看管等非金融权益,并挑选10家特色网点作为“候鸟驿站”,截至2024年末已服务近2万客户。
多维联动
中国银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升老年客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养老金融工作的首要任务,线上线下多维联动,全面推进适老化升级。
线上渠道是触达老年客户的重要前沿。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推出适老化版本,提供大字体、清晰图标、语音播报等便捷体验,核心功能布局聚焦转账、医保电子凭证、生活缴费等老年高频需求;特别打造的养老金融专区价值显著,其中“中银老年大学”提供超千门涵盖健康、理财、兴趣的免费课程,有效助力长者学习新知识、融入数字生活;“银发地图”则整合了超2000家养老机构、老年大学、医疗机构、助餐点和银行网点等关键信息,成为长者获取周边养老资源的“一站式导航”,有力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
线下服务网络的温度则体现在细节关怀与资源整合上。 中国银行制定了敬老服务模范网点标准,并在全辖超万家网点推行,目前已建成1100余家养老服务示范网点。值得一提的是,中行牵头组建了103家“社区助老服务联合体”,主动走出网点,深入社区,有效整合政府、社区、医疗、家政等公共资源,形成服务合力。这种模式不仅提供金融服务,更延伸至金融知识普及、健康讲座、节日关怀、休闲娱乐等多元领域,助力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让养老服务触手可及。
在广东,中国银行实施推动“八心”敬老银发乐享服务计划,即知心—敬老专窗、爱心—敬老关怀、细心—敬老设施、贴心—敬老服务、省心—敬老产品、安心—敬老活动、关心—敬老慰问、精心—敬老体验。在上海,中国银行率先打造全辖首家养老特色标杆网点——周家渡支行,创新引入云端问诊、老年教育等智能适老服务,多次接待全国各级政府单位、同业及企业参观调研,产生良好示范效应。在河南,中国银行郑州铁路支行承诺“特需上门响应”,对于行动不便、突患疾病等急需用卡但无法亲临网点的银发客户,提供郑州本地“当日达”、外地及跨省“三日达”的上门服务。
从跨境资源融通到区域精准滴灌,再到线上线下融合的适老化服务创新,中国银行以“全球化布局+区域化定制+数字化赋能”的组合拳,持续提升养老金融服务的“含金量”与“温度”。
未来,随着养老金融服务体系的深化与协同,中国银行必将在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中书写更多标杆案例,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国家战略注入更强、更持久的金融动能。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