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股市信息、资料及行情讨论↓↓↓
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一同分析、讨论。
今天A股三大指数齐涨,上证收盘站上3500点创年内新高。贡献最大的还是四大行+三桶油。特别是银行,几大国有行续创历史新高,中证银行指数超越2007年上证6100点时的高位创历史新高。
银行股是最近这几年中国股市涨势最好且最稳的板块之一(→市值排行榜),银行股的强势总结起来有这几点原因:
-
股息率高,银行股的分红水平远高于把钱存在银行的利息
-
大环境不确定的背景下,国资背景下的“银行不倒”
-
基金的加仓、大资金和散户的抱团
-
险资的加仓
前两点是逻辑层面的,此前也详细聊过→现实与逻辑的错位。光有逻辑是不够的,银行股体量如此之大,能涨起来不断新高,需要有巨量的真金白银推动才行,那就有了上边说的第三点和第四点。此前,上边提出基金经理收入与基金收益挂钩,比照的基准中有很大比重的银行,而主动型基金经理原来是很少主动配置银行股的,为了不跑输基准,于是很多基金最近两个月大幅补仓银行。
此外,官方多次明确鼓励险资入市。险资手握大把现金,不可能干放着,也是广泛用于投资的。这里提一下股神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除了投资外的主营业务就是保险,伯克希尔投了苹果、可口可乐这些公司,而我们国内的险资水平就很难与之相提并论了,主要都投给了银行和地产。前两年地产的下滑使得险资血亏,现在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银行上。毕竟银行股息率有5%,保险公司给客户的分红险才只有3%左右,而且一降再降,每年银行的股息就足够保险公司给客户分红,剩下的还能用于一些日常运作。中国平安今年就大举加仓银行,目前持有工行H股157亿股,占H股股本的18%,持有的农行、招行、邮储银行H股也超过股本的10%......
所以这波银行股上涨,险资入市功不可没。试想如果一旦险资持股比例达到了要求的上限,不能继续流入银行了,银行股又在高位,股价还能继续涨或维持吗?买了这么多银行,如果股价下跌,险资不怕被套,因为人家本身是永续性的运营模式,持有银行就是为了拿分红,可以长持银行几十年,甚至永远,而普通散户恐怕既不能持有这么久、也很难承受不住回调、波动的风险。
昨天提到:
有时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当某个题材板块的关注度较高时,这个板块的估值往往也处在高位,如最近的银行股。
星河悟饭,公众号:星河投资日记发掘低估的机会
最近银行板块竟然火热了起来,也是令人感到有些震惊。最近常可以看到一些短视频鼓吹什么“把钱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之类”。就像前几天聊小米时提到的那样,60块左右对小米进行点评,得看小米十几块的时候,他是否敢于推荐?十几块时不推荐,60块了过来推荐了,那这个推荐是否有价值呢?这里多说一句,在2023年2月两年多之前,星河在估值分析系列的第7期中,银行股处于低位时明确提到了银行股的机会:
截至2023年2月17日收盘,中证银行最新市盈率(TTM)为4.52,处于2016年7月以来的3%分位,处于低估状态。
星河悟饭,公众号:星河投资日记沪深300、上证50再次跌至低估区间 —— 估值分析(第7期)
至于银行,高估了不代表立刻就会跌,高估了当然还可以继续涨,只不过这种鱼尾行情,值博率就很低了。此前聊过,星河现阶段不会单吊银行,但是会选择央企红利概念,作为抗风险防御品种,其中包含了两成的银行股,持有起来就比较舒服了,今天央企红利也再创新高。
......
1、地产股今天走强,港股很多地产股大涨。外媒报道,又有政策预期要出,资金开始博弈预期。地产的刺激政策这两年不少,效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地产属于超长周期,调整恐怕不是几年就可以真正结束的。加上诸如人口等根本问题远未解决。所以星河观点,地产有的只是反弹,离真正意义的反转还很远。
2、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上调2%。据统计,2024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5万亿,基金支出6.8万亿元,当期收支整体平衡,略有结余。
3、2025年已经过半,最近已有上市公司进行业绩预告。。按规定A股上市公司应该在8月底之前完成中报的披露。但一些业绩同比变化较大的公司要求进行业绩预告,所以这个月能看到业绩预告或快报的,多半要么是惊喜、要么是惊吓。
4、英伟达盘中涨超2%,成为首个市值超4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有消息称黄仁勋将于近期访华,并于9月推出一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AI芯片。与此同时,纳斯达克也新高了,较四月加税那会儿的低点上涨40%,真的强。
今天就这些,继续看吧......
更多内容可参考:
激战正酣
市值排行榜——2025年中
聊一个极佳的机会指标
机会的把握
从最新业绩看各大题材板块的估值情况
现实与逻辑的错位
反内卷——2025年5月26日 周一收评
相关内容和观点仅供日常记录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担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