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方正证券(601901.SH)再度迎来高管变动,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副总裁徐子兵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申请辞去相关职务。据悉,徐子兵在任期间主要负责方正证券承销保荐等投行业务的布局与发展。这一变动是方正证券近期高管密集调整的延续,此前公司总裁、多位副总裁已相继离任。
截至 7 月 9 日收盘,方正证券股价报 7.9 元 / 股,当日下跌 0.5%。作为总资产超 2556 亿元(2024 年末数据)的千亿级券商,其管理层变动引发市场关注。
管理层密集更迭 徐子兵退休离任
7 月 8 日晚,方正证券发布公告称,徐子兵因退休申请辞去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副总裁职务。公告明确,徐子兵与公司董事会无意见分歧,其离任不会影响公司正常运营,董事会对其任职期间的贡献表示感谢。
这并非方正证券近期首次人事变动。回溯来看,6 月 12 日,副总裁袁玉平因个人原因离职;5 月,公司总裁何亚刚也因到龄退休卸任。据方正证券官网信息,在徐子兵退休前,公司管理层共有 6 位副总裁,分别为孙斌、吴珂、徐子兵、崔肖、熊郁柳、李岩。
从薪酬数据看,徐子兵在 2022 年至 2024 年期间,连续三年为公司薪酬最高的副总裁。其中,2024 年其薪酬达 287.5 万元,在公司高管中排名第三。
公开资料显示,徐子兵出生于 1965 年 5 月,拥有经济学硕士学位,金融从业经历丰富且多元。其职业生涯起步于深圳市龙岗区投资管理公司,后进入联合证券积累证券行业经验,随后历任新华信托副总经理、长春证券副总经理等职,在信托与证券领域深耕多年。此外,他还涉足基金管理及创业投资领域,具备跨金融业态的实践经历。
对于此类多元从业背景的价值,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在接受采访时分析,跨信托、证券、基金、创投等领域的经验,能为券商高管带来三重优势:一是拓宽跨业态视野,助力业务协同;二是强化风险认知的全面性,利于构建多维度风控体系;三是推动创新突破同质化竞争,促进券商业务从 “通道化” 向 “综合服务” 转型。
掌舵投行业务多年 经历收入波动周期
2015 年 8 月,徐子兵加入方正证券,担任执行委员会委员,2017 年 1 月升任副总裁,主要负责承销保荐等投行业务的建设与发展,期间曾兼任方正证券承销保荐总裁及董事长。
方正承销保荐的前身是 2002 年成立的民族证券,2014 年成为方正证券全资子公司,2019 年 11 月更名。徐子兵于 2014 年 4 月出任该公司总经理,2018 年 11 月起担任董事长,直至 2023 年 3 月。
在其主导投行业务期间,方正承销保荐的收入呈现阶段性波动。2015 年,公司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 2.1 亿元,2020 年在团队推动下增至 6 亿元;但 2021 年后逐年下滑,2024 年降至 1.59 亿元,较峰值下降超七成。
郭涛分析指出,投行业务收入前期增长得益于政策红利与团队扩张,而后期下滑则反映出两大问题:一是业务结构单一,过度依赖 IPO 保荐等传统股权融资业务,再融资、债券等领域布局不足;二是核心竞争力薄弱,依赖牌照红利而非专业能力,抗市场波动能力较弱。
监管趋严成常态 投行转向 “合规精耕”
2025 年以来,投行保荐业务违规成为监管整治重点。据统计,上半年券商因保荐业务收到的罚单达 49 张,占罚单总数的 29.88%,涉及 27 家机构,部分券商在同一项目中多次被罚。
3 月 28 日,证监会曾集中对 6 家券商的投行业务违规行为开出 9 张罚单,方正证券承销保荐赫然在列,同时被处罚的还包括 4 家券商的 8 名责任人员,处罚措施涵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等。
在此背景下,投行业务环境发生显著变化:IPO 市场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出现波动,业务总量缩减,保代人数上半年减少超 300 人,为近三年首次下降。业内普遍认为,投行业务正从 “规模扩张” 阶段转向 “合规精耕” 新阶段。
结合行业趋势,中证协数据显示,2024 年证券行业整体营收增长 11.2%,但投行业务收入占比从上年的 13.42% 降至 7.8%,主要受股权融资低迷、债券发行规模收缩影响。
对于券商应对策略,郭涛建议,高管需从三方面破局:一是压实全流程责任链条,建立项目追溯机制,杜绝 “重承揽轻审核”;二是强化专业穿透能力,提升行业研究与尽调水平,减少 “模板化” 操作;三是推动合规管理转型,将合规从成本中心转化为竞争力,利用 AI 等工具提升效率,同时调整考核导向,从 “数量优先” 转向 “质量优先”,摒弃 “带病上市” 的短视行为。
截至目前,方正证券尚未公布徐子兵的继任人选,其高管团队调整后续影响仍待观察。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