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把美元带到了美国银行触达不了的地方?

柳叶刀财经
07-11

大家下午好,我是刀哥。

今天下午出的稳定币的视频的文字版,大家可以参考。

原视频在这里:

一会儿上播,有兴趣可以进来看看:

文字版原文我通过AI做了修整,大家可以看看:

一、稳定币的起源与核心价值


  1. 解决加密货币波动性问题加密货币与法币兑换时存在显著时间差,期间价格剧烈波动导致使用体验差(如交易延迟引发的汇率损失)。稳定币应运而生,其价值锚定美元(如USDT/USDC保持1:1美元挂钩),大幅降低波动性,成为加密货币市场中的“稳定介质”。

  2. 替代传统跨境支付体系Swift系统存在两大痛点:

  • 手续费占比1%-4%(如5000美元支付需50-200美元手续费);

  • 新兴市场美元获取困难(如尼日利亚奈拉难以兑换美元)。稳定币通过链上点对点传输实现秒级到账,成本降至0.1%以下,且无需依赖银行账户。

  • 效率低下

    :跨境支付需经多级中转行(如非洲→欧洲→美国→香港),耗时3-5天;

  • 成本高昂

二、主流稳定币现状与监管演进

  1. 市场主导者:USDT与USDC

    稳定币

    发行方

    规模占比

    特点

    USDT

    Tether

    62%

    新兴市场首选,流通性极强

    USDC

    Circle(原含Coinbase)

    24%

    高合规性,已上市(市值450亿美元)

    总市值突破1.5万亿美元,60%用户来自新兴市场(尼日利亚、阿根廷等)。

  2. 监管框架落地

  • 美国《天才法案》

    :要求储备资产中短期美债≥60%,赋予稳定币“数字美元”地位;

  • 香港《稳定币条例》

    :试点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支持跨境贸易结算;

  • 处罚历史

    :USDT/USDC曾因反洗钱漏洞被罚1850万/4200万美元。


三、稳定币的核心商业逻辑


  1. 盈利模式

  • 储备资产收益

    :用户兑换的美元被投资美债(年化收益5%),形成“铸币税”(例:Tether 2024年盈利140亿美元);

  • 支付网络垄断

    :构建封闭资金池(类比支付宝),收取交易手续费。

  • 新兴市场驱动增长

  • 需求本质

    :规避本币贬值(如阿根廷比索年通胀70%);

  • 美元替代

    :在银行渗透率低的地区(非洲40%人口无账户),稳定币成为“链上美元生命线”。


四、未来挑战与发展方向


  1. 当前瓶颈

  • 无利息

    :持有成本高(对比美债4%收益),Circle尝试通过消费返利(4%)补偿;

  • 1:1锚定限制

    :制约规模扩张,未来或转向部分准备金模式(如10%保证金发行)。

  • 地缘金融博弈

  • 香港试点CNH稳定币服务“一带一路”贸易;

  • 推动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

  • 美元霸权扩张

    :稳定币将美元渗透至美国银行无法覆盖的地区(南美、非洲);

  • 中国破局路径

  • 终极形态多国主权货币支撑的稳定币网络(如蚂蚁币、EUROC),形成全球支付新基建,逐步取代Swift。

关键结论:稳定币不仅是技术产物,更是美元全球化2.0的核心工具——通过“链上美元”突破主权边界,重塑全球金融权力结构。中国需加速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布局,争夺新兴市场支付话语权。

以上。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