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悄然过半,ToB软件与AI产业热度持续攀升,发展态势愈发务实。英伟达携手CoreWeave全力冲刺AI基础设施领域,微软在盈利与裁员之间寻求利润平衡,OpenAI联合甲骨文构建“星际之门”。在国内AI市场,智慧座舱、客服、交通、医疗等垂直领域的AI企业活动频繁,云知声成功登陆港交所,更是引发资本高度关注。上市当天,云知声股价大涨40%,市值破210亿港元,截至目前,其股价累计涨幅达72%,市值节节攀升。
公司主礼嘉宾及港交所代表合影
财务向好,稳健增长背后的技术与商业协同
云知声2022-2024年的财务轨迹勾勒出清晰的成长逻辑。营收从6亿元稳步增长至9.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节奏稳健;毛利润从2.4亿元提升至3.64亿元,盈利能力持续增强。这一成果的背后,是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商业化路径日益清晰的真实写照。
支撑商业增长的核心动力,在于对技术研发的坚定投入。云知声研发费用从2020年的1.87亿元激增至2024年的3.64亿元,四年间近乎翻倍,研发投入占比长期稳定在40%左右的高位。这种持续投入使其在AGI和大模型领域始终保持领先,也成为承担国家科技部、工信部等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的重要力量。
穿越周期,分散市场中的长期主义机遇
回顾AI行业发展,多年来历经多个周期。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AI解决方案市场规模2019年为422亿元,2024年达180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3.7%;预计2030年将达11749亿元,2024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36.7%,行业未来持续向好。
中国AI解决方案市场高度分散,竞争激烈,但终局不会是一家通吃,分散的市场意味着更多机会。云知声专注“AI+行业”深水区,多年积累的大量“场景Know-How”,加之从芯片、算法到解决方案的全链条控制,确保了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这是通用大模型公司短期内难以突破的壁垒。
人工智能需要长期投入,坚定的热情与决心、敏锐的趋势洞察力、强大的实干能力是关键品质,也是云知声应对挑战的底气。此次港交所的成功上市,既是云知声过去多年技术坚守与商业实践的阶段性成果,更是其开启AI长跑新征程的起点。当下AI行业机遇与挑战交织,云知声凭借扎实技术积累和清晰商业化路径,已为AI时代长期竞赛做好准备,将持续为行业注入活力。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