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科技股被抛售,为何房产股板块却飙升?

美股投资网
07-23

周二开盘,美股半导体股集体下行, $英伟达(NVDA)$ 跌近4%、AMD下跌近 5%博通、台积电、ARM、迈威尔(MRVL)和高通等龙头股亦全线走低。

美股投资网分析认为:

纳指周一创下历史新高后,部分投资者选择锁定利润,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科技股的普遍回调。

AI基础设施投资逻辑遭遇干扰。我们昨日曾分析OpenAI与软银之间原计划达成的5000亿美元Stargate超级项目因执行控制分歧大幅缩减。而今日,这一项目的财务可行性遭遇了更直接的挑战——来自马斯克的公开质疑。

文章回顾:美股这一板块强到离谱!5000亿“星际之门”受阻!AI之战提前内卷? $特斯拉(TSLA)$

“他们根本没有钱,”马斯克写道,回应一位重新提及他早前“他们实际上没有钱”这一评论的用户。

实际上在今年1月OpenAI 官宣启动 Stargate 项目、计划立即部署 1000 亿美元建设 AI 基础设施之后,马斯克就在 X 平台连续发文反驳。他写道:“他们实际上并没有钱。”

并补充称:“据我掌握的可靠消息,软银目前真正落实的资金远不到 100 亿美元。”

半导体作为AI芯片的基石,其股价表现直接反映了市场对AI产业前景的信心。当AI“烧钱”项目的真实性和资金到位情况受到质疑时,市场对上游半导体供应商的需求预期自然会受到影响。

截至收盘,道指涨幅为0.40%;纳指跌幅为0.39%;标普500涨幅为0.06%。

【盘后重磅】

据美股投资网盘后获悉,OpenAI CEO Sam Altman 已正式宣布与甲骨文达成重大合作协议,将共同扩展旗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 Stargate 的建设规模。 $甲骨文(ORCL)$

根据官方公告,OpenAI将在美国境内新增部署 4.5吉瓦数据中心容量,用于运行超过 200万个 AI 加速芯片。这一算力部署规模,已大幅超过马斯克旗下 xAI 公布的 20 万个芯片和 Meta 宣布的 60 万个,成为全球已知最强的 AI 算力平台。

OpenAI 表示,此次扩容计划不仅将推动美国本土数据中心建设和就业,还将助力美国在全球 AI 战略竞争中的领先地位。该项目也被视为 Stargate 平台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强化其将 AI 能力“普惠到每一个人”的愿景。

此次OpenAI与甲骨文的大规模合作,美股投资网分析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市场对其资金与执行力的担忧。但短期来看,半导体板块仍处于估值高位、对资金预期极度敏感的阶段。后续仍需观察Stargate是否真正推进落地,以及算力资本开支是否转化为持续订单,才可能带动AI链股价重新企稳。

逆势上涨板块追踪

尽管周二美股科技板块集体回调,但是【房屋建筑】这一板块却逆势上涨。

消息面,特朗普表示,他正在考虑取消对房屋销售的资本利得税。“如果美联储降低利率,我们甚至都不必这么做,”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对记者说,“但我们正在考虑对房产的资本利得不征税”。

据美股大数据StockWe.com 实时追踪显示,板块追踪排行榜第一就是【房屋建筑】板块。

我们板块追踪每30分钟自动刷新,AI算法实时追踪美股行情,全天追踪全美上万只美股与板块资金流向、热度变化与量价关系,率先捕捉到该板块情绪加速上行的信号。

今天DHI暴涨近17%、LEN 大涨超8%,PHM 大涨11.52%。

谷歌财报来袭

今天 $谷歌(GOOG)$ 来到192美元。

根据美股大数据StockWe.com 上的期权异动实时订单流,我们看到有多笔巨量看涨期权(Call)订单 ,单笔金额高达 578万美元、552万美元、397万美元、395万美元、262万美元等合计超过 2,180 万美元。如此规模的真金白银下注,释放出机构资金对谷歌后市走势的明确预期。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期权多数为“价外”,也就是行权价高于当前股价。在期权市场中,主动买入价外 Call,通常意味着买方预期股价将在短期内有明显上涨。机构之所以愿意为高行权价支付权利金,背后往往意味着对标的强烈的方向性判断。

在6月必选四只股里面,我们就深度5000字深度长文其中分析谷歌的核心价值与增长逻辑。

Opendoor会是下一个GME吗?

2025年夏季的美股市场,再度上演了熟悉的一幕:散户推动,社交媒体造势,一家基本面暂无重大变化的公司股价短期暴涨。主角不再是GameStop,也不是AMC,而是一家来自房地产科技领域的老面孔—— $Opendoor Technologies Inc(OPEN)$

这家曾被誉为“iBuying模式先锋”的公司,如今却成为新一轮Meme行情的代言人。自6月25日触及年内低点0.51美元以来,OPEN在短短三周内累计涨幅一度超过460%。即便在本周二有所回调,收跌10%至2.88美元,但盘中仍一度大涨24%。

SPAC明星的陨落与复燃

OPEN的故事,曾是SPAC热潮最具代表性的样本。2020年在“SPAC之王”Chamath Palihapitiya支持下借壳上市,借助疫情期间的房地产红利,一度成为“科技炒房”的明星股。2021年2月,该股曾飙升至35.88美元的历史高位。

其商业模式聚焦于解决美国购房市场中“先卖房才能买房”的痛点。OPEN通过算法向卖家快速报价,自行购入房产后再修缮出售,以赚取服务费和价差。曾几何时,这一“去中介化”的设想令华尔街与硅谷交口称赞。

但好景不长。随着2021年底Zillow在iBuying业务上折戟,叠加美联储2022年开始加息周期,行业迅速进入寒冬。OPEN也未能幸免:亏损率飙升、库存压力上升、报价趋于保守。2023年后,其季度购房量大幅萎缩。今年一季度公司仅购入约3600套房产,远低于2021年三季度的1.5万套峰值。

在房贷利率高企、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OPEN的主营业务并未出现显著改善。甚至在6月前,其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已逼近退市红线。

散户推涨,“旧梦重燃”

然而,资本市场的节奏,往往并不完全服从基本面。随着标普500再创新高,Meme股热度重新被点燃。OPEN成为新一轮散户热炒对象,导火索则来自一位网络活跃的投资人——EMJ Capital创始人Eric Jackson。他本月初开始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唱多OPEN,迅速引发关注。

市场情绪如潮水般迅速推高股价。根据交易所数据,周二OPEN成交量达到惊人的10亿股,远高于三个月日均成交量,也远超英伟达同期1.84亿股的成交量。显示短期内散户交投极其活跃。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柯尔百货(KSS)、QuantumScape(QS)和Bit Mining(BTCM)等标的上,它们的股价也在近期由散户推动实现翻倍甚至数倍上涨。

炒作之后:是筹码游戏,还是转型契机?

面对这波异动,华尔街的反应明显分裂。一方面,根据监管文件,OPEN目前拥有最多2亿美元的ATM(场内增发)发行额度。游戏驿站和AMC曾借Meme热潮实现“以股还债”,OPEN是否效仿,通过高估值融资重塑财务结构,尚不得而知。

另一方面,不少专业机构对这种走势持谨慎甚至质疑态度。富兰克林邓普顿的Max Gokhman直言,Meme股投资本质上是“社交媒体领袖+FOMO情绪”驱动的群体性行为,与公司基本面关联甚微。

OPEN是否能从这波散户热潮中“借壳还魂”,重塑其在房产科技赛道的地位,仍需观察。可以确定的是,在当前高利率、流动性分化的宏观背景下,缺乏盈利支撑的概念股很难维持估值高位。Meme行情短期内虽可“暴富”,但对多数投资者而言,如何在狂热中保持清醒,或许才是穿越周期的关键能力。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