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家汽车都搭载了“智驾”辅助驾驶功能,行业智能驾驶研发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但根据公安部的最新声明,市场上所有汽车的“智驾”系统仍处于辅助驾驶阶段,不具备完全自动驾驶功能。驾驶人仍是最终责任主体,若“脱手脱眼”驾驶,不仅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风险,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
对于智能驾驶,公安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从三方面加强规范管理:一是加强车企管理,车企要严格遵守广告法,杜绝虚假、夸大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强化新用户培训,帮助新用户熟悉掌握汽车辅助驾驶功能的使用方法和禁止事项,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二是推动法律配套,明确0到2级辅助驾驶系统“人机共驾”的法律属性,制定安全技术标准;三是加强宣传提示,驾驶人始终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提醒驾驶人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购车时应全面了解、掌握辅助驾驶系统的功能特性以及启动和关闭的方法。
科技部官网也公布了《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明确了不同类型驾驶自动化技术的伦理规范要求。2级及以下驾驶自动化责任主体为人类驾驶员;3级和4级驾驶自动化责任主体因场景而异,用户和系统都可能成为责任主体;5级驾驶自动化责任主体以系统为主,除非用户主动介入。5级自动驾驶系统需在任何可行驶条件下正常运行,紧急情况下执行最小风险策略以保障安全。
“智驾”虽好,但也不能大意,自动驾驶技术应“以人为本、增进福祉”,优先保障安全,尊重生命,避免偏见,确保公平公正,保障知情权,研发过程要公开重要信息,广泛听取意见。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