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特斯拉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各项数据整体低于市场预期。营收与利润双双下滑,自由现金流创多年新低,而原本寄予厚望的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业务仍处早期阶段,尚难以抵消主业的疲软压力。财报公布后,特斯拉盘后股价一度下挫超4%,全年跌幅已达18%,成为“科技七巨头”中表现最差的个股。
从关键财务数据来看,特斯拉Q2营收为225亿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227.4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40美元,未达到预期的0.43美元。净利润同比下滑16%至11.7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仅剩1.46亿美元,创出近年来新低。而支撑其盈利能力的重要来源——碳排放积分收入,也同比暴跌至4.39亿美元,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汽车业务方面,季度交付量为38.4万辆,同比下降14%,汽车营收为167亿美元,亦同比减少16%。
本次股价下跌的导火索除了核心业务表现不佳,政策层面的不利因素也成为关键压制。公司高管在电话会议中确认,美国国会近期通过的新一轮“大而美法案”将在9月底终止7500美元的电动车联邦补贴,加上特朗普政府重新加征进口关税,使得特斯拉在供应链与定价方面面临双重压力。财报指出,受制于这些突发因素,特斯拉在美国本季度的车辆供应紧张,8月下旬之后的订单可能无法及时交付。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坦言,公司“可能会经历几个比较艰难的季度”。他同时继续强调长期愿景,试图稳定市场预期。特斯拉在奥斯汀已开始Robotaxi测试服务,目标是在2025年底前在美国一半地区实现无人打车服务。此外,旗下人形机器人“Optimus”已进入测试阶段,预计将于2026年量产,未来可应用于工厂、家庭等多场景。
不过,从现实落地角度看,这些前沿项目距离真正变现仍需时间和监管放行。目前Robotaxi测试仅覆盖奥斯汀极小范围,且仍需人类安全员陪同,距离商用化尚远。同时,“Model 2”等低价车型虽已启动试产,但年内难以实现规模交付。更具挑战性的是,中国与欧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中国车企通过“低价+高配”组合快速抢占市场,使特斯拉在全球市场份额受到实质性威胁。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在非汽车业务方面仍有部分亮点。超级充电桩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季度内新增2900个充电桩,同比增长18%;其持有的数字资产价值(主要为比特币)也从一年前的7.22亿美元增长至12.4亿美元,给公司账面带来一定支持。
综合来看,这份财报展现出的是特斯拉当下的现实困境:主业盈利能力持续承压,政策环境趋严,新业务仍处前期投入阶段。虽然马斯克的愿景令人期待,但当前的特斯拉显然需要解决更为紧迫的基本面问题。接下来的几个季度,或将成为检验公司价值支撑的关键期。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