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曾是中欧基金的明星产品,知名女基金经理葛兰也因管理该基金声名大噪。
然而,截至7月25日,近三年来,该基金跌幅超27%,有基民在天天基金吧中晒持仓,中欧医疗健康混合仍亏损近50%。尽管近期市场反弹,基金有回暖迹象,但基民的“伤”仍未愈合。
更受关注的是,葛兰一边收取高额管理费,一边出资330万入股中欧基金,坐享分红,这一系列操作,在基民亏损的对比下,引发诸多争议,公募基金的“利益天平”是否倾斜?
中欧医疗混合近期反弹,但仍有基民“亏损深坑”亏近50%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近三年跌幅达27.88%,同类平均跌幅仅7.23%,沪深300更是只跌2.13%。
在基金吧里,基民“打怪小能手”吐槽,持有几年亏50%,道出基民的心酸。
从产品设计看,这是一只聚焦医疗健康领域的混合型基金,本应凭借行业机遇给投资者回报。但实际是,近三年医疗板块波动,基金净值一路下滑。基民买入后,看着账户缩水,却难寻解套之路。
市场反弹时,近1月、近3月等短期数据好看(近1月涨12.39%、近3月涨21.68%),可长期亏损的“坑”太深,基民补仓、持有,大多仍在“水下”。
这种短期反弹与长期亏损的撕裂,似乎让基民对基金的运作满是质疑。
葛兰坐收管理费,股权的“双重收益”?
葛兰管理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管理费收入不菲。基金规模庞大时,管理费按比例提取,成为她收入的重要来源。
同时,天眼查数据显示,她出资330万,以1.5%持股比例入股中欧基金,成为股东。
这意味着,她不仅拿管理费,还能享受基金公司分红。
在基民角度,自己亏着钱,基金经理却“两头赚”。管理费是基金运作的必要成本,但当基金长期业绩不佳,管理费是否合理?入股基金公司,让葛兰的利益与基金公司深度绑定,可基民的利益呢?
基金公司和经理是否更关注规模、管理费,而非基民实际收益?这种“旱涝保收”的模式,是否背离了公募基金“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初心?
争议背后:公募基金的“利益困局”
中欧医疗的争议,折射公募基金行业的深层问题。一方面,基金经理的收入模式,过度依赖管理费、股权分红,与基民收益关联弱。
基民亏得惨,经理收入不受大影响,“激励错位”让基民不满。
另一方面,基金公司的考核、运作逻辑,也偏向规模导向。中欧医疗规模大,管理费收入高,公司有动力维持规模,可对基民长期收益的重视,似乎不足。
在投资策略上,是否因追求短期规模、管理费,而忽视了长期价值?
从行业监管看,对基金经理的利益关联、基金公司的考核机制,是否有足够约束?葛兰入股中欧基金,是否合规?这些都是摆在监管面前的问题。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