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从4月7号的3040点,一路上行到3600点以上,涨幅接近20%。
与去年10月初的全民入市不同,这一轮慢步上行,很多伙伴的仓位不高。
仓位很轻的小伙伴问:如果想加仓,还有什么可以买?
今天麦哥从估值和行业成长性等角度来分享一下目前的主流板块的看法。
(一)
我按照近10年市盈率分位点作为参考,低于30%分位点视为估值偏低, 30%-70%分位点视为正常估值, 70%以上分为点视为估值偏高。
首先说说低估值板块:消费,新能源,基建,有色,港股科技,光伏。
消费板块关注度比较高,像白酒,食品饮料,家电等都曾经是价值投资者的心头所好。
碰上经济下行,在过去几年跌的比较深。
虽然经济指标还没有显示我们经济已经向上,但股市表现往往会领先于周期。
现在市场风口还没到消费,但行业估值够低,性价比还是可以的。
如果能有足够耐性可以建仓等风来,风来了,就不是这个价格了。
在消费板块中,其中酒的弹性更大些。
新能源板块前几年套了很多人,经历了2年多的去库存,今年行业迎来了拐点。
像行业龙头宁德时代股价,去年已经开始修复,在港股还比A股溢价40%。
低估值叠加行业周期可能向上,也是可以重点关注的板块。
再说说基建板块,上周在雅下水电站题材带动下,基建大幅反弹。
但对于未来的持续性,还要看后续会不会有更多项目上马。
十四五规划的102个重大项目,98%的项目已经完成了规划目标,后续不会有什么大项目了,基建的行情可能不具备持续性。
有色金属板块成分股比较分散,像中证有色指数的前十大成分股既有黄金,也有稀土,还有锂,铝等金属。
他们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所处周期也不同,不好一概而论。
稀土相关企业因为涨价上半年利润较好,黄金受国际金价影响,其它金属,可以关注需求和供给变化,现在布局的意义不大。
港股科技板块,是这个中国资产中很重要的板块,虽然现在估值比较低,但是港股的定价权在外资。
历史上的港股科技牛市都是需要外资和南下资金的双重流入配合,单单南向资金不足以拉动港股科技板块。
可以关注美联储降息时间表,美国降息后,海外资金预计会有部分流入港股,目前还难以突破今年3月deepseek 时刻创造的6100点高点。
最后说说光伏板块。
光伏相关的公司基本上都亏钱,因此光伏产业指数的市盈率为负,没有参考意义。
但从市净率和市销率来看,都处于近10年极端低位。
行业目前的问题是产能过剩,去产能为什么这么慢,因为过去的投资很多是地方引资建的产能,不能说关就关。
这次反内卷预期下,光伏板块有所反弹,后续如果反内卷真的有实际措施,光伏板块应该还会继续反弹。
(二)
接下去聊几个关注度高,估值适中的行业:
港股创新药,红利,证券,银行
港股创新药最近涨得很猛,目前10年估值分位处于40%的位置。
创新药的逻辑是license out (对外授权),2025上半年达到660亿美元,成长性是很好的。
由于连续上涨,技术指标超买,如果有回踩调整,至少回踩到10日均线,后续才更健康。
红利和银行可以一起讲,红利中很大的权重是银行,也都是高股息的逻辑。
这个板块过去常年坐冷板凳,去年开始变成了香饽饽。
国内利率下行,高股息变成了稀缺资产,利率下行趋势还会继续,红利类就有配置价值。
但是你需要有股息率思维,因为红利板块,公司成长性不是很好,股价上涨意味着股息率降低。
因此,适合在调整的时候布局,这样股息率才有吸引力,这也是机构投这个行业最关注的指标。
关于证券板块,今年A股日均成交量1万亿以上,证券公司业绩不会太差,大周期向上。
牛市氛围越浓,资金就会突袭证券板块,但是如果长期拿着,成长性可能就没那么好。
(三)
最后说说,高估值的板块: 芯片,军工,计算机,软件
这几个板块都属于成长性板块,高成长对应高估值,这也是正常的。
但是投资讲究性价比,如果一手都是成长股,一旦增长不及预期就很被动。
这些板块需要关注行业发展,3600点以上再追,性价比不高,可以再等调整。
再后说说,大盘到底贵不贵?
图片
沪深300指数目前PE 13.34倍,位于近10年73.76%的分位值.
虽然分位值不低,但是在全球范围内相比,还是不高的。
美国标普500: 28.5倍PE
日经225:19.2倍PE
印度孟卖指数:23.4倍PE
港股虽然今年涨了很多,恒生指数PE也仅为11.4倍。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也不一定都对,大家觉得有什么板块有投资价值,可以在评论区讨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