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Meta Platforms, Inc.(META)$ 的核心收入——广告业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推理如下:
说到Meta,一些看空的资金总是说社交互联网领域的增长速度已经产生边际效应,认为Meta的互联网社交经济属于Web2.0的范畴,在如今以AI叙事为主的大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社交业务的各种估值会出现较大的分歧。
单从AI与互联网社交结合的角度来看,社交的本质目前仍是人类与人类间的交流。市场似乎认为AI赋能的想象空间有限,因此在估值Meta时,仅将其大语言模型的进展视为独立的加分项。
鉴于目前Meta几个LLM团队的成果在同行面前不算特别显眼,Llama系列模型在多数排名机构的评测中并没有OpenAI的GPT和Google的Gemini那么亮眼。目前AI的加成并没有显著体现在Meta的股价中。
扎克伯格似乎对Meta目前的AI领域的已有进展并不满意,如今扩大薪酬支出以超高薪挖角AI人才
甚至有部分市场资金担心Meta的CEO最近以创历史记录的薪资挖角同行AI技术人员,增加开支的同时还对老员工的心态造成冲击。
在财报发布前夜,Meta股价依然没能突破前期最高位平台,等着Q2财报触发上涨信号
相比$微软(MSFT)$ ,过去几个月,Meta的AI布局效果对于股价的上涨催化依然有限。
但是,市场普遍忽略了AI 对于 Meta的广告业务的质变式催化作用,而且这并不苛求Meta的LLM达到AGI水平。Meta部署在其各种社交APP上的AI对话以及AI检索,只要其推理功能能够通过图灵测试,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像一个聊天的朋友一样精准了解用户的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情感需求。那么Meta在其社交平台上对用户进行广告推广时就能实现质的飞跃。其核心收入——广告将迎来爆发式的利润增长。
说到互联网巨头的广告收入模型,如果简单分析,无非就是4个变量的乘积:
广告收入=用户数(MAU/DAU)×人均使用时长×单位使用时长的广告曝光数量×每千次曝光收入(CPM)
如今Web 2.0的商业竞争格局已经基本确定,用户数 和 人均使用时长 的增长将出现边际效应(暂不考虑Tik Tok美国业务的出售因素),剩下可做文章的变量就是 单位使用时长的广告曝光数量 和每千次曝光收入(CPM)。
单位使用时长的广告曝光数量 是平台方可以在短期内自行设置的,虽然平台可以自行提高APP给用户展示广告的频率,但是一般也会很谨慎,毕竟过多的广告暂时会对用户体验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埋下长远隐患。经历了这10多年的充分竞争,各大平台方的单位使用时长广告曝光数量基本算是符合其策略的最优解范畴了,中期来讲可继续优化的空间不大。
每千次曝光收入(CPM) 简单来说就是广告的招标价格,中远期来看,这个指标是由市场定价的。
咋一看好像这4个变量好像确实没有哪一个能在短中期出现爆发式增长的。这也正是目前资本市场里很多资金不给广告业务为主的互联网平台以高估值的主要原因。
但是AI的迭代将改变第4个变量的变化趋势,也就是大幅提高每千次曝光收入(CPM),即广告招标的市场定价。目前各大互联网平台进行广告招标撮合的算法略有差别,总的来说最终还是由市场决定价格。那么市场机制决定出的广告也就是大幅提高每千次曝光收入(CPM)的价格高低,根本上还是平台将广告投放给用户的准确率决定的。
中长期看,广告主是根据广告发布效果来评估平台广告招标的合理可接受价格区间的。而广告效果的最主要因素除了广告展示界面,就是广告对平台用户投放的精准度。
众所周知,广告投放给有潜在需求的用户才是有效的,如果投放的广告内容与用户需求相差甚远或者构成某种矛盾对立,只会招致用户的反感。
广告投放的高精准度一直都是各大平台算法团队的极致追求。过去基于漏斗模型等技术的广告算法策略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至少以笔者目前使用社交app或者检索app的经验来看,广告投放的精准度提升已进入平稳期,尚未达到“一打开App就呈现出我可能想要但尚未购买”的效果。互联网平台需要一场算法的大升级。
这是笔者打开Meta旗下Instagram界面时看到的广告,显然广告推送还不够精准
未来,兼具聊天和检索能力的大语言模型,正好能为平台广告推送的精准度提供新一轮提升。
以GPT为例,哪怕只是目前的GPT版本,就已经能够在频繁的对话中了解用户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习惯,语言,技能,受教育水平等等,随着其推理能力和算力的升级,完全可以在将来与用户的频繁互动过程中了解准确分析出用户的潜在需求,并且计算出最优的广告推送方案。
对于META来说,哪怕达不到AGI水平,只需要将旗下AI基础模型提升到通过互动精准了解到用户需求的能力,就足以通过提高CPM价格产生利润的飞跃。
退一步讲,即便当下主流的广告推送模型的算法,虽然已经度过了飞跃期,进入平稳提升阶段,甚至遇到了一些瓶颈,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每年还是有些许进步的。这也解释了为何即便被激进成长股基金抛弃,大型互联网巨头仍能保持不俗的利润年增长率,并频频在财报中超出分析师预期。
这里要提到一个很重要的参照物公司——$谷歌(GOOG)$ ,最近两年AI浪潮下,很多人担心Google的护城河的中坚力量——搜索引擎会不会因为AI的崛起而被边缘化,担心用户慢慢从使用搜索引擎转向使用AI,导致依托于Google搜索业务推送发布的广告失去浏览量,而依托于搜索引擎的广告业务正是Google的主要营收和利润来源。
以2024年全年为例,Google搜索部门营收为540.43 亿美元,整个集团运营利润为960.69 亿美元,其中搜索业务贡献了约56.2%的收入(若按运营利润计算,比例更高)。
按照目前股票市场的逻辑,AI越进步,人们使用搜索引擎的时间越少,搜索业务广告收入的4个乘数中的 人均使用时长 下降,甚至另一个乘数单位使用时长的广告曝光数量也可能因为用户的不耐而受到影响 。
正因为这个局面,无论Google在AI领域取得多大的成就,市场总是在担心其广告市场的利润被侵蚀,觉得Google处于左右手互博的尴尬境地。
Google的股价走势今年以来表现较弱,现在的价位相比2024年7月也没高出多少
然而,Google最近几个季度的财报总能远超市场预期,2025年Q2净利润达到282.96亿美元,创新高,同比增长19%。令很多悲观者现在还弄不明白自己的分析预判在哪里出了偏差。
笔者认为,广告市场的需求仍有可观空间尚未被挖掘,部分投放需求因对性价比不满而被抑制。只要广告推送算法在边际效应上取得哪怕一点优化,CPM价格便会随之上升。
即便搜索引擎面临AI挤压,通过算法的持续优化仍能不断提高广告单价。
回到Meta的基本面,相比Google其情况更优:短期内无需担心AI侵蚀社交领域,因为AI尚难在情感交流上取代人类,社交平台需求不会受到明显冲击。
确切的说,Meta基于互联网社交的广告收入的4个乘数=用户数(MAU/DAU)×人均使用时长×单位使用时长的广告曝光数量×每千次曝光收入(CPM) 均不会受到AI的负面冲击,反而第4个因数会因为AI的进步而意外获得高增长。
而这个将由AI将促成的高增长今年还没开始,已经产生的骄人成绩还只是既有技术成果和护城河成就的。
Meta在AI硬件上的资本支出也下了重注,Meta并不是云服务商,但其2024年的Hopper架构GPU的购买量仅次于微软,腾讯等云计算服务商。
Meta显然也在AI上不断投入资源。以扎克伯格的风格,一般是要押注就押重注,这种风格往往会产生突然大幅增加支出的预期。有可能在短期内增加Meta股价的波动幅度。如果某天扎克伯格突然宣布一项远超市场预期的战略级规划大额支出时,往往成为加仓Meta的机会。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