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能送大A上4000吗?

柳叶刀财经
07-30

大家晚上好,我是刀哥。

今天晚上做了内部直播,核心还是跟大家说下体系、仓位配置的问题。

市场走到了这个位置,过往我的会员周报3、周一晚上的文章都也写过旗帜鲜明的观点了。希望对大家能有一些帮助:

【会员周报3】A股能冲破3700吗?

不要当炮灰了

短短一个月, A 股就从 3400 飙到了 3600 ,很多人开始畅想 4000 点了,理由之一是国家开始反内卷,企业盈利会改善。今天,就说说到底能不能看到 4000 点。 

7 月 1 号重要会议上提到反内卷之后,监管部门叫停汽车行业价格战, 要求对供货商的付款账期压缩到 60 天,限制对 4S 店压库存。 

头部光伏玻璃企业宣布集体减产 30% ,水泥协会发布反内卷文件,重要钢铁产地唐山传出限产 30% 的消息, 国家能源局在重点产煤大省开展煤矿生产情况核查工作,连农村农业部也宣布,针对猪肉价格下跌出台措施。

效果立竿见影,反内卷开始这一个月,多晶硅期货价格最高涨幅 75% 、焦煤、玻璃、焦炭、纯碱、碳酸锂等工业品平均涨幅 15% 以上,期货市场闷声发了一波财。 

过去 12 个月, CPI 同比涨幅一直在 0 轴附近,典型的通缩。更能反映生产领域价格指数的 PPI 6 月份同比下跌 3.6% ,创 1 年来新低 。

经济好像掉进了一个靠自己死活爬不出来的漩涡,企业越降价,大家越观望不下单,而大家越不买,企业越赚不到钱,就业和收入压力就更大。

企业忙得昏天黑地就不挣钱,打工人 996 、 007 都卷成狗了,钱包却越来越瘪。产能过剩带来的价格战越打越惨烈,所有人都难受得要命。

更要命的是,现在好比在沙漠里三个人都快渴死了,只找到一瓶水,三个人开始扭打起来,正常情况下,只要把另外两个打跑了, 剩下的一个人就能一饮而尽,保住性命。但谁知三个人把半条命都打没了,还没分出胜负呢,却发现水瓶里的水已经没了,原来这个水瓶早就漏了。 

这个漏了的水瓶就是现在的内需。

曾经一线城市一套房就让我们坐享财富增值,普通打工人月薪 8000 ,敢天天星巴克,月薪一万敢去巴黎购物。

但自从 21 年房地产见顶之后,财富幻觉的破灭让内需开始坍塌,人们马捂紧口袋。企业卖不出去货只好降薪裁员,然后更多人因为担心未来,消费降级。9.9的咖啡, 13. 9 的穷鬼套餐、 15 块钱的打底衫,只追求极致性价比。

一线城市的日料自助几乎看不到了,五星级酒店开始摆摊卖小吃。有人说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人均工资收入还在增长呀。

但我们收入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实在是低。人均 GDP1. 3 万美元,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 5000 多美元,占比只有 40% 多,而这个比例全球是 60% ,美国 80% 多,印度居然还有 70% 多。

没有了资产给大家的消费信心充值,光靠工资真没有底气了。

更何况打工人还要担心,现有的工资都有可能保不住。 

面对需求不足,企业开打内卷价格战,想通过降价把竞争对手卷死,自己赢家通吃。但反常识的事情发生了,在一些行业,价格战打了好几年,很多企业亏损着还死扛,市场这个无形的手好像失灵了,没法优势劣汰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比如新能源车行业,很多省份都加入了新能源车的内卷,这是因为地方政府为了通过增加投资做大 GDP ,给与企业各种补贴和信贷支持,于是企业明明赔钱也扩大产能,就是不肯下牌桌。 谁都不肯退出,价格战就越打越惨烈,产能过剩也越来越严重,更多人被裁员降薪,物价下跌带来的通缩给经济的伤害越来越大。

现在国家出手了,开始反内卷,要靠外力强行打断这种价格向下的通缩螺旋。出发点时,把一部分落后产能淘汰出局,留下先进产能赢家通吃,好让价格上涨、消灭通缩,迎来一波通胀式复苏。 

别说,大 A 对这个政策很买账,短短一个月大盘涨了将近 200 点,很多人开始憧憬一波反内卷牛,今年 4000 点见。但我个人并不这么乐观。

反内卷可能会让地方不再盲目补贴加大产能,有一部分企业的产能会出清,但剩下的企业就能赢家通吃,涨价挣钱了吗?

想想我刚才说的漏水瓶子的例子,就是说需求还在不断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成为最后的赢家,恐怕到时候市场又萎缩了,你怎么涨价?

所以说,反内卷光从供给侧发力恐怕不够,没有打工人收入和工作预期的改善,需求就没法止跌反弹,企业的盈利改善就等不到。 

A 股今年到底能不能到 4000 点,照最近股市这红彤彤的涨势,在国家队的严防死守,各路资金的热情杀入之下,真有可能到 4000 点,但大概率还是资金牛。想期待一个基本面根本改善带来的业绩牛,我觉得还需要等待。观察的重要指标是 CPI 和 PPI ,如果这两个数据持续反弹,甚至回到 2% 以上了,那就稳妥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