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跟乘龙卡车打的有来有回

未来加电站
08-03

今天是8月1日,各家车企都发布了7月份的成绩单。

和其他友商不同的是,理想汽车除了自己的一份成绩单之外,还因为7月底的i8发布会上的碰撞测试,火遍全网。

先说说理想汽车7月份的成绩单:交付30731辆,这个数据相比6月份的36279辆下跌了不少(下跌15.3%),如果同比,去年7月份交付了51000辆,跌的更多(同比-40%)。

数字表面上看起来不太好看,但如果考虑到理想汽车当前的状况,和未来即将面临的一些挑战,我觉得也还凑合。

根据最新的销量数据,我们对理想汽车的财务模型做了一轮调整:

调整细节如下:

1.考虑到官方没有一如往常公布理想i8的大定数量,做大定营销,所以我们合理猜测i8的订单数量可能并没有之前市场预期那么好,所以对理想汽车整个产品线,就不太存在带动效应了。

2.目前市场对理想的期待,更多集中在了i6上,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i6将于今年9月发布,所以我们合理推断i6交付上量会在10月份,所以在销量预测上,叠加友商各种“9系”的推出,增程大SUV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我们预计8月9月交付量还会有缓慢下滑,然后10月份,目前我们预期理想可以凭借i6的交付,一举反弹

3.随着7月交付不及预期,相应的理想汽车的利润也会下滑,对于利润我暂时按照去年的营收对应的比例来进行粗略预测,根据这个利润预测,理想汽车目前的市值处于高估的情况。

说完理想汽车的估值情况,接下来进一步深度讲一下理想i8,以便于读者更深层次理解理想汽车当前的处境,以及面临的挑战:

理想i8对于理想汽车来说,它是理想汽车证明自己能够把增程上的统治力平移到纯电市场的第二台重要产品,所以无论是理想公司,还是资本市场,都对其非常重视,也因为听取一些意见,导致整个产品又进行了更多的调整,发布时间大大延后,所以市场大环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资本市场重视i8这款车,是因为通过它的造车思路,以及实际的订单量,就可以对未来理想汽车在纯电市场的表现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判断,从而对理想汽车当下的价值进行一次重估。

按照之前理想汽车一贯的传播习惯(周榜营销就是它家发扬光大的),我们猜测i8的订单量可能并不是那么“理想”,而发布会当晚的股价走势,也似乎印证着这个事情——说白了就是,应该有不少用户觉得性价比不够高,所以转大定的比例可能要比预想的低。

上图来自知名汽车KOL小特叔叔。

他在微博表示:如果根据6月的MEGA的城市占比倒推,加之上海L系一天也就20-30台,这么计算 230/0.083,大概3000左右锁单。

锁单数据好还是不好,大家自己判断,但目前网上有一部分声音,是部分消费者认为“性价比不够高”。

毕竟i8还真没有之前MEGA遇到的让人膈应的一些言论,所以“订单被水军黑下来”的情况大概率是不存在的(因为没的黑)。

那么具体是怎么个“性价比不够高”呢?

如果我们去比较一下i8的三个款,会发现32.18万的入门款,没有冰箱彩电(指后排吸顶屏),入门车型电池跟中高配并非来自同一厂商,更没有理想重点宣传的满血级VLA和Thor高算力芯片,对比友商来看,显得确实没有性价比——友商在30万以上的价位,这些东西往往都是标配,齐全。

——理想自己看不到这种“明面上的对比吃亏”吗?

作为一家拼杀至今的上市公司,它肯定看得到,因为这个SKU一定是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的。

而这背后的可能得考量,才能体现出理想这家车企的一些核心逻辑,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理想i8发布会之前的一个小插曲——99%的人都不知道,MEGA车型经历了一段低谷后,最近几个月销量有上升的趋势,销量上已经超过了小鹏X9和极氪009,作为一台纯电MPV,MEGA这款产品在推出Home版本后,确实开始了“触底反弹”。

目前MEGA销量在6月份已经位居纯电MPV第一,超过了成交价更低的小鹏X9,这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到的逆转。

根据MEGA产品负责人的微博显示,目前MEGA处于满产满销状态,从下定到提车大约要2个月,而7月份的产量是3000台,实际交付出去的一定会比6月份要高。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Home版本和之前Ultra版本最大的区别在于,二排座椅可旋转,可以旋转90度冲着车门,当做一个“钓鱼位”或者是旋转180度,与第三排座椅,外加后装的“桌板”一起形成一个车内“客厅”,具备这个功能的上一台车,我印象中是极氪MIX。

MEGA Home的销量,说明这个功能非常受市场欢迎,同时也给了理想在纯电市场坚持属于它的“长期主义”的信心——或许MEGA触底反弹的经历,让理想汽车内部对i8依靠产品力慢慢往上爬这件事更有信心了

所以后续的纯电车型i8,定价和SKU有两个出发点:

对于i8来说,由于MEGA的触底反弹“玉珠在前”,所以我个人合理猜测,理想内部的团队有理由相信,继承了MEGA很多优点的i8也能够凭借品质和产品力,实现30-40万纯电市场的突破——这很有能是i8的SKU配置,以及定价的逻辑出发点之一。

另一个出发点,则是理想的增程L系列产品不能受到太大影响——官方将i8定位成6座大SUV(别管像不像,官方说它是,它就是),而理想汽车自己L系中与之对位的是L8和L9这两款车。

理想L9的车长是5218mm,轴距是3105mm;L8车长5080mm,轴距3005mm,作为对比,i8车长5085mm,轴距3050mm,从尺寸上来看,i8更准确的对应的增程车型是L8。

目前L8车型有3个SKU,官方定价为32.18万、35.98万、37.98万,区别主要体现在:入门款为地平线芯片,算力不如Orin,没有冰箱和后排彩电;35.98万增加了冰箱,以及最新的Thor芯片;37.98万才有后排彩电,以及更好的音响——跟i8的定价策略非常相似。

我们猜测这不是巧合,而是很有可能理想这么干,对这个企业才是最合理的——i8必须想办法走量,那么配置就不能比L8低,如果配置比L8高,价格还比L8便宜,那对于在同一个展厅里的L系列来说就是个“灾难”。

在不能影响L8的情况下,i8的定价和SKU调整范围,就被限制的死死的。

但问题在于,L系列成功的众多原因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

一方面是理想之前在销售端主打的就是没有里程焦虑,让很多人放弃燃油车和纯电车,选择了自带发电机的增程车型,而L系列“尺寸大、空间大”的特点,也正好打中了家庭用户的需求。

另一方面是,前几年如果想买一台冰箱沙发彩电全部具备的6座大SUV,那么理想是唯一选择,再加上一直以来的“榜单营销”,让理想成为了很多家庭用户“不踩雷”的“放心选择”。

但这些因素,在i8要打的纯电市场里,一个都没有。

空间方面,i8的空间确实要比L8更大一点,但i8的对手是其他友商纯电SUV、MPV,在这种情况下,i8并没有向L系列那样对比友商拥有断崖式的优势;

补能(里程焦虑)方面,失去了“油箱”的加持后,理想选择了自建5C超充补能体系,这一套体系对比大多数友商确实具备优势,但在理想超充站覆盖程度追上加油站之前,在“解除焦虑”方面,i8也没有断崖式的优势;

销量方面,榜单营销已经被OTA了;

纯电市场上,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判断,价格感受,跟混动、增程车型的市场完全不同,纯电市场由于整体份额小,但所有人(企业)都一致认为是未来的方向,宁可死磕,宁可亏损,也不会轻易退出,导致这个市场的内卷程度要远强于混动市场。

所以在同样的价格、配置体系下,L8显得很有性价比,但i8跟其他友商的纯电一比,确实容易显得没有性价比——虽然它在理想自己的体系里,是一个很有性价比的车型。

所以i8能不能像MEGA一样,上演一出“触底反弹”的好戏,关键还是要看i8能不能像MEGA那样,在30-40万的价位上,为用户提供独有的价值。

因为在50-60万价位上,要想有纯电+全家出行大空间+补能强+家庭好用,除了MEGA还真没得选——市场已经验证了这部分需求是存在的,而且数量并不少(相对于这个价位而言),那么接下来i8在30-40万纯电SUV,或者MPV市场上能不能为用户提供独特的价值。

最后给理想汽车提下建议:

在不改款(毕竟刚上市)的前提下,要拉升i8的订单量,有三种可能的思路:

1、说服用户,在理想的体系下,i8和L8比起来是两种不同选择,且非常超值。

2、说服用户,i8是一台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开起来/长期使用后体验非常强的车。(肉埋在饭里)

3、寻找知名度高,定价区间类似或者更高的友商车型去对标,在用户对比时提供更多的“价值感”

总结:

接下来的i6几乎是不容许失败的车型,从投融资的角度来看,目前理想汽车处于估值较高区间,这意味着市场对交付量的预期仍然比较高,所以理想i6的价格和配置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期待。

如果i6的订单仍然不及预期,那市场很有可能会自发对理想汽车的市值进行一轮“大调整”。

按照惯例,先聊聊上一轮对于乐道L90预期的投票的情况:

目前L90成为爆款车型,已经是99%的概率了。

从投票来看,只有59%的人预判对了,这说明目前对蔚来的看法仍然有分歧,这也是后续蔚来市值继续反弹的一个重要契机——随着L90的持续交付,以及蔚来主品牌的销量如果能保持在一定水平,那么市场对蔚来能不能成的分歧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市值能反弹到多高。

$理想汽车(LI)$ $理想汽车-W(02015)$ $东风股份(600006)$

i8发布,股价大跌!理想后市还看好吗?
理想汽车消息,理想i8全国统一零售价32.18万元起,8月20日正式开启交付。理想汽车港股股价下挫,理想i8售价32万起,低于此前公布的预售价格。【大家觉得会对股价造成持久影响吗?大家是否还看好理想后市?】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