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加电站
未来加电站
暂无个人介绍
IP属地:北京
0关注
181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未来加电站
09-29 23:26

不打价格战后比亚迪怎么办?腾势N8L上市更加确定了某个新答案

9月26日,腾势汽车全新大六座安全豪华SUV——腾势N8L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31.98万至34.98万元。 从腾势N8L这款车上,我们可以清晰感知到行业内卷的速度简直是神速。 ——23年上市的腾势N8,车长4.9米,4.0 dmp平台,冰箱、彩电、沙发一概都没有,售价31.98万; 9月26日晚上开始预售的N8L,定位明确叫“全家三代人的满意之选”,5.2米的车长,易三方平台(转弯半径4.58米),冰箱彩电大沙发都有了,预售价31.98万,正式上市时价格应该会更低一些。甚至如果定价再激进一些,我们可能会看到29.98万的腾势N8L。 你很难相信这两款差异如此大的产品,中间只间隔了两年。 更重要的一个细节是,这玩意的硬件底子,和N9上是基本一致的,这意味着比亚迪基本上又是拿着一款新车直接“贴脸开大”。 甭管开大效果好不好,最起码30万左右的大SUV产品里,腾势N8L肯定会上很多人的待选名单。 腾势N8L的发布,除了它是一个很给力的新产品之外,从投融资角度去看,它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我们从方程豹钛7上,能感受到的是比亚迪的高端产品不再“端着”,开始争取上市时价格直接给到位。 腾势N8L作为比亚迪后续发布的产品,也延续了同样测策略——配置跟N9相差无几,尺寸上够到5米2,价格更便宜,这很显然就是和方程豹钛7同样的打法,即新产品上市价格直接给到位。 由于中国车企进行“无下限的价格内卷”在当前环境中是“不正确的”,所以“价格越来越低”的降价式打法会慢慢消失,因为这“不符合行业健康发展”,但如果是一个新上市的产品直接给到一个“非常到位”的价格,那它肯定就不算是“低质量内卷”。 这种“一步到位式内卷”,应该能帮助比亚迪提高高端品牌的市场份额。 $比亚迪(002594)$
不打价格战后比亚迪怎么办?腾势N8L上市更加确定了某个新答案
avatar未来加电站
09-27 20:41

比亚迪的“第二增长曲线”藏在这两组数字里

今天聊两组汽车销量相关的数字(从锂电池,到整车): 首先是2025年1–8月,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000万辆。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升至55.3%,自主品牌份额达到64%。 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进一步加大,这一点我们可以认为,最基础的锂电池产业后续的增长空间也很大——因为当下一线市场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转型趋势,那就是消费者会越来越倾向于大电池的车型,这在混动车上也是如此。 所以这就和几年前的预测有了差异: 几年前的预测是,保守消费者会选择混动车型,这些混动车的电池度数比较低,所以当愿意尝试新事物的人把纯电动的份额买的差不多了后,剩余的保守群体的选择,就很难给行业带来跟之前一样级别的电池需求。 但现在不同了,目前已知的就有车企正准备推出80kwh以上的增程式车型,这个电池的需求量基本上等同于纯电车了,也就意味着可以合理预设,后续新能源车市场可以增长40%(剩下5%的燃油车份额),再加上新车的电池普遍越来越大,以及储能市场的持续增长,而对应锂电池的需求量的增长,也可以多一点信心了。 第一组数字结论:保守派消费者正成为锂电池需求的新引擎。 第二组数字和新能源车的龙头比亚迪有关: 比亚迪8月销售新能源汽车37.4万辆,1-8月累计销量达到286.4万辆,同比增长23%,销量实现多维领跑,远超行业平均增速。比亚迪今年最新的销量目标是460万,这个数字意味着它已经完成了62%,结合年底的冲刺,应该有希望完成。 286.4万辆里面,有263万是比亚迪单品牌的销量,剩余的就是更加高端一些的品牌销量,这个比例看起来不够高,但我觉得后续应该会慢慢改善。 改善的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 第一个是,以方程豹钛7为开端,比亚迪后续的高端车型价格/配置也会更加“一步到位”,这会增加比亚迪在高端市场的份额。 第二个是,比亚迪的车-家合作生态正在越来越丰富,这一点会让高端车型变的更加有吸引力。 ——高端品牌的占比,会
比亚迪的“第二增长曲线”藏在这两组数字里

仰望U9极速破纪录,或将引发磷酸铁锂电池的“高端逆袭”?

我之前简单聊了下仰望U9 Xtreme最高速度496.22km/h背后数字的意义,今天就进一步扩展讲一讲。 因为有一部分人认为U9 Xtreme不是量产车,所以“不作数”。 诚然,比亚迪在宣传中没有说明U9 Xtreme是一台量产车,但限量30台也足以说明这台车是“具备量产可行性”的,所以虽然有一些人质疑U9 Xtreme并没有作为量产车去强调,所以不能算“破纪录”,但造一台能跑到接近500km/h的电动车,这其中技术的含金量那绝对是实打实的。 并且公告中明确提及了,为“每一台车提供独一无二的整车定制方案”,我理解为这属于U9的“超级性能高定版”,它算不算公认意义上的量产车不重要,重要的是后续比亚迪能不能多卖一些,以及在比亚迪自己家的赛道上投放一些车供大家体验一下,什么叫“多边形战士仰望再突破”。 只要数量上去了,谁会在乎一个名头上的“量产”呢? 仰望U9 Xtreme已经公开的技术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30C的超高放电倍率的赛道级刀片电池。 最近关于我国航母新闻就是比较好的例子: 过去航母的弹射器会采用飞轮储能,具体原理是发电机的转子作为飞轮,电机启动后带动自身飞轮旋转,达到标准速度后切断加速一直保持高转速,等到需要输出电能时载入励磁,发电机线圈输出强大的电流,供给电磁弹射器工作。 现在我们的航母采用的就是超高倍率(比比亚迪这个还高,毕竟是军用级别)的电池来储能,为电磁弹射设备供电。 比亚迪能够在车上拿出30C的电池,意味着很多原先无法低成本实现的东西,如今都有机会了——具体行业应用我还没有研究,但很显然的一个事实是,30C放电可以上车了,也就意味着它的成本、寿命得到了初步解决。 我知道30C电池的成本一定还是很贵,很贵(对于车用来说),但应用到部分工业、商业设施中应该没问题了。 这就具备很大的想象前景。 仰望U9 Xtreme让我看到的除了比亚迪的造车能力,还就是磷酸铁锂
仰望U9极速破纪录,或将引发磷酸铁锂电池的“高端逆袭”?

我劝我的高中老师,别让孩子去德国学汽车了

比亚迪DM技术被编入大学教材这事儿,让我想起了1年9个月前的一件小事:我劝我的高中老师,别让孩子去德国学汽车了 2024年1月份的时候,我跟高中语文老师一起吃过饭,因为我之前也去过德国,所以她请我帮忙解答一下她孩子对于汽车行业的疑问——她孩子想出过留学,目标就是大众认可的“德国”,这毕竟是出过大众、奥迪、宝马、奔驰、保时捷的国家,想学汽车专业去德国留学几乎是一个“不出错、不踩坑”的选项。 但那次我经过思考后,给了一个我自己都觉得很“吓人”的建议:我建议老师的孩子放弃留学。 作为最早一批接触新能源汽车的人,我心里其实特别清楚目前国内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落地上已经遥遥领先了,但很多时候大家惯性的认知上肯定还是觉得国外更好,所以我这个建议其实会有点“得罪人”。 但我还是大胆的去说了,因为上高中的时候,我通过一些细节,知道这位老师是打心底为学生好,所以如果要对得起老师的栽培,那就应该把真实情况,以及我自己的判断完整告诉她。 我写下这段内容时间点距离当时也不过是1年9个月,但汽车行业已经发生了更加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已经从产业上,实业上,还是逐渐向其他领域延展了,比如在教育界,也越来越多启用了中国车企的技术作为案例。 比如@比亚迪李云飞 提及比亚迪四年两登清华大学教科书封面——2021年版《汽车动力系统原理》、2025年版《汽车构造—动力系统》。 清华大学的教材很多大学也都会用,所以它可以被当做一个“风向标”,清华大学把中国自主品牌的技术拿出来作为教材封面,我认为这不仅是对单个车企的认可,它也有意味着教育界也开始认可,并将其作为教学案例了。 这种认可从实业传递到教育界时,也会更大范围去破除“外国技术更好”的认知。 当然除了清华大学的教材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吉林大学的教材(我上学用的就是),我相信这些教材的新版,也会陆续引用更多中国车企的技术作为案例。 除了大学之外,中小学的一些试题中
我劝我的高中老师,别让孩子去德国学汽车了

496.22!比亚迪造出“比加迪”,极速世界第一背后的真正信号

仰望U9 Xtreme今天带来的新闻,很多人只看到了496.22这个数字,但它背后意味着什么,很多汽车媒体并没有提及。 496.22km/h这个极速成绩超过了布加迪的纪录,登顶世界第一,这背后是比亚迪具备了打造“比加迪”的能力,可以说如果“新势力布加迪”接下来由比亚迪操刀打造,那么市场会更加买单,且不会有太多的质疑。 这个速度背后是比亚迪具备了从老头乐到世界上最顶级车的造车技术,从投融资角度来讲,最近2-4年这家公司在技术上已经不需要任何顾虑和担心了。 而仰望U9这批车限量30台的操作,也意味着它除了是一个产品发布,更多还起到了品牌宣传的作用。 因为接下来打价格战会越来越难打,不但继续降本很困难,而且上峰也不希望价格战这么打下去,所以对于比亚迪而言,接下来要看的就不是销量的突破了。 接下来主要看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高端,豪华品牌的打造,以及市场对其认可度。 第二个是比亚迪的毛利率和净利率,这会是高端豪华是否成功的最直接体现。 仰望U9 Xtreme 这次干的真不错! #仰望U9X成为全球最快汽车# #仰望U9X全球极速第一#
496.22!比亚迪造出“比加迪”,极速世界第一背后的真正信号

2026年,蔚来能不能狙击理想,分流问界?

2025年9月2日,蔚来发布2025Q2财报,财报的数据由于是蔚来触底反弹之前的,所以分析来分析去也没啥参考性了,反而是财报后的电话会议里,有大量的新信息和干货。 除了财报之外,在9月10日,蔚来宣布完成总额达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2亿元)的股权增发融资。这次融资头一天股价是下跌的,但第二天市场很快反应过来,这场融资虽然会稀释现有股东的股权,但对蔚来的运营是有正向作用的。 根据财报后电话会议的信息,我发现当下就可以按着计算器,计算蔚来2026年的表现了。 因为蔚来2025年剩余的4个月,只要不出现突发的负面事件,绝大多数产能已经可以被提前锁定,这意味着接下来我们关注的重点有两个方面: 1.2025年蔚来公司在ES8和L90上能够额外积累多少订单,用于明确为大淡季的2026Q1季度;(需要定期追踪、访谈) 2.2026年蔚来原有车型每个月能够获得多少订单,以及准备上市的新车型(ES7、L80、ES9)有多大竞争力? 财报的数据,以及最新的8月份销量,我导入进蔚来的财务模型里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整: 财务模型中具体的调整有:乐道L80不再上市,背后的意思有两层,一方面是L80大量和L90共用零配件,在L90都供不应求的时候,L80晚一些时候上市也无妨。所以这里财务模型对应的调整是提高L90销量的预期,但说实话我不敢给的太高,因为这和蔚来自己给出的Q3销量指引差异太大。 具体是这样子的:首先乐道L60虽然被L90销量带动起来了,但应该不会一下子冲很多销量,所以预测是7500台,L90自身8月份交付了10000台,9月份我本来想大胆点高看到15000,但这样的话,加上蔚来和萤火虫的合理数据,总数就超过官方指引太多了。 再加上官方延后了乐道L80上市,所以一个合理的推测是乐道L90的产能爬坡可能会比我们预期的慢一点,这里就给13000台的保守预测。 蔚来品牌,上一次预
2026年,蔚来能不能狙击理想,分流问界?

仰望U8L:比亚迪的“情绪价值”突围产品

2025年9月12日,仰望U8L上市,最引人关注的是,央视也转播了: 这款车官方给了个slogan是“为豪华注入鼎级安全”,最夸张的一个数据是它100%全铝的,关键部分采用7系列铝材,这在目前全球的产品里应该也算是“绝无仅有”。 这可是一个5米4的大块头啊,用全铝一方面可以减重,另一方面通过一体式低压铸造与挤压成型工艺,前、中、后三段分段设计,使大车架全方位碰撞防护能力大幅提升。 云辇-P+ 应该算是首发,比亚迪云辇的作用就不多介绍了,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是,它的体验跟主动悬架相比到底如何? 这个答案估计后续会有媒体测试出来,静等结果。 后轮转向在这个级别(尺寸)的车上,那肯定得标配了,还有很多配置属于“肉埋在饭里”类型的,比如碳陶刹车盘,一般人注意不到,但这玩意性能就是比普通刹车盘强(当然也贵)。 总之,128万起售的仰望U8L,配置上其实我们不用太关注,因为这个价位肯定能堆到顶的都堆到顶了。 让我比较关注的是仰望U8L的权益,这次大概是托128万起售的福,比亚迪难得给了一些具备足够情绪价值的权益,例如8年或15次免费无忧保养、终身免费维保上门取送车(12次/年)、3年免费泊车服务(12次/年)、10年免费5G车联网流量(100GB/月),唯一遗憾的是没能像新势力那样给首任车主终身质保,但情绪价值方面也给足了。 之前我在一篇文章就提到过,对于仰望来说,拉升品牌认知的关键,并不在于产品有多厉害(因为已经足够厉害了),也不在于营销有多强(比亚迪品牌已经立起来了),而关键在于仰望品牌能不能给足额外的情绪价值。 之前的仰望商学院就是一个正面的例子,但在用车权益上,仰望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行业角度讲,仰望U8L这款车的关注点,并不在于它能给比亚迪拿下多少张价值128万的订单,而是在于它能不能走出国门,在海外全球市场上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毕竟,在海外消费者眼里,比亚迪已经是高端
仰望U8L:比亚迪的“情绪价值”突围产品

方程豹钛7价格让现场惊呼,比亚迪居然也开始挖理想汽车墙角了

9月10日,我在现场参加了方程豹钛7的上市发布会,发布会有很多主题,其中对于钛7的空间,重点提到了“百变空间全新玩法”。 因为这款车主打的就是大空间。 说实话,感觉上有点离谱 一个是产品价格,会给稍微熟悉一点的消费者“离谱”,钛7的价格区间为17.98万-21.98万,给我第一感觉是“价格超低”! 尤其是顶配Ultra车型21.98万的价格公布时,现场也确实引起了一片惊呼,呼声持续了很久,这是上一次海狮系列车型所没有的高呼声。 很显然,现场的媒体老师们,对这个价格非常惊讶,且认可。 价格超低这种感觉,来自两个细节 一个是本品牌横向比较时,方程豹之前出的车型中,豹5的车长是4890mm,轴距2800mm,价格是23.98万-32.98万,而钛7这个车,名字数字7比5大(会给消费者一种更高级的直觉),同时车长方4999mm,轴距2920mm,尺寸和空间上比豹5大了不少。 另一个细节是,如果我们看之前爆款车型钛3,会发现钛3的Ultra版本价格16.38万,等于你加个5万就能拿到尺寸整整大了2个级别(紧凑-中型-中大型)的SUV,这种好事出现在方程豹这个定位高端的品牌上,给人感觉确实有点“离谱”。 当然,豹5定位跟钛7完全不同,前者更注重真正的越野性能,后者则以市区驾驶为主,兼顾一些越野性能,所以对于懂行的人来说,这两台车是不一样的。 另一个离谱的点是,钛7的发布会上发布了我做梦都没想到的“车家生态”的雏形。 和很多车企一次只拿出一个两个联动生态不同,这次钛7拿出了好几个,比如电动滑板,比如宠物智能,比如影石360相机,比如倍轻松按摩,比如儿童座椅......我之前曾经说希望理想这家车企能够收购或者找一些其他企业合作打造生态,没想到这事儿比亚迪已经干好了。 理想脆弱的墙角,让比亚迪又给挖了几铲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理想汽车必须动作得快一点了。 因为“车家”的话语权,正在
方程豹钛7价格让现场惊呼,比亚迪居然也开始挖理想汽车墙角了

销量暴跌40%,然而理想汽车最大的威胁,不是问界也不是蔚来

理想汽车8月28日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报。 最重要信息,只有一条,那就是第二季度净利润达到11亿元,较一季度增长69.6%,连续11个季度健康盈利; 财务模型如上图所示,销量部分10、11、12月主要是考虑了i6车型已经是“背水一战”了,还是有希望爆单,以及年底肯定会因为明年购置税要征收一半而促使很多人下单购车。 去年,在友商都普遍亏损的时候,这一条就是王炸,足以让理想KOC在网上毫无顾忌的拉踩友商,同时也成为了促进理想销量的一大重要原因。 然而,盈利并不能让市场选择性把理想汽车目前遇到的大问题忽略掉。 因为另外几个一直亏损的新势力友商的情况发生了大变化: 零跑也盈利了,作为小理想,它的盈利证明了理想的路线是对的,后续只会让车企更加“一拥而上”在这个赛道推出产品去参与竞争,同时零跑的盈利意味着,它也获得了“盈利背书”,买零跑的人也不用担心将来是否会“倒闭”的问题了; 小鹏虽然没盈利,但每个季度亏损只有几个亿,同时现金400多亿,也会让考虑买车的消费者感到“安全”。 蔚来虽然看起来亏损很多(Q2财报还没出),但乐道L90和ES8的火爆,已经决定了其Q4盈利大有希望,叠加如此多的订单和人气,目前给消费者的感觉也是“安全”的; 极氪亏的多,但它被吉利私有化了,所以也是安全的; 岚图即将上市,背后有东风这样的央企全力支持,它给人感觉也是安全的; 而理想后续Q3的指引销量是下滑的,考虑到汽车产业是一个非常依赖规模经济的产业,所以后续理想能否保持盈利,会是一个问题。 当然,理想手头有大量的现金,这是一个其他车企不具备的优势,所以接下来市场关心的,是理想如何高效、快速用好手头的现金,重新建立优势和护城河。 理想汽车这份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报虽然很亮眼,但“过去”的数据中其实已经有太多“超过时效”的信息,所以这时候去夸赞、分析第二季度的销量,营收之类的数据意义不大。 因为理想汽车
销量暴跌40%,然而理想汽车最大的威胁,不是问界也不是蔚来

新P7订单火爆背后的豪赌:设计主导,是小鹏的活路还是死路?

最近小鹏汽车发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非常不错,可以用靓丽来形容。同时新P7发布后7分钟官宣大定超1万的数据,也让市场对小鹏汽车后续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信心。 但我对小鹏这家公司仍然有一个比较纠结的地方,那就是它未来能不能建成一个稳定的护城河。 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何小鹏亲自给出了一个我觉得能够认同的答案,但有意思的是,当我隐藏去“小鹏汽车”的名字,仅仅将何小鹏打造护城河的思路讲给另一个非常懂车的朋友说时,朋友却得出了“这样做的车企必死”的激进观点。 这事儿就很有意思了。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为什么我如此关心小鹏未来的护城河,还是要先从这份靓丽的财报说起: 先说市场最关心的交付量: 官方数据为2025年第二季度103,181台,同比增长241.6%,环比增长9.8%,创下单季度交付量历史新高。距离M03和P7+两款车爆火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接下来是考验后续订单能否维持的时候。 小鹏二季度交付从总数来看,确实非常不错,但发季报的时候已经过了2个月多了,所以要结合这几个月的趋势来看。这几个月准确来说是波动中上升的趋势。 5月份的数据为33525台,要比4月和6月都要少; 而6月份的数据为34611台,要比4月份的数据少; 4月份的数据为35045台,跟7月份的36717台比起来大概就多1600多台,所以能看出来目前的订单量似乎处于一个瓶颈状态。这到也跟目前小鹏股价的走势处于波动符合,市场也在等小鹏后续的成绩单。 最近一周突然拉升的那一段,是因为大师兄本人(何小鹏本人)宣布了增持消息,被市场解读为对小鹏后续的发展抱有信心。 如果不是何小鹏的增持,小鹏汽车的走势应该还是会在一个区间内来回震荡,等待市场交付数据有新大变化。 接下来我们聊聊财报中营收、毛利、汽车毛利以及现金部分: 营收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小鹏汽车总营收为人民币182.7亿元,较2024年同期上升125.3%,并较
新P7订单火爆背后的豪赌:设计主导,是小鹏的活路还是死路?

比亚迪的“赛道阳谋”:不为赚钱,只为让你记住

最近(8月14日)比亚迪在郑州开业了一个新的赛道。 这个赛道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的确是赛道,但又不仅仅是赛道——除了正常的赛道能干的事情(跑圈),它还有很多其他的项目,比如冲沙,比如浮水,,比如漂移等等,这些都是方程豹、仰望品牌的拿手好戏。 车企建赛道不稀奇,我个人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在于: 首先,这个赛道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用于专业测试的,但从比亚迪官网的宣传方式,以及对项目的描述来看,与其说这是一个赛道,不如说它是一个以赛道为名义的汽车主题公园,官方自己就是用这么一句话概括的:全速好玩尽在比亚迪赛车场。 最明显能体现这个赛道是大众化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有露营区的赛道。赛车场配套2万㎡生态露营区。营地紧邻沙地冲坡区与越野景观带,可在观赛台旁搭建帐篷,白天观赏沙漠冲坡的震撼场面,夜晚枕着赛道余韵仰望星空。 而从官方给出的价格来看,很显然它的收费方式也和传统的赛道不同——无论是早一些的合肥赛道还是郑州赛道,里面的项目都是以专业娱乐的形式面向公众提供的。价格方面,和普通的赛道相比也不算贵。 另外官方网站也说了,这个赛道支持对外出租用来拍摄节目之类的,估计后续也会有媒体包场进行节目的拍摄。 其次,郑州的这个赛道,并不是比亚迪的第一座赛道,而是第二座——从比亚迪官网的信息能看出来,除了郑州赛道之外,还有个更早的合肥赛道,以及还在建设中的绍兴赛道。 看起来比亚迪打算把赛道做成一个汽车文化产业,这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尝试,因为之前的赛道对于大众来说门槛仍然过高,比亚迪的赛道无论是从项目,还是从价格来说,都显得更为亲民一些。 更重要的是,这几个赛道表面上看,似乎是比亚迪更为重视底盘了,所以才建了赛道顺便做一些项目收费,但实际上我们应该站在品牌的角度去看——这几个赛道只要不亏太多,对比亚迪而言都是赚的,因为这几个赛道只要一直运营,那就会一直能够加大比亚迪的品牌影响力。
比亚迪的“赛道阳谋”:不为赚钱,只为让你记住

蔚来值博率飙升!乐道L90能否复制“理想ONE神话”救主?

今天讲的内容,标题已经写得明明白白。 因为现在这个时间点上,蔚来公司的值博率非常高——一家获得了各方支持的公司,只要能够让还在观望的大批消费者树立信心,那么它就可以将小鹏和零跑的逆袭剧本上演一次。 随着乐道L90交付一周,第一份“小测验”的答卷成绩也出来了——三天交付了1976台,直接顶到了大型SUV周榜第三位。 虽然3天交1976的成绩非常之好,但这里面有一个细节需要考虑,那就是这个榜单中试驾车是否计算在内,因为它的数据来源其实是上险量,而试驾车也是需要上险的。 首先一个公开的信息是,全国试驾车是7月中旬上下陆续到店的,这时候就已经完成了上险,所以李斌发微博提到的全国1000台试驾车中的600台,大概率不包括在这1976台中。 接下来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是这1976台里面,包括400台后来新增的试驾车,那么交付给客户的就是1576台,这个数字,线性推算一个月,是超过1.5万台的交付量。 第二种是这1976台里面,也不包括400台新增的试驾车,那么就是完整的1976台交付,线性推算一个月,是接近2万台的交付量。 这个数字,合理推测应该会比较接近蔚来单款车型的极限交付能力(毕竟也要同时交付其他车型),无论是1.5万还是2万,对于乐道L90而言都是一个足够,并且是非常乐观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的稳定交付数据。 交付能力大致上有了,接下来要说的就是乐道L90,在一年里究竟能卖出多少台,市场对这个数字的预期,也反映在了蔚来当前的股价里——目前蔚来的股价在5块钱上下波动,就是市场在观望L90后续的订单,以及交付能力。 由于乐道L90已经是一个成功的车型,所以当下我们的关注重点方向,就要从蔚来能否触底反弹,变成能反弹到什么程度。 这时候,合理预测一下乐道L90的最乐观,最大销量就非常重要了——这种数据虽然大概率实现不了,但它可以作为后续蔚来发生暴涨时,评价其是否估值过高的一个有效标准。
蔚来值博率飙升!乐道L90能否复制“理想ONE神话”救主?

除了卷纯电车,比亚迪还在卷油耗

距离比亚迪发布了五代DM技术差不多有一年多点的时间了(2024年5月28日发布的),当初五代DM最让人关注的一点就是它实现了NEDC工况下亏电油耗2.9L/100km。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比亚迪最近对五代DM技术做了一次OTA升级,让其NEDC油耗从2.9L/100km降低到了2.6L/100km,降低的幅度高达10%,对于用户而言,这意味着以秦L DM-i和海豹06DM-i满油满电行驶2100公里的综合里程为例,进化后每百公里节省0.3升油,总共可以省下6.3升油,按照当前92号汽油每升7-8元来计算,相当于加满一箱油每次少花40-50元,再次实现了技术进阶让用户出行更省(钱)的目标。 有一个好消息是:这个40-50元的单次加油节省,是可以通过OTA升级在之前五代DM车上实现的,这是比亚迪非常难得,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一次OTA升级。 后续如果类似这种大规模的OTA升级频次能高一些,且覆盖面广一些,那么比亚迪的用户粘性会越来越强,也会越来越能吸引到更多的人购买。 毫无疑问比亚迪在混动技术上依旧保持着领跑者的位置,而五代DM技术的升级,也意味着比亚迪后续出海的车型,会进一步拉大跟国外车企产品上的差距。 对于五代DM的技术升级,以及传播本身,我有一些建议想给到比亚迪: 首先是技术升级方面,我觉得后续比亚迪可以建立一个“省油AI”,通过记录每个车不同驾驶人的驾驶习惯,来匹配与之对应的策略来实现“全民省油”,这一点我认为可以从仰望、方程豹品牌开始进行尝试。 然后是传播方面,目前国内NEDC标准已经不太使用了,主流都改成了CLTC标准,以及海外使用的是WLTC标准,所以个人建议是后续比亚迪做测试的时候,完全可以做3个标准的测试,来进一步展示DM技术的优势是“全标准”的。 比亚迪现在不缺技术,不缺产品,它需要学习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去提升运营好旗下的各个品牌。 大规模、高频次的OTA升级,是
除了卷纯电车,比亚迪还在卷油耗

理想i8,跟乘龙卡车打的有来有回

今天是8月1日,各家车企都发布了7月份的成绩单。 和其他友商不同的是,理想汽车除了自己的一份成绩单之外,还因为7月底的i8发布会上的碰撞测试,火遍全网。 先说说理想汽车7月份的成绩单:交付30731辆,这个数据相比6月份的36279辆下跌了不少(下跌15.3%),如果同比,去年7月份交付了51000辆,跌的更多(同比-40%)。 数字表面上看起来不太好看,但如果考虑到理想汽车当前的状况,和未来即将面临的一些挑战,我觉得也还凑合。 根据最新的销量数据,我们对理想汽车的财务模型做了一轮调整: 调整细节如下: 1.考虑到官方没有一如往常公布理想i8的大定数量,做大定营销,所以我们合理猜测i8的订单数量可能并没有之前市场预期那么好,所以对理想汽车整个产品线,就不太存在带动效应了。 2.目前市场对理想的期待,更多集中在了i6上,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i6将于今年9月发布,所以我们合理推断i6交付上量会在10月份,所以在销量预测上,叠加友商各种“9系”的推出,增程大SUV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我们预计8月9月交付量还会有缓慢下滑,然后10月份,目前我们预期理想可以凭借i6的交付,一举反弹。 3.随着7月交付不及预期,相应的理想汽车的利润也会下滑,对于利润我暂时按照去年的营收对应的比例来进行粗略预测,根据这个利润预测,理想汽车目前的市值处于高估的情况。 说完理想汽车的估值情况,接下来进一步深度讲一下理想i8,以便于读者更深层次理解理想汽车当前的处境,以及面临的挑战: 理想i8对于理想汽车来说,它是理想汽车证明自己能够把增程上的统治力平移到纯电市场的第二台重要产品,所以无论是理想公司,还是资本市场,都对其非常重视,也因为听取一些意见,导致整个产品又进行了更多的调整,发布时间大大延后,所以市场大环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资本市场重视i8这款车,是因为通过它的造车思路,以及实际的订单量,就可以对未来
理想i8,跟乘龙卡车打的有来有回

比亚迪赠新车后,这台“网红”泡水方程豹还有大用?

前几天,有一台方程豹被水淹的视频,据车主说是因为前去救援,结果自己的车也被淹了,传遍了很多微信的群聊天。 从微信聊天记录来看,车主自己也是大难不死,在洪水中挣扎了10分钟才成功上岸。 让我没想到的是,比亚迪在事发不久,就联系到了车主,赠送其一台新车。 这事儿之前我就在某些微信群里看到了相关的聊天记录,看到结尾发现,吃瓜吃到自己熟悉的地方了。 阜平经常去,那边其实非常特殊。 阜平是在太行山边上的,交通非常不便,目前为止都没有开通火车(是的,连普通的火车都没有,但正在建高铁站了),而通往阜平的高速路,修建的成本呢也非常高,因为每隔一小段就要钻山洞,或者是搭建高架桥。 所以,阜平那边下暴雨的时候,基本上大概率河水的水位会比较高,而且那边的河床平时是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干的,如果突然下雨,很容易卷走人。 所以这个方程豹车主作为本地人,应该是非常熟悉情况的,他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出去救援,其实是有勇气,值得敬佩的表现。(车主原话是:豹五不是防水好吗?我就在街上带着拖车绳,想救援一下。拍点视频素材。) 所以比亚迪后来送了一台新的方程豹,实现了“比亚迪车主好人有好豹”,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方式,因为车主本身的行为,对社会而言是非常积极,正能量的。 关于这台被水淹的豹5,有2个非常值得一提的地方: 第一个是,这台车事后被发现依然是上电状态,说明方程豹的质量确实过硬(知名博主痛快舒畅去了现场后说的) 第二个是,天窗是打开的,这是比亚迪预先设定的一个功能,给予了车主更大水中逃生的机会。 我个人认为,比亚迪接下来可以继续做的一个事情是: 把这个方程豹报废车买下来(车主已经全损了,现在应该归属保险公司),然后把这个方程豹上的电池拆下来,安装到另一台新的方程豹上,拍一个长期测试的视频,以此来证明比亚迪电池的质量和安全性。 毕竟之前海狮06的发布会上,官方的一段视频中,就是拆下来了碰撞测试的海狮06的电池,
比亚迪赠新车后,这台“网红”泡水方程豹还有大用?

比亚迪新上市的海狮06,有那些亮点?

在比亚迪的邀请下,到现场见证了海狮06这款新车的上市。 现在在酒店里,就先讲一讲我对这款车的理解: 首先我们得承认,外界对这款车的期待值,声量,并不算高,起码在今天的声量比拼中,很明显被杭州的某车企的发布会给比下去了(个人感受),原因主要因为这款车从定位,以及发布之前透露的信息来看,都比较“中规中矩”,那么公众的关注程度自然也就没有“价格越级”的产品来的要高。 但并不意味着这款车不行,我说一下发布会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几个点: 尺寸上,长宽高为4810mm/1920mm/1675mm,轴距2820mm,都是中规中矩的水平,续航上纯电入门520km,顶配605km,混动入门121km,顶配170km,也是中规中矩的水准。 但不能光看这些数值。 因为这款车的能耗(包括油耗和电耗)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级别。 油耗方面,NEDC工况百公里亏电油耗3.5L,媒体实测基本上是在2.9L/100km左右,考虑到部分媒体可能会有轻柔驾驶,开出好看功耗的情况,所以我们可以认为2.9L/100km是对于那些脚法好的人的一个参考,如果脚法普通,那么官方的3.5L/100km是可以达到的。 折合每公里成本呢,大概是2-3毛,和油车相比起来,是非常有优势的。 其他配置方面,值得一提的有三个,一个是官方说海狮06标配了丹拿,是目前配置丹拿价格最低的车;另一个是,海狮06的座椅通风,是吸风方式的,成本更高体验更好;第三个是这款车有冷暖冰箱,能放下4瓶矿泉水,基本上也够用。 在目前舆论和消费者都比较关注的智驾方面,这车标配天神之眼C,细节方面值得一提的有两点: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这次海狮06的各项安全测试中,是有“消失的前车”这个项目的,在官方的测试中,海狮06可以在100km/h的时速下,在测试中做到迅速刹停。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哨兵模式和千里眼这两个功能是全系标配的,尤其是后者很逆天,因为很多友商原本
比亚迪新上市的海狮06,有那些亮点?

不打价格战,比亚迪的攻势反而更强了

近期随着一些“指导”的落地,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价格战终于有偃旗息鼓之势。 有很多人会觉得,之前比亚迪得益于自身庞大的规模,以及高比例的自产供应链体系,会是这场价格战中的“绝对优势一方”,而随着价格战的逐渐偃旗息鼓,比亚迪的优势会不会就不存在了? 这个事情的答案,在7月9日比亚迪发动的天神之眼史上最大规模智驾OTA中,可以获得一部分答案。 作为比亚迪销量中的绝对主力车型,秦这款车可以说是无数家庭的第一台车。而秦之所以能卖的火,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在它的价位里,比它大的,一般都比它贵,比它便宜的,一般都没它大。再加上比亚迪最为知名的dmi混动技术,让秦的使用成本远比传统燃油车低,在让用户享受了电驱的好处同时,还没有里程焦虑,而这一切只要几万块钱的情况下,秦这台车不封神才不正常。 如果我们仔细罗列一下前面说的秦的优点,会发现这些优点和特点,现在其实不太算是比亚迪的护城河了——因为友商也在布局这个尺寸的混动车型,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竞争一定会越来越激烈。 这时候,对于任何一家车企而言,换一条赛道去卷无疑是更好的方法。 所以这次,比亚迪选择的是借助自身目前领先的一个优势——在自家高阶智驾已经全面普及到全部车型的情况下,借助OTA更新功能,以及公开承诺对智驾功能进行部分无限兜底的方式,发动了新的一轮营销攻势。 这一轮营销攻势,虽然可能没有之前降价来的直接,但如果论长久性,以及对年轻用户的吸引力,那一定是更强。 而且,比亚迪秦就是受益最大的车型之一。 因为这一轮OTA出来的功能,对于几万块的比亚迪秦来说,那可以说是达到了质变的效果。 举三个例子: 新增“窄车位自动收后视镜”功能,使用智能泊车功能时,若目标车位狭窄,该功能会自动触发,一边泊车,一边将后视镜电折叠收回。 新增“车头泊入&车尾泊出”功能。周末逛商超,如果车尾靠墙停放,空间狭小,装载物品非常困难。升级后,只需一键,秦L即可完成车
不打价格战,比亚迪的攻势反而更强了

总是被传“破产倒闭”的蔚来,要开始逆袭了?

乐道L90上市,应该是近期行业的关注热点之一。 这玩意作为一个5米1级的,六七座大SUV,买断电池预售价27.99万起的价格,已经低于很多人的预测了。 但如果选择租电,那么预售价可以落到19.39万起,价格直接拉到20万以内——无论是在30万以内还是20万以内,这台车的尺寸、空间、补能都非常的独一无二,完全找不到可以与之对标的车型,而这些属性都是家庭买大车时最关注的,这意味着L90具备爆款的潜质了。 通过乐道L90的定价,以及多个新能源车主群(不限于蔚来)的讨论内容来看,乐道L90很有希望成为蔚来逆袭翻盘的一个起点,而蔚来近期的股价走势,也表明了资本市场对乐道L90是比较看好的: 所以,这很有可能是蔚来触底反弹的起点。 根据近期蔚来的一些信息,结合6月份的销量,我更新了一下用于追踪蔚来的模型: 具体的细节大致如下: 1.萤火虫的销量超预期,我去门店看车的时候,发现门店的萤火虫展车已经卖了,展车卖掉的事情,在其他信息渠道(例如小红书)也有提及,所以这应该不是个例。(同时萤火虫的销量也能说明这一点,因为一开始大家对萤火虫的预期肯定比较低,排产也会相对低一些) 2.根据公开信息,萤火虫在6-8月会在欧洲开售,因为采取了经销商模式,所以产品很快就可以在欧洲各地的渠道中铺开,这对萤火虫的销量进一步拉高是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大胆预计8月后萤火虫的销量还会有一轮爬升。 3.乐道L90的预售价比很多媒体预计要低,27.99万的预售价,预计到正式上市还会再略降低一下,再叠加置换补贴,以及部分地方补贴,也就意味着实际上消费者可以以25万的价格拿下一台5米1纯电6座,带240L前备箱,还能换电的大SUV。 而如果选择租电方案,那么叠加置换补贴,以及部分地方补贴后,价格大约会在17万左右。很有希望成为一个爆款车型。考虑到蔚来这次提前预备了很多车,所以在8月份,乐道的销量应该可以直接翻一番,有望达
总是被传“破产倒闭”的蔚来,要开始逆袭了?

后来居上,比亚迪不限首任车主,不设上限兜底智能泊车

在智驾上的营销,比亚迪头一次走到最前面了 最近比亚迪在智驾上做了一个相当惊人的动作,那就是为智能泊车兜底——在比亚迪上只要有天神之眼,那么用户使用智能泊车时,由于智能泊车功能本身产生的任何意外比亚迪都会进行兜底。 这种政策的好处不言而喻——对于比亚迪而言,它的智驾哪怕是在强,未来三五年在大部分公众心目中仍然属于追赶者的角色,但有了这项政策就不一样了,这意味着对消费者而言,一个兜底的泊车功能带来的信心,远比任何广告要强。 在我的印象中,最早是小鹏G3率先拿出了,可以用,且还比较好用的智能泊车,但当年也都是需要用户自己负责,而时间到了2025年7月,在智驾上进行兜底的车企也是少之又少。 一个更有意思的细节是,比亚迪这次的兜底,是不设上限、不限首任车主、不影响未来保费。这意味着跟友商的“保险赔付后不足部分兜底”不同,比亚迪的兜底发生在保险之前——这意味着如果比亚迪的天神之眼哪怕是99%的可靠程度,对于比亚迪而言都会产生难以负担的赔付。 所以比亚迪之所以推出这项政策,显然是因为天神之眼在智能泊车上的可靠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至少在内部的“精算”下是可以接受的。 现在智能泊车普遍已经很好用了,用户使用率不高大多来自“信心不足”,而比亚迪的这一轮兜底,从长远来看会极大促进未来的订单。 $比亚迪(002594)$
后来居上,比亚迪不限首任车主,不设上限兜底智能泊车

充电加速全能强汉,已经突破100万交付

在我的印象中,第一代比亚迪汉的发布,其实是万众瞩目的——因为这是一台5米级,高性能的纯电轿车,当年基本上没有定位相似的车型,小鹏P7和特斯拉Model 3的尺寸都小一些,所以当年如果你想买一台纯电大轿车,性能还要强,那基本只有比亚迪汉这一个选择。 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当年比亚迪汉的预热传播中,是包括了下赛道这个操作的,由此可见当年汉的定位是性能+家庭全都要。 所以当时身边很多比亚迪车主,都做出了“卖掉自己的比亚迪换一台汉”的操作,有一个车主就是买的元EV,没买多久(好像是不到一年)就换了一台汉——他能说服媳妇的办法,就是带着看车,试驾,然后用更大的空间和“一步到位”的思路成功说服媳妇换车。 讲这个例子,是说明当年第一代的汉,真的是现象级的产品。 这个现象级产品现在已经突破100万交付,而新一代的汉强化了充电性能,再加上天神之眼智驾配置后,基本上就没有太短的短板了。 在我看来,接下来比亚迪汉需要做的是强化品牌,同时把一些例如云辇之类的下放到汉上,把汉打造成一个“内饰清新、极简风格”高端车型,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继续强化汉这个车型的定位,另一方面从市场的角度讲,当前20-30万市场上,云辇系统确实可以成为汉扩大市占率的一个突破口。 $比亚迪(002594)$
充电加速全能强汉,已经突破100万交付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