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人赛道热度持续攀升的当下,极智嘉已完成从物流机器人龙头到全链路智能机器人的关键一跃。上半年营收逼近10亿大关,经调整净亏损仅1000-2000万,同比大幅收窄超90%。这意味着什么?公司距离全面盈利仅一步之遥。且次日股价应声大涨,但这只是序幕——真正的价值重估,才刚刚开始。
盈利拐点将至,估值重塑在即
收入增长源于规模化能力质变,上半年交付效率大幅提升,项目执行周期缩短,带动收入增速跑赢行业均值。更关键的是,规模效应开始碾压成本线:毛利持续攀升叠加欧元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使实际经营亏损缩窄至2000万以内。
在港股已上市的机器人板块,极智嘉用24亿的年营收规模(2024年)和74.6%的客户复购率证明,它不仅是收入规模之最,更是成功跑通机器人商业化。如今国信证券已给出19.7-22.1港元的目标价,较当前股价存在30%以上空间,且PS估值远低于优必选的32倍——这其中的预期差,就是我们的机会。
为什么极智嘉的具身智能能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7月30日,极智嘉成立具身智能子公司,剑指机械手拣货与通用机器人研发。这一动作被部分人低估,但我认为其战略价值远超市场认知——极智嘉直接开辟了与宇树、智元、优必选不同的赛道:不做炫技的人形机器人,而是扎根物流场景的刚需痛点。
极智嘉的优势在于“场景-数据-客户”三位一体:全球800家客户(含63家世界500强),无需重新开拓渠道。不仅如此,极智嘉全球落地项目超1500 个,其中所累积的高质量实战数据,势必成为具身智能模型训练的稀缺资源,并据此形成“高质数据—模型优化—客户拓展”的技术飞轮效应,构建竞争壁垒。当人形三强还在为单个工厂订单血拼价格时,极智嘉已握有全球仓储网络的入场券。
政策东风+技术深垒:双击下的增长潜力
7月31日国常会通过《“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明确要求推动AI在物流、制造等领域深度落地。政策目标直指2025年5万亿AI市场规模,而智能物流将是率先爆发的核心场景。
在“人工智能+物流”、“人工智能+制造”等场景加速落地的背景下,极智嘉作为技术先行者,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如今极智嘉凭借强大的技术壁垒和行业最高配置研发团队占比41%来确保具身智能研发高起点,未来三年,公司有望从仓储机器人龙头跃升为通用智能机器人平台,估值逻辑将从硬件制造商切换为AI解决方案商。
千亿赛道的唯一全链路玩家
众所周知投资要找“雪厚坡长”的赛道,更要找能垄断赛道赢家通吃的企业。极智嘉作为已连续6年位居全球AMR市占率第一,以全栈技术平台化技术+全球服务网络构筑技术壁垒,全球交付能力验证商业化实力,如今通过具身智能加速具身智能技术的迭代与产品落地。其持续高增长绝非偶然,而是商业化领先、全球化业务覆盖、AI研发及应用能力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短期看,盈利拐点+估值修复将驱动股价冲击22港元目标位;长期看,具身智能业务一旦放量,PS估值将从当前的9倍向优必选、越疆靠拢——这意味着三年内市值翻倍不是梦。
随着国常会“人工智能+”政策东风劲吹,物流智能化的万亿级市场大门轰然开启。AI+机器人代表企业极智嘉,正从仓储机器人龙头进化为具身智能时代极具竞争力的重要玩家。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