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降息周期,哪些资产表现更好?

Gentle麦克斯
08-14

根据联邦基金期货市场最新数据显示,9月美国降息概率已接近95%。

瑞银预计到2026年1月前,每次政策会议都将降息25个基点。

累计降息幅度将达到100个基点。

但投资者们最关心的问题是:钱会往哪里流?哪些资产会成为赢家?

在美联储每一次的降息周期中,降息的原因不同,主要可以分为“预防式”与“纾困式” 两种降息。

一、不同降息原因,资产表现截然不同

历史上,当美国经济看似健康但暗藏风险时,美联储会主动降息,这就是预防式降息。

比如1984年高赤字和强美元压力下持续23个月的降息。

1995年经济过热后的软着陆调整。

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外溢风险以及2019年应对贸易摩擦和初期疫情冲击。

这类降息往往发生在经济衰退之前,目标是将经济拉回软着陆轨道。

而当危机或衰退已经爆发,美联储则不得不被动“救火”,这就是纾困式降息。

典型的案例是1989年储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叠加911事件冲击以及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这类降息是经济硬着陆或深陷危机时的被动应对。

两种类型降息如对资产的影响相差很大。

二、预防式降息的资产表现

这一次,美联储的降息是为了防止经济走向疲软,失业率升高的预防式降息。

美股在预防式降息背景下通常表现较好

五次预防式降息中,道指、标普500、纳指三大股指全部收涨,平均涨幅在15%-20%之间。

尤其是在1984-1986年那轮降息周期中,标普500指数涨幅超过了惊人的50%。

图片

港股对全球流动性高度敏感。

由于港币联系汇率制和开放市场特性,历次降息周期中,恒生指数往往表现出色,平均涨幅超过20%。

外资回流的预期和宽松流动性带动的估值修复是核心推动力。

最极端的例子是1989-1992年降息周期中,恒指涨幅达到了100.64%。

A股更多受国内基本面主导。

相比于港股,A股在降息周期中的表现并不统一,甚至出现分化。

例如在1998年降息周期中上证指数上涨,而在2019-2020年(前期为预防式)却经历了先跌后涨的走势。

中国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和国内经济基本面如内需、企业盈利预期对A股行情有很大的影响。

美债:几乎确定性的赢家

无论何种类型的降息周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平均降幅达到120个基点(BP)。

美债收益率下行意味着美债价格的上涨

黄金:降息周期表现通常都很好

在2000年之前的降息周期中,黄金表现起伏不定。

例如1984年上涨,但1989年和1995年则处于震荡态势,这与当时黄金非货币化政策对其需求的抑制有关。

但进入21世纪后,黄金在纾困式降息中大放异彩,成为名副其实的“避险港湾”。

2001-2003年互联网泡沫危机期间金价大涨60%。

2007-2008年次贷危机中上涨25%。

2019-2020年(虽为预防式开启但因疫情迅速恶化为危机)也上涨了30%。

推动金价的因素包括实际利率下行降低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经济动荡引发的避险需求激增,以及全球央行持续购金为金价提供长期支撑。

美元指数通常走弱

在预防式降息周期中,美元常常因宽松预期和风险偏好提升而走弱(如1995年贬值约8%)。

而在纾困式降息初期,恐慌情绪席卷全球时,美元因避风港地位可能短期走强(如2008年危机早期升值约15%)。

但随着宽松政策深入和风险偏好逐渐修复,美元最终趋向回落。

三、上一轮降息周期,各资产表现怎么样?

2019.08-2020.03 一开始启动预防式降息,但是疫情恐慌下流动性危机后,演变为纾困式降息:

在此期间,标普500最终录得10%的涨幅。

美债上涨,黄金在利率下降和后来的避险需求推升下大涨30%。

港股也受益于流动性宽松预期上涨15%。

降息是“防患于未然”还是“亡羊补牢”,决定了初期是风险资产还是避险资产占优。

通常经济基本面是根基,降息后经济能够较快触底复苏,股票资产往往表现更亮眼。

同时,美元走弱往往推动资金涌向新兴市场,港股通常表现很好。

主要经济体打开国内货币政策空间,如中国降息降准,也使得国内基本面因素对A股的影响更大。

总体来说,对于股票类资产,无论是A股,港股还是美股,降息都是利好。

同时,黄金和美债在历次降息走势中也是较大概率的上涨。

$恒生指数(HSI)$  $标普500(.SPX)$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 Inmoretion
    08-15
    Inmoretion
    降息预期越来越高,提前布局免得到时候踏空
发表看法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