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月融资金额破百亿,生物医药行业迎来风口

牛唐
08-18 09:16

今年7月,美国及欧洲的生物医药行业共发生15起融资事件,融资规模达16.19亿美元(约116.27亿人民币),其中值得关注的有:

  • 中枢神经系统(CNS)领域仍是热点:7月,融资金额最大的药企是来自CNS领域的MapLight,延续了5月以来,CNS作为Biotech行业融资热点的趋势;

  • 核药领域药物爆发。7月,多家核药企业获得大额融资,如融资1.35亿美元的Artbio、融资9900万美元的Nuclidium、融资7550万的Actithera等;

  • 前沿技术路线与新靶点受到关注:7月,极具潜力的房颤创新疗法公司Kardium、通用实体瘤免疫疗法公司Dispatch、肺纤维化吸入疗法公司Avalyn等前沿技术企业均获得大额融资。

图片

图片

1、MapLight Therapeutics:赛诺菲支持的CNS药物企业

7月28日,MapLight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3.725亿美元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高盛另类投资公司(Goldman Sachs Alternatives)和Forbion共同领投,赛诺菲、T.Rowe Price Investment、Avego BioScience Capital、Novo Holdings、5AM Ventures、Blue Owl Healthcare Opportunities等机构跟投。该轮融资规模让公司成为2025年CNS领域之最,同时跻身于生物医药领域一级市前三位。

MapLight Therapeutics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成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创新药公司,由Christopher Kroeger、光遗传学之父Karl Deisseroth、吴蔡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Nancy Pritzker实验室主任Robert C. Malenka以及Pivotal BioVentures风险合伙人Karoly Nikolich共同创办。

MapLight致力于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mAChR)的研究。该领域也是近些年大药企关注的热点:2023年,百时美施贵宝以140亿美元收购Karuna Therapeutics、艾伯维约87亿美元收购Cerevel Therapeutics。

目前,公司共有四个在研药物:

  • ML-007C-MA:一款口服固定剂量的研究M1/M4毒蕈碱激动剂ML-007组合,与外周作用的抗胆碱能药物(PAC)共同配制。ML-007C-MA旨在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中的M1和M4毒蕈碱受体以提高疗效,同时同步激动剂和拮抗剂成分的药代动力学以减轻外周胆碱能副作用。

  • ML-004:一款5HT-1b激动剂,用于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的社交沟通缺陷,目前正处于临床II期试验阶段。

此外,MapLight还有两项临床前资产:ML-016,一种正在研究的用于帕金森病和抑郁症的GPR-6拮抗剂,以及ML-009,正在开发用于治疗多动和冲动症状。

图片

公司的创始人兼CEO Christopher Kroeger拥有超过20年的生物医药行业经验,曾担任Cardioxyl Pharmaceuticals(被百时美施贵宝以21亿美元收购)的CEO,还曾担任OvaScience的CEO,并领导公司与Millendo Therapeutics合并。职业生涯早期,Chris曾担任专注于早期Biotech企业投资公司The Aurora Funds的合伙人。

首席科学家James Lillie拥有超过25年的行业经验,曾担任OvaScience的首席科学官,亦曾担任赛诺菲健赞(Sanofi Genzyme)的高级总监,后来担任体外生物学副总裁,曾任Scriptgen Pharmaceuticals的生物学高级总监,并共同创立了AMIRA(被Repligen Corporation收购)。

2023年10月,公司宣布完成2.25亿美元的超额认购C轮融资,投资人包括Novo Holdings、5AM Ventures、Cowen Healthcare Investments等机构。

2、Kardium:极具潜力的房颤疗法企业

7月22日,Kardium宣布完成2.5亿美元的融资,是自2021年起连续第三次亿美元级的融资。本轮投资人包括MMCAP、Janus Henderson、卡塔尔主权财富基金(QIA)、Piper Heartland Healthcare、Eventide Asset Management、Eckuity Capital、T. Rowe Price、Durable Capital等机构跟投。

Kardium成立于2007年,由拥有135项美国专利的发明家Dan Gelbart与心血管专家Lichtenstein博士联合创立,是一家房颤创新疗法提供商。

公司的核心产品是Globe系统,全称为 Globe Mapping and Ablation System(Globe测绘和消融系统),是目前唯一将快速PV隔离、高分辨率标测和心房消融,整合到完整解决方案中的系统。

Globe系统采用肺静脉隔离术,以中断肺静脉周围不稳定的电信号,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产品采用革命性的球形消融导管设计,直径约3厘米,表面分布着122个独立可控的金电极,均能进行快速的单次PVI,并能够在消融过程中快速确认PV隔离,同时还能提供实时观测的EPs,实现更精准的消融。

2020年6月,Globe系统获得欧盟CE认证,公司开始在欧洲市场部署,当时该系统主要用于传统热消融,而现有的升级版本采用更先进的脉冲场消融技术,公司预计最早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获得美国FDA的批准,并计划今年内在美国市场推出Globe系统。

此前,公司在2024年美国心律学会年会(HRS 2024)上公布的PULSE-EU临床试验一年结果引起了业内震动,数据显示患者实现了100%的急性肺静脉隔离成功率,无任何设备相关并发症,且临床效果持久,术后一年,78%的患者保持无房颤复发,这一数据超越了美敦力的PulseSelect、波科的FARAPULSE、强生的VARIPULSE三家已公布的研究数据。

图片

创始人Dan Gelbart是一位拥有135项美国专利的发明家,曾参与创建激光技术公司Creo(被柯达以10亿美元收购)。另一位联合创始人Doug Goertzen同样具有电气工程背景,在加入Kardium前曾在柯达和Creo任职12年。Lichtenstein博士则是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血管外科前主任,在心脏手术技术领域贡献卓著。

3、Dispatch Bio:BMS支持的通用实体瘤免疫疗法企业

7月23日,Dispatch Bio宣布完成2.16亿美元的种子轮与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ARCH Venture Partners与Parker Institute联合领投,百时美施贵宝、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Alexandria Venture Investments等机构跟投。

Dispatch Bio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通用实体瘤免疫疗法开发公司,由CAR-T细胞治疗先驱Carl June博士(诺华Kymriah联合开发者)、免疫调控专家Andy Minn博士、蛋白质工程专家Chris Garcia博士及合成生物学专家Kole Roybal博士联合创立,并与Parker Institute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公司独有的FLARE免疫治疗平台,可递送一款携带新型通用抗原(称为 Flare)的病毒载体,该抗原能够精确标记上皮来源的实体瘤细胞,同时破坏肿瘤的抑制性微环境。

同时,公司开发的下一代CAR-T细胞采用顶尖技术进行工程改造,在疗效和持久性方面表现出色,使其能够导航肿瘤、保持活性并清除被Flare标记的癌细胞有潜力为占癌症总发病率90%的实体瘤患者提供通用型治疗方案。

Dispatch Bio计划首个项目将于2026年进入临床阶段。

图片

4、Artbio:核药领域新秀

7月29日,Artbio宣布完成1.32美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Sofinova Investments和B Capital共同领投,F-Prime、Omega Funds、Third Rock Ventures、卡塔尔投资局(QIA)、Alexandria Venture Investments等机构跟投。

ARTBIO于2021年创立,旨在通过将最佳α放射性同位素Pb212与已证实的肿瘤特异性靶标的配体配对,创建高度靶向的癌症疗法。公司曾入选著名行业媒体BioSpace评选出2025年度新一代生物新锐公司(NextGen Class of 2025)。

公司选择了一种新型α核素Pb-212来开发靶向放射性配体药物,Pb212具有较短的半衰期,与ARTBIO使用的小分子载体的特性相匹配,可以快速将其大部分能量传递到肿瘤中。

同时,ARTBIO专有的AlphaDirectTM技术是同类技术中首创的Pb212分离方法,可提供高纯度的Pb212,能够可靠的生产和交付α核素靶向产品。

目前,ARTBIO正在推进三个在研药物,其中核心药物是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AB001。

AB001是一个具有同类最优潜力的212Pb放射性配体药物,可选择性地向PSMA阳性细胞释放α粒子,有望成为针对前列腺癌的“best-in-class”药物。

临床前研究证明,AB001在小鼠前列腺癌模型中可展现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包括延缓肿瘤生长及提高生存率,且在有效治疗剂量下未观察到长期辐射毒性。

图片

对外合作方面,2024年2月,同样是斯道资本及其姊妹基金F-Prime Capital孵化的上海核舟医药有限公司宣布与ARTBIO达成独家战略合作。核舟医药将获得AB001在大中华区的开发与商业化权益。

Emanuele Ostuni博士于2022年初加入ARTBIO担任首席执行官,此前是诺华肿瘤部细胞和基因治疗欧洲负责人。

在一级市场,ARTBIO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

  • 2023年6月,ARTBIO宣布完成由F-Prime Capital和Omega Funds领投提供23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 2023年12月,ARTBIO宣布完成由Third Rock Ventures和一家未披露的医疗基金(可能是Baker Bros)共同领投的9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5、Avalyn Pharma:GSK支持的IPF药物研发公司

7月22日,Avalyn Pharma宣布完成1亿美元的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Suvretta Capital和SR One共同领投,Novo Holdings、F-Prime、Perceptive Xontogeny Venture Funds、Norwest、Eventide Asset、Wellington Management、Vida Ventures、Catalio Capital、RiverVest Venture、Pivotal bioVenture,TPG Biotech、Hamilton Square Partners、Rock Springs、Surveyor Capital、T.Rowe Price 和Piper Heartland跟投。

Avalyn Pharma由连续创业者Mark Surber博士创立于2011年,致力于开发治疗罕见呼吸系统疾病的靶向疗法,包括肺纤维化和其他肺病。

针对已获批准的肺纤维化治疗方案存在严重毒性,使用范围和剂量受到限制的不足,Avalyn正在开发基于已获批药物的新型吸入制剂管线,旨在减少全身暴露,将药物递送到病灶。

目前,公司已有AP01(吸入吡非尼酮)和AP02(吸入尼替达尼)两款临床阶段的药物。

公司主要产品AP01是吡非尼酮的改良吸入式制剂,目前正在进行性肺纤维化(PPF)患者的全球2b期MIST试验中进行评估。在已完成的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1b期ATLAS试验中,AP01以剂量反应的方式减少了肺功能下降,并通过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扫描分析显示了对纤维化的潜在疾病改善作用。

此外,Avalyn最近完成了AP02的1期试验,试验证明所有剂量水平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以及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公司计划在IPF患者中启动AP02的2期临床试验。

图片

成立至今,Avalyn已经完成了4轮融资,融资总额近4亿美元。除了本次融资之外,还包括2017年完成6200万美元A轮融资,2020年完成3500万美元B轮融资,2023年完成1.75亿美元C轮融资。

公司管理团队较为出色,CEO Lyn Baranowski女士在生物技术公司、大型医药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拥有超过20年的领导经验,曾担任治疗罕见呼吸道疾病药物公司alavant Sciences的CEO(被住友收购),亦曾任哮喘药物开发企业Pearl Therapeutics的商业开发副总裁(被阿斯利康收购)以及诺华制药的业务开发、营销管理职务。

6、Nuclidium:Vertex押注的眼科药物公司

7月10日,Nuclidium宣布完成99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Kurma Growth Opportunities、Angelini Ventures、Wellington Partners、Neva SGR领投,DeepTech&Climate Fonds(DTCF)、Bayern Kapital、Vives Partners、Eurazeo、NRW.BANK、HighLight Capital跟投。

Nuclidium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专注于Cu(铜)放射性同位素诊疗一体化开发的医药公司。

与常见的Ac(锕)、Lu(镥)相比,Cu具备更高肿瘤输送剂量、更低辐射负担、更简便的生产制造,且无需核反应堆等优势。为此,公司开发了一个CuTrace™平台,通过将Cu放射性同位素与肿瘤靶向分子结合,以解决目前放射同位素诊疗的局限性。

目前,公司有三款在研管线,其中首要管线为NuriPro,主要用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性61Cu-NuriPro的临床一期数据显示,与已批准的放射性诊断剂—18F-DCFPyL相比,61Cu-NuriPro检测出前列腺癌病变更多。目前,其治疗性67Cu-NuriPro的临床试验也即将启动。

公司第二条管线61Cu-TraceNE目前针对乳腺癌诊断试验已经推进到临床二期阶段,其治疗性用途67Cu-TraceNE的临床一期试验也即将启动。

图片

公司CEO Leila在著名的International Max-Planck Research School获得博士学位,并担任辐射防护和中子通量工程师。联合创始人Gustav教授曾担任苏黎世大学医院核医学主任和核磁共振联合主任,以及斯坦福大学放射学客座教授。在他27年的领导下,苏黎世大学医院(USZ)的PET中心和PET放射药学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放射药学和PET成像中心。

7、Actithera:默克支持的核药企业

7月9日, Actithera宣布完成7550万美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默克公司旗下的MVentures、Sofinnova、Hadean Ventures、4BIO Capital共同领投,Bioqube Ventures、Innovestor's Life Science Fund、Investinor、Surveyor Capital、Arkin Holdings等机构跟投。

Actithera成立于2021年,总部位于挪威奥斯陆和马萨诸塞州剑桥,主要开发基于单克隆抗体的放射性药物,用于肿瘤及其他难治性疾病的治疗。

与众不同的是,公司有且仅有一名员工:创始人Andreas Goutopoulos。Goutopoulos是一名资深的核药领域专家,曾在德国制药巨头默克旗下子公司EMD Serono担任了17年的药物化学家,亦曾在默克风险投资部门M Ventures担任“驻场企业家”。

Actithera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创新的共价化学结合机制,其放射性配体药物可与靶点不可逆结合,大幅延长药物在肿瘤内的停留时间,不仅提升了治疗靶向性和疗效,也有望减少给药频率,改善患者依从性和安全性,形成较高的技术壁垒。

公司技术平台具有同位素通用性(isotope-agnostic),可灵活适配α或β发射粒子的放射性载荷,满足不同肿瘤类型和治疗需求,提高平台适应性和商业转化效率。

目前,Actithera的管线已经披露了4个项目,一个FAP靶向和其他三个未公开靶点,药物类型包括小分子和肽。

其中,靶向FAP的共价核药ACT017是公司的核心管线,临床前数据显示,ACT017在胃癌模型中可使肿瘤体积缩小80%以上,且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公司在2025年启动ACT017 的I/II期临床试验,后续还将扩展至胰腺癌等其他实体瘤。

图片

8、VelaVigo:“BD+VC”模式的药企新秀

7月28日,VelaVigo(橙帆医药)宣布完成超6000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顺为资本领投,北极光创投、汉康资本、朗玛峰创投、松青资本、临港蓝湾资本、弘晖基金、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德联资本、联想之星及万物创投等机构跟投。

橙帆医药于2021年在上海张江正式创立,并在美国波士顿建立临床中心,公司不仅获评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在2024年跻身“上海市重点服务独角兽(潜力)企业榜单。

目前,公司已建立包含十余个FIC/BIC分子的研发管线,重点布局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肿瘤领域,橙帆布局了多个具有突破性潜力的候选药物:

  • VBC101:创新的EGFR/cMet双抗ADC药物,针对实体瘤中的关键致癌因子,展现出显著的同类最优潜力;

  • VBC103:创新的Trop2/Nectin4靶向双抗ADC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UC)、三阴性乳腺癌(TNBC)等适应症;

  • VTS105:三特异性TCE候选药物,靶向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抗原BCMA和GPRC5D;

  • VBC108:靶向CDH17和CLDN18.2的双抗ADC候选药物,拟通过双靶点协同机制突破胃肠道癌症治疗瓶颈。

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橙帆开发的VBS-102是首创的IGF-1R/TSHR双抗候选药物,拟用于治疗甲状腺眼病(TED)。

对外合作方面,橙帆医药十分出色:

  • 2024年11月,橙帆医药与美国Avenzo Therapeutics就一款潜在的同类首创Nectin4/TROP2双抗ADC达成授权合作。根据协议信息,橙帆医药将获得高达500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另还将获得总额高达7.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交易总额最高达8亿美元。

  • 2025年4月,橙帆医药与美国药企Ollin达成4.4亿美元的授权合作,将首创的IGF-1R/TSHR双抗候选药物VBS-102的全球权益(不包括大中华区)授予Ollin。VBS-102通过同时靶向IGF-1R和TSHR,有效阻断这两个信号通路及其潜在的相互作用,有望为甲状腺眼病(TED)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公司创始人李竞先后在惠氏制药(现辉瑞制药)、诺华、药明生物等行业知名企业任职,积累了超过30年的抗体工程专业经验以及25年的生物新药研发工业界经验。

尤其是他在药明生物建立了300多人的团队,是当时中国生物药最大的药物发现团队,研发项目多达300个,40多个项目成功完成海内外权益转让,商业价值十分显著。

在一级市场,公司此前完成了两轮融资:

  • 2021年11月,橙帆医药完成50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弘晖基金领投,三一创新投资、幂方健康基金等跟投;

  • 2024年底,橙帆医药完成5000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Panacea Venture(瑞伏医疗)和上海生物医药基金联合领投,Everjoy Fortune、博裕投资、德联资本、联想之星等机构跟投。

$SPDR S&P Biotech ETF(XBI)$ $礼来(LLY)$ $诺和诺德(NVO)$ $复星医药(02196)$ $百济神州(06160)$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