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以旧换新”活动的朋友们,对这套流程肯定不陌生:申领资格、绑定资格码、下单抵扣补贴、收货核验。
步骤看似简单,背后却是商务部门、商户、支付机构、平台搭建方、银行等各方的“精密协作”。
近年来,国家持续扩大“以旧换新”覆盖面,家电、数码、汽车、家装等纷纷纳入补贴范围。前两批1620亿元中央补贴资金注入消费市场,效果显著。截至今年7月中,全国超2.8亿人次申领补贴,直接带动销售额突破1.6万亿元,有效拉动了消费增长。
一年来,让政策从“纸上”落到“百姓家”,银联商务这家国有支付机构在其中扮演着相对关键的角色。
银联商务,是从中国银联独立出来的专业收单机构,在深耕支付领域的近23年发展中,见证并参与了支付方式的迭代。从早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走街串巷布设POS机,再到如今刷脸、二维码、数字人民币等新兴支付方式的推广,收单形式虽不断演变,但它作为连接各方的桥梁作用始终未变。值得一提的是,银联商务作为国内电子支付产业最早的专业机构之一,多年来还深度参与了支付产业的业务规范、技术标准和风险规则制定,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正是凭借这样的行业积淀和专业能力,银联商务才能在此次“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地执行中展现出过硬实力。截至2025年7月底,银联商务已协助全国31个省(区、市)核销国家补贴超1000亿元,直接带动消费超5000亿元,惠及消费者7700多万人次。基于多年来的服务积累、不计成本的资源投入以及持续迭代的技术创新,银联商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政策践行者”与“行业创新者”的双重担当。
天然优势:让政策落地跑出加速度
能在全国范围内高效承接“以旧换新”项目,银联商务的底气源自多年靠时间、项目、技术、产品以及大量的一线人员所积累的“家底”优势。
这份优势,首先来源于长期服务各级政府及零售等核心领域的深厚经验。银联商务从几年前就陆续深度参与到各地消费券营销活动中,对于“补贴怎么发更精准、数据怎么管更清晰、风险怎么防更严密”这类政策落地的关键问题的应对和解决,早已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在零售、家电等消费场景中,银联商务的服务也有长时间的客户和项目积淀。其开发的“小U零售”系统、行业补贴平台、全民惠营销平台等已服务过国内众多的头部商户,对消费端的需求、商户端的运作逻辑,都有着透彻的理解。
除了经验沉淀,银联商务的“地面部队”同样不可忽视。其覆盖全国的30多家分支机构,为“一地一策”的快速落地提供了物理基础。
据悉,银联商务的湖北分公司接到“以旧换新”任务后,仅用8天就完成了从招标到上线的全流程,助力全省17个市州、3000多家门店如期启动活动;广东分公司为适配21个地级市的差异化需求,加急开发“粤焕新”平台,最终在9月初如期上线,稳稳支撑起全省业务。
这些“家底”让银联商务在起跑线上就占据了一定程度的优势,但这只是基础。真正让它跑赢全程的,还有更“硬核”的投入与担当。
普惠担当:不计成本的“托底”服务
“以旧换新”政策的初衷在于“惠民”,而能否真正惠及千家万户,关键在于落地环节能否有效“减负”。
秉持国有机构的社会责任,银联商务在这过程中不计成本的投入,用系统、服务保障、人员、硬件为政府、商户、消费者提供活动支撑,才让政策红利真正“落地生根”。
这份担当,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全方位的“无偿服务”托底。 无论是为商户打通平台接入、完成系统对接、保障稳定运维,还是为各级政府搭建活动平台、提供技术支撑与专业咨询,银联商务均主动揽下重任,分文不取。这切实减轻了政策落地中各参与方的负担,让红利能更顺畅地直达终端的消费群体。
投入的“硬核”程度,在人力资源上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去年“以旧换新”活动初期,银联商务就抽调数百名开发人员,紧急投入各地系统和平台搭建中;在业务高峰期,部分分公司甚至投入了超过90%的员工,以“5+2、白加黑”的奋战精神,配合24小时在线响应机制,全天候支撑着商户入网、活动配置、收银员培训和消费者咨询答疑等工作,确保活动不断档、体验不打折。目前,银联商务已经组建起一支规模近2600人的专项服务团队,扎根在全国各地。
此外,在硬件保障上,银联商务还投入部署了超过28万台专用POS机具,累计硬件成本投入超亿元,构建起坚实的终端网络基础。这些机具深度适配“以旧换新”活动规则,成为政策精准触达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保障。
人力物力的倾力投入,换来的是实打实的惠民成果。银联商务已协助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单位核销“以旧换新”国家补贴金额超1000亿元,直接带动销售金额超5000亿元,累计惠及7700多万消费者,为扩内需、促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
技术内核:用创新破解流程痛点
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往往卡在技术瓶颈上。
海量交易开票繁琐、资金拨付周期漫长、审核流程层层卡点…… 这些都是以旧换新活动推进中绕不开的难题。
而银联商务的破题之道,正是用技术创新打通堵点,依托两大核心软件著作权成果和持续迭代的AI技术,构建起一系列高效、智能、闭环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发票处理曾是最棘手的“老大难”。今年“国补以旧换新活动”中,新的核销细则对订单筛选、信息核对等提出更精细的要求,人工处理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出错。银联商务根据市场需求实时开发并申获的软著之一——“支付即开票”软件,就帮助各地活动实现了电子发票的全链路自动化:消费者付款后,系统直接调用国家税务总局乐企平台开具数电发票,商品明细、补贴标识等信息一键补全,发票就可以实时推送至手机。
资金拨付速度则彰显了“科技加速度”。传统补贴拨付常规需3-5个工作日,而银联商务通过另一项针对“以旧换新”项目需求开发和申获的软著——银企直连资金拨付软件,将银企接口与“以旧换新”平台直连,实现资金拨付全流程自动化,处理周期压缩至分钟级,到账准确率达99.99%。在河南,该软件的应用让参与各方都能清楚掌握资金状态:商户在提交申请后,可通过平台实时查看审核进度和资金拨付情况;政府部门也能通过软件系统清晰了解每一笔补贴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实现了全程透明化管理。
除了核心流程再造,服务环节的智能化升级同样关键。面对平台与商户在核销环节的材料审核压力,“银商天影”平台通过OCR识别等技术,实现核销材料自动提取、比对与校验,既提升效率又降低失误;基于“银商大脑”平台推出的“以旧换新”AI审核助手,融合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与AI大模型视觉能力,可替代商户的人工自动登录企业OA系统,完成交易凭证真伪识别、信息完整性核查等工作,并将材料分类整理后集中统一上送当地活动审核平台。
针对以旧换新活动上线带来的客服咨询量井喷式增长,银联商务还将“银商大脑”的自然语言理解大模型、知识问答等系列AI能力应用于“以旧换新”专项客服场景,针对需人工客服介入的复杂问题,通过最新研发的“业务问题挖掘助手”在获得来电人同意后,就可提取分析通话关键信息,从而推动来电咨询需求快速流转,大幅释放人工客服知识库查询检索的时间和精力。此外,其旗下的“在线客服”还早已上线“国补”活动问答专区,为商户、消费者提供活动配置、领券核销等问题的“秒回”服务,大大提升问题响应和解决效率。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减少了人力投入,更让政策执行从“人盯人” 的粗放模式升级为“数管人”的精准管理,为防范套补、骗补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数字防线”。
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超6600万名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1.09亿台,超6900万名消费者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超7400万件,全国8.2万家销售门店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累计换购新车超905.6万辆。
从政策响应的“速度”,到服务商户的 “温度”,再到技术创新的 “深度”,银联商务正以“支付+”科技创新为底色,在促消费惠民生的时代下留下生动的注脚。
未来,随着“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深化,银联商务在实力、技术和经验的多重加持下,可以落地更多创新应用,进一步突破阻碍活动顺利实施的壁垒和边界,让更多人共享政策红利,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