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季度,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尽管短期净值增长跑赢基准,A、C两类份额分别实现5.80%和5.58%的涨幅,但核心数据暴露的问题不容忽视:已实现收益合计亏损超35亿元;
更值得警惕的是,基金份额赎回规模突破8亿份,投资者用脚投票的姿态,为这只医药主题基金的前景蒙上阴影。
二季度,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总申购份额为300,106,702.55份,总赎回份额为818,117,902.91份;混合C总申购份额为426,546,293.59份,总赎回份额为1,207,859,653.70份。赎回份额明显大于申购份额,反映出部分投资者在本季度选择离场。
账面盈利难掩真实亏损财务指标现“冰火两重天”
本季度基金财务数据呈现显著矛盾。A类份额已实现收益亏损17.66亿元,C类份额亏损17.77亿元,合计亏损达35.43亿元,意味着基金通过实际交易获得的收益为负,利息收入与投资收益未能覆盖成本及减值损失。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A、C两类份额本期利润分别为8.79亿元和8.36亿元,合计17.15亿元。但细究盈利来源,并非来自真实交易兑现的收益,而是完全依赖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即持仓股票的账面浮盈。这种“纸上富贵”的盈利模式稳定性极差,一旦市场回调,利润随时可能蒸发。
期末数据显示,两类份额资产净值合计约308亿元,份额净值分别为1.6989元和1.6272元。但加权平均每份基金季度盈利仅0.0926元和0.0858元,在35亿元的已实现亏损面前,这样的盈利水平显得杯水车薪。
长期业绩持续低迷短期反弹难改颓势
尽管本季度基金短期表现优于业绩基准,但拉长周期看,颓势难以掩盖。过去三年,A类份额净值缩水38.93%,C类份额缩水40.40%,大幅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过去五年,两类份额跌幅分别达38.90%和41.30%,长期亏损幅度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这种“短期反弹、长期亏损”的表现,折射出基金在行业判断与持仓管理上的深层问题。二季度申万医药指数上涨4.95%,其中化学制药板块涨幅高达13.4%,但基金在板块领涨的背景下,仍未能实现真实收益转正,反而录得巨额已实现亏损,操作水平令人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合同生效以来的累计收益虽达86.91%(A类)和78.85%(C类),但这一数据严重依赖成立初期的涨幅,近五年的持续亏损已让投资者实际收益大幅缩水。
赎回潮涌暴露信任危机高仓位运作暗藏风险
二季度基金遭遇大规模赎回,A类份额净赎回5.18亿份,C类份额净赎回7.81亿份,合计净赎回超12亿份,远超30亿份的申购总量,净赎回规模达8.99亿份。投资者用资金撤离表达对基金的不信任,与短期净值上涨形成鲜明对比。
从持仓结构看,基金权益投资占比高达94.04%,几乎将全部资产押注于股票市场,而固定收益投资占比仅0.07%,抗风险能力极弱。行业配置高度集中于制造业(64.58%)和科学研究服务业(23.54%),前十重仓股均为医药企业,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等个股持仓占比超10%,单一行业与个股集中度风险突出。
尽管基金展望三季度时,强调创新药产业链与消费医疗的机会,但在已实现收益亏损、长期业绩低迷、投资者持续撤离的三重压力下,若不能改善真实盈利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仅凭账面浮盈和乐观展望,恐怕难以挽回市场信心。医药行业的政策不确定性与市场波动仍在,高仓位、高集中的运作模式,或将让基金在未来面临更大考验。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