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港股市场持续震荡,恒指一口气涨了25%,A股也不甘示弱,成交额连续突破2万亿,两融余额也突破2万亿大关,创下2015年以来新高,市场热度爆表,投资者都在寻找确定性较高的机会。这波行情不光是大金融和科技股在涨,一批数字化服务商也在悄悄走强。
去年上市的百望股份被市场定义为“财税数字化第一股”,这个赛道的公司确实比较少,当时也没怎么过多关注。最近陆续有看到他们和“第四范式”、“零一万物”多家企业有业务上的合作和往来,还一直在做数据智能战略转型,倒是勾起我的兴趣。他们最近公布了中期业绩,宣布战略转型后第一次实现扭亏为盈,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家公司上半年的表现如何。
业绩逆袭,营收毛利实现双增长
据公告数据,公司上半年收益3.48亿元,同比增长23.5%;毛利率从39.2%大幅提升至46.6%;最亮眼的是实现了净利润约360万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4.46亿元,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种转变背后,是公司从传统SaaS服务商向AI驱动的数据智能公司的华丽转身。CEO付英波此前就透露,得益于AI业务的发展,百望股份有望提前实现收支平衡。现在看来,这一预言已经成真。
在当下火爆的市场中,这种有业绩支撑、有AI概念、还处于估值低位的股票,确实不多见了。
细看业务拆解——人工智能业务或成为新主力
百望股份这次中期报告最让我惊喜的是AI业务的实际收入贡献。据公告显示,其人工智能业务收入已达到6086万元,而去年同期这项收入还是零。
从零到六千多万,AI不再是讲给投资人听的故事,而是真正成为了业绩增长引擎。
公司此前提出“基于场景的数据智能化策略”,现在看来已经初见成效。在AI应用遍地开花的时代,能够真正把AI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并不多见。
百望股份的DI战略不同于通用大模型的"泛化能力",而是聚焦行业垂直场景。比如他们今年推出的“金盾”交易管理智能体,通过分析发票数据、申报数据及行业大数据,就能实时绘制企业风险图谱,这个“金盾”为此次业绩贡献了5996万的营收,为多个企业提供了全链路AI解决方案。
随着应用场景的深化和与战略客户的共建,公司在交易管理智能体、经营决策智能体和金融业务智能体等领域一直推陈出新,推动智能体在企业真实业务场景的落地。
这些智能体的落地,不仅解决了企业具体的业务痛点,更展示了百望股份在AI技术上的创新能力,相信未来也能为百望股份贡献更多的业绩。
战略合作连连,打造AI财税生态体系
百望股份在业务拓展方面也是动作频频。比如前段时间和港科大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数据智能”与零一万物、第四范式的双向赋能、与沐曦推动数据智能和计算基础设施的融合等。
最近他们与太古可口可乐达成合作,双方将以AI技术为驱动力,共同构建全新智慧税务管理体系。这次合作意义重大,因为太古可口可乐是可口可乐公司第五大的装瓶伙伴,业务遍布大中华地区、柬埔寨、越南、泰国、老挝和美国中西部广泛地区。拿下这样的客户,充分证明了百望股份的技术实力和市场认可度。
更重要的是,这次合作将为百望股份提供一个完美的案例样板,便于未来向其他跨国企业推广其智慧税务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百望股份还在今年5月与阿里云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宣布联合成立“数据智能联合实验室”,并正式上线首个融合通义千问Qwen3大模型的财税行业垂类MCP服务。
此次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阿里云在大模型、算力、云基础设施方面具有领先优势,而百望股份则在财税及数据智能领域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经验。两者的携手,堪称强强联合。
香港成立分公司,全球化布局加速
今年4月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上,CEO付英波宣布了百望股份香港分公司的战略意义,系统阐释了其DI战略如何以智能体为核心,推动数字生产力的全球跃迁。
香港不仅是国际金融中心,更是全球科技创新的试验田。百望股份旗下"香港百望数智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方案"向"全球实践"的关键跨越。
依托香港的国际化资源与政策优势,百望股份可搭建双向通道:一方面,将中国在财税数字化、数据治理等领域的成熟经验输出至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吸纳全球技术创新与场景实践,反哺国内产业升级。
这一布局绝非简单的业务复制,而是以DI战略为内核的中国数字治理体系的输出。
以百望股份现在的市值,在港股市场中还算不上大盘股,但其成长性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已十分显著。从传统估值指标来看,公司刚刚扭亏为盈,市盈率可能暂时偏高。然而,考虑到其AI业务的高速增长以及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这种高增长潜力理应获得一定的估值溢价。
相比纯粹的SaaS企业,百望股份拥有坚实的客户基础和稳定的收入来源,相比传统软件企业,它又具备云服务和AI赋能的新经济特征。这种有真实业绩支撑的数字化服务企业值得重点关注,希望未来会被更多投资者看见。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