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公募上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14亿元:华夏净利破11亿领跑,3家机构陷亏损

市值深研社
08-25

截至8月24日,6家公募基金(不含保险、证券等持公募资格的资管机构)披露2025年上半年经营数据,合计实现净利润14亿元。

行业分化态势显著:华夏基金以11.23亿元净利润居首,5家机构净利同比增长;瑞达、南华、江信3家机构则陷入亏损,中小公募与头部机构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头部机构领跑:华夏净利破11亿,3家机构盈利增长

在行业规模创新高的背景下,头部及部分机构盈利表现亮眼。截至6月末,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4.39万亿元(首破34万亿),产品数量1.29万只,债券型基金成发行主力,为机构盈利奠定基础。

华夏基金以“营收42.58亿元(同比增16.05%)、净利润11.23亿元(同比增5.74%)”的业绩领跑6家机构,其盈利规模接近其余5家机构盈利总和,头部优势凸显。银华基金、中邮创业基金也实现盈利,分别营收13.46亿元、2亿元,净利润2.84亿元、2725.68万元,其中中邮创业基金净利同比激增106.3%,主要得益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现金流出减少等因素。

业内分析,上半年A股主要指数走强,新能源、AI、半导体等热点赛道活跃,公募基金整体净值表现良好,叠加头部机构凭借品牌、投研与产品线优势吸引资金,成为盈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中小机构承压:3家陷入亏损,经营难题凸显

与头部机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瑞达、南华、江信3家公募上半年陷入亏损。瑞达基金营收281.5万元(同比增523.08%),净利润-424.34万元;南华基金营收2402.96万元(同比降26.21%),净利润-617.92万元;江信基金营收359.14万元(同比降30.21%),净利润-1362.61万元,亏损额在3家机构中最高。

中小公募的困境并非个例。以中邮创业基金为例,其在半年报中提及三大经营风险:一是行业竞争加剧,头部机构优势挤压生存空间;二是收入结构单一,过度依赖基金管理费,创新空间有限;三是核心人才流失,作为人才密集型行业,优秀投研及业务人员流失将直接影响经营。此外,部分中小公募管理规模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在产品创新、市场推广上资源不足,难以与头部机构抗衡。

行业分化加剧:头部效应凸显,中小公募生存挑战升级

6家公募的业绩分化,折当前公募行业“马太效应”的深化。头部机构凭借品牌影响力、完善的投研团队与丰富的产品线,持续吸引投资者与资金,在市场热点把握、产品发行上占据优势,盈利稳定性更强;而中小公募受限于资源,既难以在热门赛道形成竞争力,又面临规模缩水、人才流失的双重压力,经营陷入恶性循环。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公募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头部机构的优势将愈发明显,中小公募若不能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如深耕细分赛道、强化特色产品),未来生存空间可能进一步被压缩,行业分化态势或持续加剧。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