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宝基金换帅,黄孔威任期规模“虚胖”,指基千亿难掩主动权益溃败,多名基金经理因亏损离场

市值深研社
08-25

8月24日,千亿公募华宝基金发布董事长变更公告,宝钢系老将夏雪松接替黄孔威出任新任董事长,黄孔威因“任职年龄原因”离任。

然而,换帅消息的背后,是华宝基金更为复杂的经营困局:总规模3387亿看似稳健,实则货币基金占比过半,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不足300亿;指数基金虽从700亿飙升至1000亿,却难掩主动权益产品的业绩溃败——多名基金经理因管理产品亏损超30%被迫离职,部分产品甚至因规模不足清盘,主动投研能力的短板正持续暴露。

宝钢系“内部交接”,黄孔威任期规模“虚胖”

华宝基金此次董事长更迭,本质是宝钢系内部的“无缝衔接”。新任董事长夏雪松出身宝钢体系,曾任职于宝钢集团、宝钢股份,在宝信软件历任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董事长等职,具备丰富的企业管理与财务经验,且已取得基金从业资格,任职日期自8月22日起生效。

离任的黄孔威同样出自宝钢系,曾在宝钢集团计财部、宝武集团下属公司任职,2022年7月“空降”华宝基金,三年任期内虽推动指数基金规模增长,却未能扭转整体规模停滞的局面。

从规模结构看,黄孔威任期内的华宝基金呈现“两极分化”:截至目前,公司总规模3387亿元,其中货币基金规模1772亿元,占比超52%;指数基金规模1010亿元,较其任职初的不足700亿增长44%;但主动权益类产品表现惨淡——股票基金规模不足3亿元,混合型基金仅16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指数基金的增长或与主动权益基金亏损、资金“用脚投票”转向被动产品有关,而非主动投研能力的提升。此外,货币基金规模较此前大幅缩水460亿,进一步凸显公司对被动产品的依赖。

主动权益溃败,多基金经理亏损超30%,投研团队稳定性存疑

华宝基金主动权益业务的“颓势”,从基金经理的业绩与离职情况中可见一斑。多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任职回报亏损严重,部分因业绩压力被迫卸任甚至离职,投研团队稳定性堪忧。

基金经理刘自强虽近1年收益达60%,且管理的华宝动力组合混合任职回报250.58%,但过往业绩波动剧烈——此前管理的华宝国策导向混合A任职4年亏损36.5%,华宝未来主导混合A亏损24.7%,目前在管的华宝行业精选混合仍亏损1.72%。

吴心怡管理的3只产品中,2只处于亏损状态,华宝新兴消费混合A/C任职3年分别亏损3.03%、4.49%,其重仓的白酒板块未能带动净值回升。

汤慧的表现更为刺眼,管理近4年的华宝宝康消费品混合亏损26.63%,此前卸任的华宝新兴消费混合A/C亏损超13%,华宝品质生活股票亏损5.85%。

更严重的是,部分基金经理因业绩垫底导致产品清盘、自身离职。

闫旭曾管理的华宝绿色主题混合A/C任职亏损超30%,该基金因规模不足5000万清盘;与其共管的陈龙,管理的华宝绿色主题混合A/C亏损超54%,多只产品腰斩,最终于2024年底被迫离职。

截至目前,闫旭在管规模已从2022年底的25亿缩水至不足10亿,仅1只产品盈利2.8%,另1只亏损近28%。

离职潮持续,庄皓亮“个人原因”离任,迷你产品清盘成常态

8月23日,华宝基金再添基金经理离职案例——庄皓亮因“个人原因”卸任华宝科技先锋混合等产品,但其离职背后是难以掩盖的业绩压力。公告显示,庄皓亮2021年1月加入华宝基金,管理的多只产品任职回报惨淡:华宝第三产业混合A/C任职3年分别亏损18.94%、25.01%,华宝中证稀有金属指数增强A/C亏损超20%。

进入2025年,庄皓亮管理的产品规模持续缩水,多只不足5000万“迷你线”,其中华宝高端装备股票发起式A/C规模仅0.15亿、0.05亿,最终因规模过小清盘。

即便在今年军工板块大涨20%的行情下,其满仓军工的产品仍无力回天,侧面反映出小规模产品被基民抛弃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主动权益产品中也存在“极端分化”:基金经理张金涛因押注创新药,近1年收益70%,但管理的华宝创新优选混合仍亏损22.96%,该产品持仓分散于AI、医药、游戏等领域,未能形成有效盈利逻辑。这种“个别产品反弹难掩整体亏损”的局面,进一步印证了华宝基金主动权益投研体系的脆弱性。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