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萦绕在投资者心里面的最大问题是,市场这么涨,还能买什么?或者说还敢不敢买?
因为谁也不想做接盘侠,所以这个时候去加仓,必须要考虑一个问题: 当下买进去,如果市场回调怎么办?
如果说一个品种一年以后,相比当下肯定会更好,长期的安全垫足够,短期追涨就没有问题。
二
恒生科技指数,就是一个一年以后会比现在更好的品种。
首先,咱们回顾一下恒生科技指数的高光时刻,2021年。
恒生科技指数最高点是2021年2月18号,冲到10591点。那时候的情况有几个特点:
估值很高:2021年开年,大量南向资金冲进港股,就一个多月,通过港股通就净买了超过2400亿港币!
再加上腾讯、美团、京东这些科技巨头当时业绩确实猛,比如腾讯2020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增速52%。
这两边一使劲儿,就把指数推上去了。
但冷静看看当时的动态市盈率,超过40倍!
那时纳斯达克100指数也才35倍左右。
这价格明显贵了,纯粹是情绪推动,市场觉得它们是“中国的苹果谷歌”,给炒上去的价。
2020到2021年,全球都在降息,全世界钱都特别多。
阿里巴巴、京东这些原本在美国上市的大公司都跑回香港二次上市,港股就成了这些新经济公司的大本营。
恒生科技指数正好代表这帮港股科技龙头,自然就成了全球资金想买中国科技股的首选。
但好景不长,到了2021年3月以后,美联储开始缩减购债,没那么宽松了,全球科技股的估值都开始扛不住往下掉。
国内也开始严厉监管互联网巨头,搞反垄断、查数据安全,像阿里因为搞“二选一”被重罚了182亿。
这“钱贵了”加上“政策变了”两板斧下来,恒生科技指数从最高点一路栽下跌,之前炒得太高的泡沫很快就被挤掉了不少。
三
到了今天8月26号,恒生科技指数收在5782点,跟历史高点比,依然差不多腰斩。
不过,它现在的处境,跟当年比,大不一样了:
最新的情况看,恒生科技指数的动态市盈率在26倍左右。
比美国的纳斯达克100指数42倍,A股的科创50指数180倍,都低一大截,横向比在全球科技股里算是便宜的。
再看看它的市净率(PB),只有2.5倍,跟2022年熊市最惨时候的水平差不多,往下风险相对小了些。
2023年到2024年这两年,经济不行再加上政策监管真落地了,指数成分股的盈利增速确实慢下来了。
但到了2025年上半年,情况明显在好转:
互联网大哥们比如美团、腾讯经过两年的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净利润增速又开始提高。
美团今年二季度净利润比去年同一时期涨了30%
这边便宜了,那边赚钱能力在恢复,自然就开始吸引资金进入。
南向资金今年一直在买买买,另外市场现在都押注美联储2025年9月会降息,预计外资会回流港股。
基于以上的这些分析,恒生科技指数持有一年,点位大概率比现在是要高的。
也是现在可以加仓恒生科技的底气。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