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快手数据平台技术负责人董西成离职,多名技术高管出走会引发快手人才危机?

新识研究所
08-28

快手数据平台技术负责人董西成离职,曾任快手数据平台产品&技术负责人

 

据媒体消息,快手数据平台产品技术中心负责人(兼任数据平台产品中心负责人)董西成已经卸任。

 

公开资料显示,董西成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曾在人民搜索工作,后加入Hulu(中国),担任大数据基础架构部门(包括大数据、VOD和AI架构)负责人。2019年加入快手,曾任快手数据工厂团队负责人、数据平台产品&技术负责人。

 

董西成有10年以上的大数据经验,擅长大数据架构、数据工具链、数据中台等技术方向。在快手及Hulu期间,经常参加行业性质的论坛和峰会,并做主题分享。此外,他还是《Hadoop技术内幕》、《大数据技术体系详解:原理、架构与实践》书籍作者。

 

董西成曾参与商用Hadoop原型的研发,以及人民搜索的分布式日志系统、全网图片搜索引擎、Hadoop调度器等多个项目的设计与研发,实践经验非常丰富。

 

事实上,除了董西成,近年来快手已有多名副总裁级别的技术高管离职。仅2024年一年,就有包括快手磁力引擎副总裁、短视频业务负责人袁帅,多模态负责人王仲远,首席音视频架构师刘岐,科技知识图谱与大模型Agent技术负责人付瑞吉,以及快手副总裁、推荐算法负责人宋洋等相继离职。

 

进入2025年,快手副总裁、大模型负责人张迪和快手社科线、国际电商算法负责人王犇也相继出走。同时,其高级副总裁于冰也不再担任研发线负责人等管理职责,转任公司技术顾问。

 

值得注意的是,自程一笑接任 CEO 后,快手经历了从“双核领导”到“单核决策”的权力重构,原“宿华系”高管原 CFO 钟奕祺、国际化负责人仇广宇等相继离职。同时,程一笑推行的“降本增效”策略导致快手员工总数从2021年的2.81万缩减至2024年的2.46 万,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从19.31%下滑至9.56%,资源的收缩进一步加剧快手技术高管的流失。

 

4月30日,快手正式成立可灵AI事业部,快手高级副总裁盖坤担任负责人。尽管快手在 AI 领域投入467亿元研发资金,但可灵AI等产品的商业化进展缓慢。2025年Q2,可灵AI收入仅占总营收的 4.8%,付费会员规模有限,且面临生成质量不稳定、用户习惯培养不足等问题。

 

而面对抖音Sora、腾讯混元等竞品的技术追赶,快手技术高管需在短期内证明 AI 业务的盈利能力。2025年Q2,快手销售费用占比30%,高于研发费用的9.7%,研发资源向商业化的倾斜,则导致部分技术人才因资源不足选择出走。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