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边际1688
08-31

阿里AI芯片突围:千亿投入撬动万亿市场的投资机遇

国产算力的破局点,正从“备胎计划”转向“生态反攻”。

------

一、战略突破:阿里芯片的“三张王牌”

1. 技术定位:兼容生态+本土制造的双重突围

阿里巴巴新一代AI芯片聚焦推理场景,直指英伟达H20退出后的市场空白。其最大亮点在于兼容英伟达CUDA生态,用户无需重写代码即可迁移模型,大幅降低替代成本。

更关键的是,芯片代工从台积电转向国内企业(推测为中芯国际),标志着国产半导体供应链自主化迈出实质性一步。

2. 千亿投入:AI驱动的商业增长已现

◦ 阿里云外部商业化收入同比增长26%,其中AI相关收入占比超20%,连续8季度三位数增长;

◦ 单季度资本开支激增219.8%至386.8亿元,未来三年计划投入3800亿元加码AI基础设施。

资本开支的“低谷已过”,国产推理芯片需求进入爆发期。

3. 市场重估:股价暴涨背后的逻辑验证

消息公布后,阿里美股单日暴涨13%,市值激增超2500亿人民币。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表达对国产替代前景的认可,也倒逼英伟达股价当天下挫3.3%。

------

二、产业链机遇:四大赛道龙头受益

(1)芯片设计/生态协同

• 云天励飞:阿里平头哥深度合作伙伴,联合研发神经网络芯片DeepEye1000,其推理卡已适配阿里通义千问等大模型,被市场视为“最正宗阿里芯片标的”;

• 寒武纪:思元590芯片获阿里10亿订单,第二季度营收达2.47亿美元;

• 海光信息:CUDA兼容路线代表,DCU系列GPU替代英伟达A100需求明确,2024年AI芯片收入增长287%。

(2)制造与封测

• 中芯国际:潜在代工方,承接阿里芯片国产化制造重任;

• 长电科技:为阿里玄铁芯片提供70%以上封测服务,3D封装良品率达99.999%。

(3)算力基础设施

• 数据港:阿里云IDC核心供应商,承接超20个数据中心,阿里业务占营收80%+;

• 浪潮信息:阿里AI服务器主力供应商,液冷技术使PUE降至1.1以下;

• 中际旭创:800G光模块核心供应商,支撑数据中心高速互联。

(4)液冷与配套

• 英维克:为阿里提供50kW+液冷方案,采购占比超60%;

• 高澜股份:数据中心散热需求激增的直接受益者。

------

三、挑战与风险:狂欢中的冷思考

• 内存瓶颈:美国限制高端HBM内存出口,阿里芯片或被迫采用GDDR/LPDDR,可能影响性能;

• 生态构建:兼容CUDA是起点,但长期需建立自主工具链(如阿里平头哥RISC-V生态);

• 盈利压力:千亿级投入可能挤压短期利润,需平衡研发与商业化节奏。

------

四、行业前景:国产芯片的“黄金五年”

• 市场空间: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飙升至3106亿元,国产份额从29%跃升至42%;

• 政策推力:国家设立84亿美元AI基金,信创领域要求国产化率超70%;

• 技术拐点:DeepSeek等开源模型已适配FP8精度,推动国产芯片与软件生态协同进化。

伯恩斯坦报告指出:2025年国产AI芯片增速将达112%,是国外芯片的三倍。

------

五、投资建议:聚焦核心环节龙头

• 短期:关注订单弹性明确的标的,如寒武纪(阿里订单落地)、数据港(算力基建放量);

• 中期:押注技术壁垒企业,如云天励飞(推理芯片生态)、长电科技(先进封装);

• 长期:布局RISC-V生态链(如芯原股份、全志科技),把握国产架构升级红利。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加剧供应链波动、芯片量产不及预期、生态用户迁移速度放缓。

------

国产算力的“诺曼底登陆”已拉开序幕。

阿里用千亿资本撕开英伟达护城河的第一道防线,而真正的胜利,将属于那些在性能、生态和成本三角中率先找到平衡点的中国企业。

阿里累涨超70%!该不该止盈离场?
$阿里巴巴-W (09988.HK)$ 绩后股价大涨,今年股价已累涨超70%,大家觉得现在阿里是否到了止盈离场的时候?接下来你会继续看好阿里吗?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